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的温度,在于心与心的碰撞;专业的精进,源于深度的交流与实践。一场意义非凡的下沉式交流跟岗活动,如同一缕春风,为教育教学注入新活力,带来满满的收获与感动。</p><p class="ql-block">在下沉式交流跟岗活动启动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反复沟通协调,开展细致入微的筹备工作,让每一位参与教师都能在沉浸式的交流中有所得、有所悟。</p> <p class="ql-block">作为跟岗对接的关键环节,张帝慧老师与谢兰老师两位班主任,围绕班务工作展开了深度对话。她们聚焦班级管理的难点与重点,尤其是对班上特殊儿童的个性化关怀与教育策略,进行了毫无保留的经验分享。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特殊照料,到心理疏导的方法技巧,从家校沟通的注意事项,到学科辅导的针对性措施,细致入微的交流不仅让跟岗教师快速掌握班级情况,更为特殊儿童的成长搭建起持续守护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二小张帝慧老师精心呈现《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研讨课。课前,张老师以“笑话搜集学习单”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积累素材;课中,通过系统讲解“找笑话、选笑话、讲笑话”的实践方法,结合趣味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分享中展现自信风采,同时融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课堂上,学生踊跃展示,妙趣横生的表达与欢乐氛围交织,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有机融合。</p><p class="ql-block">课后,教共体的老师们围绕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学方法创新点及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展开深度研讨。教师们立足课程标准,结合课堂实际,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在思维碰撞中凝聚教学智慧,为探索口语交际教学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此次研讨活动,既是教学实践的生动展示,更是学科教研的深度推进,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注入新动能。</p> <p class="ql-block">二小邝静老师精心打磨的示范课《小纸船的梦》,以诗意的课堂为舟,载着孩子们驶向充满想象的音乐海洋。</p><p class="ql-block">课堂中,邝静老师化身音乐魔法师,用灵动的教学语言,将歌曲中对梦想的憧憬娓娓道来。她巧妙设计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哼唱、律动中感受三拍子节奏的摇曳之美,如同纸船在碧波中轻轻荡漾。</p><p class="ql-block">无论是歌曲的情感解析,还是歌唱技巧的细腻指导,邝老师都以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孩子们稚嫩的歌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化作一只只承载梦想的小纸船,缓缓驶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临近饭点,孩子们自觉排起队伍,安静有序等待着用餐。老师接过饭勺,为他们盛饭菜。盛饭时,一声声"谢谢老师"是那么清脆悦耳,瞬间暖到心坎。</p><p class="ql-block">正忙碌间,一个扎着辫子黑黝黝的女孩仰着小脸,清澈的眼睛里满是关切:"老师你快去吃饭,你快去吃饭吧!我们自己来!"那急切又真诚的催促,像小大人般的模样,让人温暖。那一刻,老师深刻感受到,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纯真,更是双向奔赴的温暖与牵挂。</p><p class="ql-block">午饭后,明亮的阳光洒在高滩小学的操场上,这里便成了欢乐与成长交织的天地。饭后,一楼的孩子们利落地搬出小凳子,整齐地排列在操场边。稚嫩的笔尖在纸面沙沙游走,专注的眉眼间满是对知识的渴求。</p><p class="ql-block">不远处,操场上已是一片欢腾景象。篮球撞击地面的砰砰声、羽毛球在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跳绳甩动时带起的呼呼风声,与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曲,每一个瞬间都迸发着蓬勃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在李倩老师的音乐研讨课上,李倩以《新疆舞曲第一号》为核心,开启民族音乐教学实践。通过分段赏析,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及民族风格,结合手鼓伴奏体验舞曲律动,探讨复三部曲式结构及调式色彩,教师钢琴示范强化音乐表现力。 </p><p class="ql-block">课后布置拓展作业,对比其他新疆风格作品或尝试创编简易节奏型,巩固课堂所学,深化对民族音乐的理解。</p><p class="ql-block">本节课生动展现了丁善德笔下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教师通过分段赏析引导学生捕捉舞曲中鲜明的节奏律动与民族风情。课堂设计层次清晰,从主题旋律分析到手鼓节奏模仿,巧妙融合音乐要素与文化背景讲解。学生能准确感知作品欢快热烈的情绪及调式色彩,但对复三部曲式结构的理解稍显薄弱。建议增加图形谱辅助结构分析,并拓展比较其他新疆风格作品,深化学生对民族音乐语汇的理解。教师示范演奏环节极具感染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体验。</p> <p class="ql-block">课堂伊始,谢老师以“王丽婷停车”的笑话点燃气氛,顺势揭题《我们都来讲笑话》。教学中,先让学生分享课前收集的笑话,明确“风趣幽默、传递正能量”的选稿标准;接着通过视频示范,带领学生提炼“熟记内容、加入神态动作、避免口头禅”等讲笑话秘诀;随后安排同桌试讲、小组互练,在实战中打磨表达技巧,最后各组代表上台展示,现场笑声不断。</p><p class="ql-block"> 议课时,老师们认为该课亮点突出:以“筛选—技巧—实践”为脉络,构建了清晰的口语交际训练体系;将视频观摩与课本学习结合,让方法指导更具操作性;注重听众评价与互动,实现了“讲”与“听”的双向提升。此课不仅让学生感受了语言幽默,更在笑声中提升了表达与倾听能力。建议小组展示环节可适当控制时长,避免个别学生超时,确保“全班分享”的参与面更广泛。</p> <p class="ql-block">下沉式交流跟岗活动圆满收官,在师生心中留下了温暖而深刻的印记。</p><p class="ql-block">临别时刻,孩子们以质朴的方式表达不舍:亲手绘制的贺卡上,稚嫩的笔迹与缤纷色彩满载感激;真挚的话语如“老师您说我是小宇宙让我好感动...”“您真是最温柔最漂亮的老师”直抵人心;温暖的拥抱传递炽热情感,童趣盎然的画作则定格了课堂内外的美好瞬间。</p> <p class="ql-block">此次下沉式交流跟岗活动,是一次经验的共享,一次智慧的交融,更是一次教育情怀的传递。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这样的交流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共同书写教育事业的绚丽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