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月光洒在老屋的窗棂上,墙上的装饰画框在微弱的光线下显得格外柔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在这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夜深人静,月光透过窗棂,洒在老屋斑驳的樟木箱上。轻轻翻开箱底,那本用麻绳装订的牛皮纸记工簿,像一本时光密码本,瞬间将我带回父亲的岁月。泛黄纸页上,父亲蔡铭羊工整的蓝墨水字迹,至今清晰如昨,恰似他老人家留给我最珍贵的生命印记。</p>
<p class="ql-block">父亲出生在岳阳县黄金公社荷花大队书稼冲上屋场,那是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地方。五年私塾与两年农中,赋予他文化与农事知识。回到大队成为弟三生产队记工员后,这本账簿便成了他守护公正的阵地。烈日下,他扛着木牌穿梭田间核对工分;煤油灯下,他反复演算确保分毫不差。队里人都说:“老蔡记的账,比秤砣还准。”</p>
<p class="ql-block">成家后,为了给我们兄妹四人遮风挡雨,1978年寒冬,父亲赤着脚踩泥做土坯,双手冻得通红;夏日顶着烈日砌墙,汗水浸透衣衫。当三间土坯房落成,他布满茧子的手掌,托起了我们温暖的家。</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父亲总是队里最勤劳的身影。天未亮就出工,烈日下插秧,风雨中抢收,交公粮挑最饱满的,修水利主动报名去最艰苦的地方。他总说:“集体的事,就是自家的事。”</p>
<p class="ql-block">45岁那年,青光眼夺走了父亲的光明。可他摸索着洗衣烧饭,用竹竿丈量土地,继续劳作。记得有次回家,看到他摸索生火,火苗燎到眉毛却笑着说:“不碍事,熟能生巧。”</p>
<p class="ql-block">如今,83岁的父亲已步履蹒跚,但每当我翻开这本记工簿,就能看到田间那个忙碌的身影,听到“做人要踏实”的谆谆教诲。父亲用平凡的一生,诠释了勤劳、公正与坚韧,他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在月光下,这本记工簿仿佛有了生命,它承载着父亲的故事,也承载着我们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