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界锦荟园:工业遗迹的新生乐章

岭上花

<p class="ql-block">英国十九世纪艺术家约翰·罗斯金曾感叹历史遗迹的消失。而在北京,一座承载着时代记忆的废弃供热厂,在岁月流转中完成了一场惊艳蜕变,以“越界锦荟园”之名,奏响了旧时光与新活力交织的动人乐章。</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北京南小营供热厂曾是区域的能量中心,熊熊燃烧的火焰、轰鸣运转的设备,为周边区域送去温暖与能量。然而,十年前,它的使命戛然而止,曾经的火热之地逐渐沦为与周围住区格格不入的荒凉废墟,记忆也在岁月中模糊。</p> <p class="ql-block">直到一次契机降临,这座废弃供热厂迎来新生,摇身一变成为集办公、商业、文化、运动于一体的开放城市街区。 </p> <p class="ql-block">  我慕名而来,踏入园区大门的瞬间,便被眼前景象吸引:老旧管道被巧妙设计成创意装置,复古的质感与新奇的造型碰撞,别具一番韵味。错落有致的建筑与葱郁绿植相互映衬,既有城市空间的开阔大气,又暗藏艺术改造的精巧心思,扑面而来的是充满创意与活力的文创气息,那种将旧物焕新、让工业遗迹融入现代生活的独特氛围,裹挟着文艺小资的情调,让人忍不住想要驻足打卡,放空身心,探寻城市里这处别样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漫步园区,正对大门的是曾经供热厂的锅炉房、煤库、引风机间等主要建筑。设计师独具匠心,将原有砌体外墙的400多个圆孔精心开凿出来,完美平衡了最大通透性与最小砌体安全扰动。阳光透过圆孔倾泻而入,空气随之流动,驱散了建筑内部的黑暗,留下光影交织的奇妙画面。</p> <p class="ql-block">这些如瞳孔般的洞口,重塑了窗外风景的轮廓,仿佛在引导着室内与外部雄浑的工业遗迹进行跨越时光的凝视与对话。它们既保留了工业遗迹粗犷豪迈的灵魂特质,又以独特的序列区别于原有的少量方窗,为园区烙下了独一无二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转过建筑,一排排斑驳粗粝的混凝土石塔阵列,以极具辨识度的粗野姿态矗立在空旷的碎石之上,宛如神秘而震慑人心的工业图腾。塔林、柱列、煤斗与后花园高耸的烟囱隔空呼应,用各自承载的沧桑记忆,在园区主轴上打下一连串深沉的时间锚点,将人们久已遗忘的工业力量唤醒,重新释放出震撼人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两条倾斜的混凝土运煤传输道成为园区特有的空间标志。栈道巧妙嵌入建筑内外,蜿蜒曲折的路径牵引着游人穿梭于现代场景与废旧遗迹之间,编织出重叠交错的时光感悟。整段钢桥从塔林缝隙中穿过,与厚重石塔仿佛在进行一场力量与时间的激烈抗衡;光滑却略显脆弱的玻璃栈道贯通高空煤斗内部,映射出岁月流转的鲜明反差; </p> <p class="ql-block">金属网阶梯小径沿墙攀爬而上,在外墙留下纤细灵动的光影……这些新植入的元素与旧有结构相互对话,为人们创造了近距离触摸工业遗迹的绝佳契机,同时在室内中庭、空中露台、地面花园、烟囱登高梯、运动中心之间建立起广泛而持续的连接,让整个园区充满灵动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园内地面景观以大面积碎石和混凝土块料步道作为工业遗迹的衬托,围绕其形成了尺度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建筑群外覆特制的暗红色粗纹质感涂层,在光线变化下,时而深沉内敛,时而热烈奔放,与夜晚点亮塔林的红光相互映衬,调和出园区温暖的整体调性。这抹红色,既是对过往燃煤时代火焰的深情致敬,也寄托着当下人们对希望之火重燃、未来经济复苏的殷切憧憬与热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在空间规划上,设计师将曾经供热厂独特的工业符号、富有特点的空间以及带有时代印记的城市元素精心提炼,使其成为园区的重要特色,让这些珍贵记忆不再随时间流逝,而是化作城市留存的独特印记。</p>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越界锦荟园,为北京注入了新的能量,吸引着八方人流,焕发出蓬勃活力。新的生活方式在这座恢弘的工业空间架构内重新绽放,意义非凡,这里俨然成为一座涌动着无限创意的“创新工厂”。</p> <p class="ql-block">  园区功能丰富多样,A座是芷岸公寓酒店;B座商业云集,有Hooooot Dog、赛百味、复煮咖啡等众多特色店铺;C座尚在规划中;D座的chimney酒吧与沸腾圣都格斗训练中心别具一格;E座的萤火虫咖啡和酉西糟粕醋火锅令人期待;F座的京亿球篮羽中心则为运动爱好者提供了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以从外部插入室内的运煤栈道为起点,建筑师巧妙拓展出嵌凿于煤库现代办公空间中的阳光峡谷。人们漫步在四向蔓延、宽窄不一的登山栈道系统中,仰望悬跨峡谷上空起伏交错的钢构阶梯廊桥,感受着活跃的色彩与光线在峡谷中流淌、回响。这片立体交织的空间,成为了各种文化活动的天然舞台,无论是热闹的群体活动,还是个人的放松探索,都能在此找到乐趣。</p> <p class="ql-block">园内地面景观以大面积碎石和混凝土块料步道作为工业遗迹的衬托,围绕其形成了尺度丰富的室外活动场所。建筑群外覆特制的暗红色粗纹质感涂层,在光线变化下,时而深沉内敛,时而热烈奔放,与夜晚点亮塔林的红光相互映衬,调和出园区温暖的整体调性。这抹红色,既是对过往燃煤时代火焰的深情致敬,也寄托着当下人们对希望之火重燃、未来经济复苏的殷切憧憬与热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  越界锦荟园的改造,巧妙利用原地建筑,通过外部的匠心介入,揭开了场地被掩盖的内在特质,让废弃供热厂重拾个性、尊严与力量。在这里,新活力的注入与对流逝时光的回望、连接与穿越完美融合,过去与未来叠合相生,熄灭的火焰重新燃起,它已然成为北京朝阳的全新地标,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感受这段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