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时光悄然流转,岁月增添了几缕沧桑,我越发喜欢沉浸在往昔的回忆里。或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昨夜梦里,那海口骑楼老街“打铁巷”中,熟悉的“叮叮咚咚”打铁声,又清晰地在耳畔响起,宛如一首古老而又动人的歌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如今的海口,已不再是往昔模样,它是合并原海口市与琼山市后形成的“大海口”。城市的版图扩大了,历史的痕迹也交织在了一起,于是便出现了不少重名的街道,像“打铁巷”“少史巷”“板桥路”“中山路”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这座城市里,有两条闻名遐迩的“打铁巷”。一条隐匿于府城的烟火之中,另一条则静静坐落于骑楼老街的繁华之下,它们皆是历经岁月沉淀的历史名巷。两条街巷都曾因铁器锻造而声名远扬,不过又各有特色。府城的“打铁巷”在铁器制作的基础上,兴起了许多“打金铺”,金银的光泽与铁器的厚重交织,碰撞出别样的光彩。而骑楼老街的“打铁巷”,所打造的铁器更是借助“丝绸之路支点城市”的优势,声名远播至海内外。在历史的长河中,它就像一位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为曾经“海口所”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历史的浩渺烟云中,“海口所”宛如一颗镶嵌在琼州海岸的明珠,静静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它曾是一座临海而建的小城池,忠诚地守护在琼州府府城的前沿,如同一座坚固的“前卫”堡垒,承担着守护“关口”的神圣使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追溯“海口所”的起源,海甸岛白沙门中村宛如一幅古朴的画卷徐徐展开。这里最初只是一座宁静的小渔港,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沉淀着岁月的故事。那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的宋朝“天后宫”,仿佛一位沉默而睿智的老者,默默见证着“海口所”从渔港渔村走向繁荣城镇的沧桑变迁,勾勒出海口最初的模样。</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部热度颇高的海南方言电视剧《海南一家亲》,它生动展现了海南人民的日常生活。剧中有一位女主角,总爱骄傲地宣称自己是“水巷口一朵花”。如今,海口骑楼老街的水巷口已然成为远近闻名的步行街和热门“打卡点”。而在历史上被称作“海口所”的地方,有一条“打铁巷”,它与水巷口相距不过三百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小时候,我最爱跟着母亲去骑楼老街逛街。那里就像一个美食宝库,各种各样的小吃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让我垂涎欲滴。在“打铁巷”和“水巷口”之间,曾经有一口“北门头么井”。这口井可不简单,它是渔民、商人和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水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母亲总会绘声绘色地给我“学古”(讲故事)。在“打铁巷”,住着一位勤劳朴实的“打铁爹”。他每日都会到“北门头么井”挑水、洗衣服。他手艺精湛,打出的铁器远近闻名,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逐渐积累财富,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打铁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与此同时,水巷口有一位华侨家的女儿,被人们称为“水巷口一朵花”的姑娘,也时常到“北门头么井”取水。或许是“北门头么井”的“井公”暗中牵线搭桥,这位勤劳的“打铁爹”与美丽的“水巷口一朵花”喜结连理。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首温暖的歌谣,在当地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佳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海口骑楼老街的“打铁巷”,是一条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街巷,它以传统铁器行业命名,宛如一本生动的历史典籍,记录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打铁巷这类地名,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并不鲜见,它们是传统手工业集聚的象征,皆是因历史上汇聚了众多铁器作坊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类街巷大多诞生于明清至民国时期,宛如一个个功能完备的生产基地,承担着农具、船具以及日用铁器等各类铁器的生产重任。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如今现存的打铁巷主要分布在海口、莆田、肇庆、泉州、温州等城市。其中,海口骑楼老街的打铁巷形成于明末清初,在当时,这里可谓是铁器加工产业的集聚中心,众多铁匠在此安营扎寨,铸就了一段辉煌的产业传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古时候,“海口所”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同时也是热闹非凡的渔港。来自五湖四海的船只在这里穿梭往来,渔港内一片繁忙景象。而骑楼老街“打铁巷”的工匠们,则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成为了这片海域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所打造的铁锚,在众多铁器中脱颖而出,声名远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漫步在骑楼老街“打铁巷”,那“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这清脆而有节奏的声音,仿佛是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了“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的繁荣共鸣曲。它见证了船只在大海中乘风破浪,见证了贸易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这座城市与外界的紧密联系。每一次的敲击,都蕴含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每一声回响,都诉说着往昔那段辉煌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悠然漫步于骑楼老街的“打铁巷”,岁月在这里留下斑驳的痕迹,青石板路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不经意间,一抹金色闯入我的视线,那是“雕銮”两个大字,在古朴的巷弄中熠熠生辉。这两个字宛如神秘的密码,勾起我无尽的好奇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雕銮”二字下方,是一条幽深的小巷。小巷的入口被阴影笼罩,仿佛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秘密。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一丝凉意,也撩动着我探索的欲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雕銮”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是古老技艺的象征,还是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印记?它会不会是一段尘封历史的生动记录,记载着曾经的繁华与沧桑?这里又是否藏着什么动人的传奇故事,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传颂?我伫立在巷口,脑海中思绪万千,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沿着骑楼老街“打铁巷”悠然漫步,古旧的建筑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不经意间,一家老字号商行出现在眼前,招牌上“财循理聚利恒昌”几个大字,笔力苍劲,透着岁月沉淀的韵味,一下子就攫住了我的目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据说,这家商行有着长达300年的历史,宛如一部活的商业史书。它就像一个来自远方的宝藏盒子,所经营的商品大多是进口的“舶来品”,它们跨越重洋,从南洋远道而来。这些充满异域风情的物品,带着南洋独特的气息和文化,为老街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地乡贤告诉我,这家商行是由“南洋客”创办的。这位老板独具慧眼,有着敏锐的商业洞察力,在骑楼老街众多商家中,他是做进出口生意的佼佼者。想象中,彼时的“海口所”,港口船只往来如织,码头上货物堆积如山,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操着各种方言,讨价还价声、搬运货物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商业画卷。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店铺里琳琅满目,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这老字号商行,便是这幅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见证着“海口所”曾经的辉煌与繁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骑楼老街“打铁巷”悠悠漫步,双腿渐渐有些乏累。抬眼间,一家名为“弘角咖旺”的新店映入眼帘。我信步走了进去,选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向老板点了一杯兴隆咖啡,而后悠然地等待着。</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不多时,一杯热气腾腾的兴隆咖啡被端到面前。轻抿一口,那股浓郁的香气瞬间在唇齿间弥漫开来。这兴隆咖啡,是用海南兴隆农场特产的咖啡豆现磨现煮而成的。我静下心来,让咖啡的香醇在舌尖缓缓散开,每一丝味道都仿佛带着海南独有的气息,那一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尘世的喧嚣都被抛诸脑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海南兴隆咖啡以“浓而不烈,香而不腻”的卓越品质闻名遐迩。这种咖啡是当年海南华侨从马来西亚引种而来,曾经在国内外都声名远扬。如今,坐在这骑楼老街“打铁巷”的咖啡馆里,呷着咖啡,往昔故乡的点点滴滴如电影般在脑海中浮现。故乡的一草一木、亲朋好友的音容笑貌,都在这咖啡的香气中愈发清晰。这一口口咖啡,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紧紧地牵扯着我的思乡之情,让我对生我养我的故乡越发思念。</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夕阳的余晖洒在海口骑楼老街“打铁巷”的青石板上,那“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似乎仍在巷弄间回响,仿佛是岁月深处传来的深情呼唤。从“水巷口一朵花”的美好佳话,到“财循理聚利恒昌”商行的繁华往昔,再到呷着兴隆咖啡时涌起的乡愁,每一段故事都如同繁星,镶嵌在这条古老街巷的历史天空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这乡愁,是对故乡文化传承的眷恋,是对曾经热闹与喧嚣的怀念,更是对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深深的热爱。即便时光流转,“打铁巷”的故事也会永远流传,如同那香醇的兴隆咖啡,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在心底永远留存着对故乡的温暖记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