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行

阅香书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一生都在苦苦追寻着所谓的高质量生活,我们时时都在祈盼着能够开心快乐、幸福常在。然而这种执念,却是虚无与徒劳的,现实的生活是明暗相生、悲欢交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追求光明,可是光明怎能单独存在?没有暗影的衬托,光明终将失去自己清晰的轮廓。假若终日只有阳光普照,大地亦会龟裂为焦土。我们往往误将苦乐视作势不两立的仇敌,却不知它们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依而存。如同一位在崎岖中踽踽独行的老人,他曾经在人生路上跌过跤,受过伤;当夜色四合,远处一盏微弱却执着的灯火跃入眼帘,这瞬间亮起的光,正因为眼前的暗沉而显得更加珍贵,使他的脚步重新坚定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追求幸福,可是痛苦非但不是幸福的敌人,反而是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免疫系统。当生活中所有“痛感”被我们排斥和驱逐,精神便如被囚禁于无菌病房——看似洁净安全,实则弱不禁风。所谓的永恒快乐便如诱人却致命的无菌病房,在它虚假的纯净里,我们逐渐失却了感知真实世界的敏锐触角与韧劲,在甜蜜的囚笼里渐渐枯萎。而痛苦如同精神必需的疫苗,虽刺入肌体,却为灵魂铸起抵抗未来风暴的坚韧城墙。那闪烁在黑暗角落的点点萤火,便正是穿过灵魂痛苦之后的微光。司马迁在黑暗牢狱中写下光耀千秋的史册,屈原的《离骚》亦从放逐的苦痛中喷薄而出。此间,痛苦正是精神得以深掘的矿脉,它凿穿心灵的表层浮土,使我们得以触碰到生命那坚硬而深沉的岩床,重新认识自我的深度与重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此,生命质量的真谛,或许恰恰在于对那律动着的矛盾与张力的全然接纳——我们不再痴迷于某一种状态。生命如一条奔涌的河流,欢快与深沉、宽阔与狭窄、平顺与曲折,皆属其本然。唯有承认并拥抱这全部,生命才在流动中得以不断更新,在每一次深潜之后重新浮出水面呼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生旅途的丰富,本来就不是单一色调的涂抹。唯有在光影参差、悲喜交织的真实大地之上,那“质量”才真正由我们自己的双脚在行走中踏实地丈量出来:每一处坎坷都刻入灵魂,每一缕微光都照亮前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不再执拗于追逐一种恒定的欢愉,反而在苦乐的完整脉动里,最终遇见生命那恢弘而深沉的全部真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