<p class="ql-block">《琼式月饼:舌尖上的海南记忆与传承》(文传引 2024.07.16.)</p><p class="ql-block"> 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有一种美食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那便是琼式月饼。</p><p class="ql-block"> “琼月”的起源,带着传奇的色彩。据传,明末清初一位高姓苏州人士为避官司流落琼州府,以家传苏式月饼制作技艺谋生。为迎合海南人的口味,经反复研制,将广式月饼的糖浆皮与苏式月饼的油酥心巧妙地融合,自创出了独具特色的琼式月饼。 “苏点南来生琼月”,这诗句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充满波折与创新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琼式月饼,是海南百姓心中家乡记忆的味道。它没有华丽的包装,却以朴实无华的姿态深入人心。那最原始的纸筒式包装,承载着岁月的温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海南人的中秋团圆。物美价廉,不仅是百姓买得起的美味,更是海南传统特色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 2017 年,琼式月饼申遗成功,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让其独特魅力得以被世人知晓。它融合了广式月饼的“软”和苏式月饼的“酥”,经过数辈琼岛饼匠的精心锤炼,印上了鲜明的海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p><p class="ql-block"> 制作琼式月饼,是一门极其讲究的技术活。三亚烘焙界的资深名师:汤春雄、文传引、传春、传学、传海、家孔等几位师傅,工匠独运,凭借多年的点心行业经验,秉承“琼式月饼,贵在精工细做”的精神,坚守传统手工艺制作。他们将琼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烘焙技术理论相结合,不断推陈出新。在熬制糖浆方面,有独到的工艺与技巧。原材料上多采用本岛特产的果实,搭配优质面粉、熟猪油、花生油、黄油、奶粉、果汁等配料。经过包酥、按酥、折酥、开酥等一系列繁杂工序,再经历包馅、打饼、烘烤、出炉,刷鸡蛋液,再度烘烤等流程,成就了一个个美味的琼式月饼。其品种丰富,有五仁火腿月、蛋黄椰蓉月、蛋黄莲蓉月、蛋黄豆蓉月、椰奶咖啡月、蛋黄香芋月等、流心斑兰月等系列产品,风味独树一帜。</p><p class="ql-block"> 刚烘烤出炉的琼式月饼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放置一二天,口感“松”;四到五天,口感“酥”;约十天后,口感“软”。无论是哪一种口感,都能让人感受到其酥、香、松、软的品质,真正做到“拿不腻手,吃不甜喉”,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完美地概括了琼式月饼的意境。它那突出的“饼味”,低糖、低脂肪的特点,以及货真价实的品质,深深契合了海南人的口味,深受百姓喜爱。正是因为有了像他们几位老师傅们对于技艺的精益求精和对本土文化的匠心坚守,琼月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才得以传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在时代的浪潮中,琼式月饼继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成为海南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让更多的人品尝到这份来自琼岛的美味与深情。</p> <p class="ql-block">斑斓流沙月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