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岁月

呼啸山庄

<p class="ql-block">今年5月,当年一个大队的几个知青相约,重返下乡地——四川泸州纳溪县通水公社</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光荏苒,49年的岁月宛如白驹过隙。</span>当我们再次踏上那片曾经挥洒汗水与青春的下乡之地,心中涌起的,是难以言喻的感慨。这片土地,承载着我们生命中最难忘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1976年,我高中毕业响应政府的号召上山下乡,成为了一名知青。</p> <p class="ql-block">在通水公社原址上,已建起了如今的:马村党群服务中心</p> <p class="ql-block">当年从公社回我所在生产队——马村一队的必经之地</p> <p class="ql-block">全马村大队都是平地,只有我们马村一队在大山的那一边。</p> <p class="ql-block">来到山脚下,看着杂草丛生,崎岖不平的山路:女儿哽咽了:光是想象就觉得既艰辛又让人揪心!一个小女孩翻过山,在陌生的地方开始插队生活,那座山隔开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和熟悉生活、亲人的联结。翻山时的志忑、面对未知环境的不安,还有无数个想家的夜晚,妈妈,你是怎么过来的啊?!</p> <p class="ql-block">由于农村实现村村通公路后,原来的山路已荒芜</p> <p class="ql-block">我还是想顺着山间小道再走走</p> <p class="ql-block">到达山顶处,还须沿我身后的小路下山,才是我原来的生产队。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的左边,那片长满茂密树林的小山,是我原来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带着‘后浪’重返“战场"! 女儿看着斑驳的土屋,踩着已被茂密植被覆盖山间小道,直喊:像穿越剧!我才惊觉,原来当年咬牙扛过的风兩,早成了今天笑着讲出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我们曾经在这里当过代课老师</p> <p class="ql-block">如今,由于城镇化加速人口流出,生源短缺校舍已荒废</p> <p class="ql-block">站在马村二队男知青曾经居住过的老屋旧址前,惊觉脚下这片土地,曾是我们青春的栖身之所。</p> <p class="ql-block">当年二队的男知青合影,记录下这难忘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马村三队的王晓云,幸运的见到当年给予她温暖的黄孃孃,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一幕,让一旁的我们,不禁红了眼眶。</p> <p class="ql-block">回到县里,李骁、李平(毛二)李家兄弟热情款待了我们,犹如当年他们的妈妈那样。当年他们家在镇上,可以称得上:知青之家!公社的知青,一到赶集,都会去他们家转转,去了必定是吃了中饭才走。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他们的妈妈是公社妇女主任,我们都亲切地称为她:黄主任,黄主任想方设法都要搞点肉,给我们改善一下伙食。当时在他们家,让我们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有了一种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从成都去泸州,途径自贡,在这里邂逅了几十年未见的马村二队知青张渝和她先生。他们现居英国。看着大家虽然鬓角染霜,但眼神里还是当年那股劲儿,恍惚间好像又回到了我生产队的土屋,谈天说地到深夜。能再见面,真好!</p> <p class="ql-block">一个特别的时代,给了我们这代人一段特别的经历,一段特别的人生让我们有了一个历史进程中的个性标—— ”知青”。知青的经历让这一代人刻骨铭心,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在我们身上留下了深厚的知青情结。</p> <p class="ql-block">这次重返下乡地的旅程圆满又温暖,特别感谢马村二队知青黄晓瑞和他的弟弟,是他们全程开车,一路上不辞辛苦,让我们安心又省心,真心辛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