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叶争Jenny以64岁的年龄、非专业登山运动员的身份,并创造了登顶世界第三极、地球之巅的的珠穆朗玛峰华人最长女性记录,成为澳洲继林肯·霍尔Lincoln Hall之后的又一个”传奇”,不仅给悉尼的华人户外活动群带来了“Jenny旋风”,满城的惊讶、喜乐和热议。继6月1日悉尼的华人户外活动群举办欢迎叶争Jenny登顶“珠峰”凯旋归来的庆功会后,“澳洲新媒体学院”于6月14日盛邀叶争Jenny举办“人生不设限——勇登珠峰”满月纪念暨记者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媒体和各界人士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叶争Jenny是谁?她是怎样想到去攀登“珠峰”的?又是怎样成功登顶的?攀登“珠峰”要花费多少钱?“珠峰之路”会经历哪些艰险?登顶时又有哪些难忘的看见和感想等等。</p> <p class="ql-block"> 前奥本Auburn市议员、首位华裔女市长林丽华女士、乔治河市独立议员王斌先生出席活动并发表感言,盛赞叶争”珠峰登顶”的壮举和为澳洲华人树立了榜样。</p> <p class="ql-block">👉 发布会得到了@莉莎、@cissy 王 和澳洲华人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Frank 的鼎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 针对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叶争在会上一一进行了回答,并分享了珠峰登顶过程中的难忘的见闻和记忆。</p><p class="ql-block"> 64岁,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安逸的退休生活,何况是一位女性去挑战珠峰。一些好朋友得知后,出于好心,劝她认真、慎重考虑,毕竟这个年纪去珠峰太危险了,搞不好就会永远挂在珠峰。但是,对叶争来说,只要是认定了的事情,铁了心肠也要去,她坚定的说:“我要用我的脚步去丈量世界之最,我要用我的双眼饱览世界之美。”</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和童年梦想,可以说登珠峰梦早已埋下在叶争心里。小时候,在那个风云激荡、“停课闹革命”的年代,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从小就很喜欢探险,喜欢极限运动。小学二年级就手拿地图带着同学到郊区历险游玩,小学四年级时独自骑自行车到60公里的郊外探望奶奶。家里书柜里放的全是买的各种各样地图和有关地理知识书籍,爱玩非常有挑战性的运动。当潘多与中国登山队1975年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就让少女时代的叶争对神秘的西藏产生好奇和好感,也播下了有一天能够像潘多一样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梦想。为了能够去看看神秘的西藏,从此喜欢上各种运动,尤其是极限运动。</p> <p class="ql-block"> 1995年,在上海从事保险工作的叶争,从一个专门做涉外导游的朋友那里得知,他们接了一个从西藏徒步去珠峰大本营的德国旅游团还缺少“全陪”,于是毛遂自荐,请了假去做“兼职导游”。国内那时的徒步旅游才刚起步,叶争就跟着旅游团第一次来到西藏。旅游团从定日县出发,连走了四天,翻过好几座山,才到达珠峰大本营。到了大本营后,德国游客在大本营休息和在周围游览时,叶争独自前往一号营地走,走到天快黑了才返回珠峰大本营,还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绒布寺住宿。这次西藏之行,近距离遥望白雪皑皑、巍峨壮丽的珠峰之美,更加激起了叶争对西藏的钟情和攀登、探索珠峰的愿望,后来还自费去了两次西藏旅游。</p> <p class="ql-block">👉1995年西藏珠峰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遥望珠穆朗玛峰</p> <p class="ql-block">👉西藏绒布寺——海拔最高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 1997年,叶争在《新民晚报》上看到上海要组织百人徒步探险罗布泊的消息,激动地马上就报名参加,是探险团中5个女生之一。在罗布泊大沙漠里整整走了7天,参观游览“中国核试验基地”,还在科学家彭加木失踪的地方进行了凭吊和祭奠。</p> <p class="ql-block"> 2008年,叶争移居澳洲后,经常参加登山、越野等各种户外活动、极限挑战。像蹦极,高空跳伞,荒漠探险、悬崖边上攀爬等。</p> <p class="ql-block">👉 重装徒步塔斯马尼亚摇篮山</p> <p class="ql-block">👉进行攀岩训练</p> <p class="ql-block">👉参加“飞拉达”岩壁探险</p> <p class="ql-block">👉在新西兰皇后镇的蹦极极限运动</p> <p class="ql-block">👉 参加悉尼“快乐探险队” 活动剪影</p> <p class="ql-block"> 因为心有“珠峰”的执念,叶争对澳洲曾经两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并且创下“生命奇迹”的著名登山家林肯·霍尔Lincoln Hall十分崇敬,多次到蓝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林肯石Lincoln's Rock”徒步和游览。</p><p class="ql-block"> 林肯第一次是1984年(29岁)作为澳洲首次攀登珠峰的探险队成员,林肯虽然未能如愿登顶,但探险队成功开辟了一条新路线,为澳洲登山队首次攀上珠峰作出了贡献。林肯将这次经历写了《白色边缘wife Barbara》一书。2006年5月,51岁的林肯第二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后在下山到达海拔8700米附近“死亡地带”中患上了脑水肿,也就是高原反应。困倦很快变成了无法抑制的昏睡,他倒在了雪地里。两名夏尔巴人花了几个小时试图让他苏醒过来,但随着夜幕降临,他被宣告死亡,探险队的队长命令夏尔巴人下山自救。林肯去世的消息迅速从登山网站传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并通过卫星电话传到了林肯在澳大利亚的家人那里。第二天一早,由美国登山队员丹·马祖尔 Dan Mazur 与加拿大、英国组成的3人登山队和一名夏尔巴人向导,惊讶地发现林肯在没有氧气,没有装备情况下被严寒冻伤了一夜,居然奇迹般地活着盘腿坐在山脊的边缘,林肯的第一句话是“我想你看到我在这里一定很惊讶”,他们4人放弃即将可以登顶的机会将林肯救援下山,丹·马祖尔谈到他的团队放弃登顶尝试时说:“山顶还在,我们可以回去。林肯只有一次生命。”林肯根据这次死而复生的经历写了一本书,名为《致命幸运 Dead Lucky》。</p> <p class="ql-block">👉2019.6.30 第一次去“林肯石”</p> <p class="ql-block">👉2020.5.23 第二次去到“林肯石”遇到下雨</p> <p class="ql-block">👉2022.12.18第三次去“林肯石”的圣诞party</p> <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当叶争决定要去尝试攀登珠峰,以圆心中的梦想。2024年的登山季,她从悉尼出发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次在7500米铩羽而归。</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攀登珠峰,虽然没有成功登顶,但获得了登顶珠峰的信心也发现了必须克服的问题。首先,自己的身体攀登珠峰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有了这个前提保证,关键是提高体能和在高海拔山脊行走的技术和速度等。因此,为了圆“珠峰”梦想,叶争更加自觉加强训练,参加越野跑、爬山、游泳和健身训练,专程远赴西藏高原的冰川拉练。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强化训练,在今年的登山季再次出征,用顽强拼搏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终于站上了“珠峰”,也圆了自己童年时就播下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攀登“珠峰” 从最早的科学考察、挑战人类极限,到商业化的今天,有很多人认为“珠峰登顶“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你有钱舍得花钱,抬都可以让夏尔巴人把你抬上去。这其实是对攀登珠峰存在非常巨大危险性的无知和误解。在6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极端天气、高寒、缺氧、雪崩等随时可以导致意外的发生,而夏尔巴向导也是人,在遇到上述状况发生时,很多时候他们也是无能为力的。在近日公布的2025年珠穆朗玛峰春季登山季数据中,今年南、北两侧的整体登顶数字预计为846人次,计南坡678人次,北坡168人次(包括协作人员)。其中,从尼泊尔购买了外国人《攀登许可证》的有517名,登顶成功257名,登顶成功率49%,另有421位夏尔巴向导陪同登顶,登山者与夏尔巴向导的比率达到1:1.65 。而在2024年底统计攀登珠峰死亡的340人中,登山者为207人,夏尔巴向导为133人。攀登“珠峰”严格来说也是挑战死亡,很多时候惟有的就是靠自己和运气了。</p><p class="ql-block"> 这是叶争会上分享她在珠峰登顶的几个小片段:</p><p class="ql-block"> 1、在希拉里台阶附近,有一个小小冰裂洞,由于我大意,在我跨过去时,我踩在浮雪上,看似雪地,其实下面是空的,就这样一下子掉了下去,不过还好,这个冰裂洞比较小,我人可以站起来的,夏尔巴向导看我没有危险,就叫我自己上来,我根本没力气爬上去,此时路过的一个领队看到后,马上施以援手,放下一根绳子,让我拉着绳子爬出冰裂洞,这里要谢谢那个领队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2、在4号营地上厕所时,那天风刮得很大,我在帐篷里真的不想出去,但又急,不得不要上厕所,我慢慢走出帐篷找到一个空地,连体羽绒服屁股后面有拉链,因为有结冰,我用尽力气拉拉链,就是拉不动,拉了几次我已经不行了,8000米以上严重缺氧,没有一点力气了,就倒在地上了呻吟着,正好路过的管理帐篷的工作人员走过,扶起我,我就叫他帮忙把我的拉链解开,当然我里面还有一条薄的羽绒裤,不是拉开拉链就暴露出来的,然后我就抱住他的小腿上了厕所,上完后再叫他把拉链拉起来,搀扶着我走进帐篷。</p><p class="ql-block"> 3、<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4号营地下撤途中,我见到一位女队友因为饥饿,累叭在雪地时,虽然自己也是身体疲倦,但还是前去鼓励女队友坚持慢慢走,一定要走下去,并拿出自己的一点能量糖给她吃了后,搀扶着她走了一小段山路,这个女队友最后也坚持走到了3号营地,搭乘直升机安全回到了大本营。</span></p> <p class="ql-block">👉下撤途中帮助受困的女队友</p> <p class="ql-block">👉送女队友从3号营地搭乘直升机下撤到大本营</p> <p class="ql-block"> 如今,攀登珠峰借助科学技术的手段,在尼泊尔南坡可以向有一定登山能力、体质和符合条件的登山者开放,每位外国登山者必须获得尼泊尔政府的登山许可,也就是俗称的进山“门票”,不仅需要向尼泊尔政府缴纳1.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8万元,2025年9月将提高到1.9万美元)的登山许可证费用;还必须先要至少登上6119米罗布切峰,以及提供政府认定的医疗机构一个月内的体检合格报告才有资格去攀登珠峰。拿到《登山许可证》后,还规定要在几个营地之间进行强制性的适应性训练。此外,还有往返交通、装备物资、登山向导、缴纳垃圾清理费等,一次的登山费用约50万元人民币,如果发生意外,或者乘坐直升飞机下撤,费用会更高。</p> <p class="ql-block"> 谈到以64岁去攀登珠峰的感受和体会,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年龄只是数字,梦想才是人生!” 至于今后的打算,叶争坦然对探险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到探险的意义是探索无止境,既敢于挑战自我,但也要敬畏自然,珍惜生命,安全回家才是终点。并寄语和希望她的故事能激励大家在生活工作中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同时也希望参与户外活动的群友们、朋友们热爱生活,享受快乐。</p> <p class="ql-block">🤝 感谢叶争Jenny提供的背景资料和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