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化坊漫谈

清鸿山人

<p class="ql-block">  在富平县北薛镇,有个著名的村子--宏化坊。九个自然村堡星罗分布在顺阳河两边,如果说顺阳河是藤蔓的话,那这些村堡就仿佛一脉相连的葫芦。河东从北到南依次是后任堡、前任堡、孙家堡、刘家堡、马张寺;河西是李家堡、姚家堡、吴家堡和石家堡。其中后任堡、前任堡、孙家堡、刘家堡“老早里”统称“沟村”,李家堡、姚家堡、吴家堡、石家堡“老早里”统称“红果坊”。后任堡和前任堡南北相连;李家堡、姚家堡、吴家堡东西并列。</p><p class="ql-block"> 各个堡子从名字上就可看出人口状况:比如刘家堡以刘姓居多,石家堡以石姓居多。吴家堡的吴姓住户和杨姓住户基本持平,老辈人传说:吴家堡原来叫杨家堡,后来是堡子的吴姓人家出了名望,连唱半月大戏,周围的民众相约去看“吴家”的戏,堡名顺口也成吴家堡了。独特的“马张寺”以张姓居多,据说祖先清朝初叶来自甘肃“马张寺”,鸦片战争时期堡子出了抗击英夷的民族英雄张青云。鉴于那座历经沧桑又不掩其浑厚的庙宇,堡子名字又似乎是张家的家庙名,但“马张”二字究竟作何解释又无从得知。近年堡子口立了一块碑石,前面大书“马张寺”,后面题“清河堡”,查资料得知“清河”是张姓的“郡望”。</p><p class="ql-block">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记事,记忆中:石家堡的土夯城墙基本完整;吴家堡的老城墙还在,城门囗有一棵数人合抱的空心古槐;马张寺学校在原来的庙里,被烟火熏得乌黑的教室,房梁特别粗;刘家堡城东南有古老城垣的遗迹,人们叫做“空空城”,不知建于何年,也不知因何废弃。</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代,国家给各个村子都立了村名碑,碑子是横卧形式,不到一人高。宏化村的村名碑立在“大队部”所在的十字路口东北角,即刘家堡北边的东西路畔,上书“宏化坊”三个宋体大字。背面简介:因当地古有宏化坊寺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说起寺庙,宏化村最有名的寺庙在李家堡西头,本地人俗称“大庙里”。大庙里原来供奉的不知都有哪些神佛,特殊年代,神像被毁,庙院成为村里的学校。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的村民感谢好政策的同时,在原庙址“布施堆积”,重塑了神像。目前大庙正殿供奉的是“药王爷孙思邈”,偏殿里是“送子娘娘”等神祇。每年清明过庙会,信众甚多,香火漫延周边数十里。大庙在仅有的史料记载叫“宏教寺”,是不是原来的“宏化坊寺”也无从知晓。庙门上的匾额不知所踪,乡民也不称神佛的名字,都说是去给“爷”磕头烧香。(“爷”是当地人对神明的统一称谓,把太阳也叫“爷”。)</p><p class="ql-block"> 家族历史上,我的五祖爷在民国初年走西口,一直没有还乡。最后的音信在一九五O年代,落款地甘肃“窑神庙”。整理家族脉络时,我上网查到,“窑神庙”在现在的武威市韩佐镇一带。有趣地是:韩佐镇也有个“宏化村”,而且也是因为曾经有“宏化寺”而得名。武威当地的学者考证,“宏化”应为“弘化”,是唐朝与“文成公主”同时代一位“和蕃”公主的封号。后世避讳帝王年号,将“弘化”改为“宏化”,其义为:“弘扬化育,广化众生”。这位公主因为是部落首领的妻子,并且为部落安定做出了贡献,子民建寺纪念,就有了“宏化寺”。当年和我五祖爷一起走西口的本地人众多,2000年左右还有后辈回来寻根。所以武威这个“宏化”和薛镇这个“宏化”中间有没有联系?有待进一步考证。另外:甘肃徽县银杏树镇也有一个宏化村,历史记载建村于宋朝,因村子地处宏化寺旁,故而命名为宏化村。这又是一个“宏化寺”“宏化村”。</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宏化村的红色火种光耀青史。1927年,由于蒋介石“4·12”和汪精卫“7·15”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党的活动由城市转向农村。富平县党的活动中心也随之转移到北部沿山一带,薛镇第一个党支部--宏化坊党支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1928年4月由当地党员发展建立起来的。 其中石佩宏、石明堂、刘万海、李兴乾、石桃春以及1927年入党的教育界人士石仲伟是石家堡人,杨明德是吴家堡人。宏化坊党支堡成立于党组织危急存亡之时,党员们在艰险环境下进行英勇斗争,不仅对当时党的工作起了一定作用,也为以后的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我的伯父万荣公任职宏化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坚持以农业为基础,重视兴修水利,带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粮棉获得大丰收,群众生活得到大提高,各项工作,都是公社、美原区的“样板”!受到地、县级的嘉奖,奖励过汽车两辆,轰动了全富平县。</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时代,宏化村变得越来越美,水泥路面铺到了各堡子所有住户门口,公路两边青砖围成的花池整齐干净,一到晚上路灯和星月相映争辉,每天早晨环卫人员放着秦腔统一收集垃圾。偶然一次,我看到村里公布的办理老年补助年审人员名单,顺便数了数,七十岁以上竟然有400多人,八十岁以上有100多人。通过这个数字,我们就可以看到宏化的水好、土好、空气好,真正的生态宜居!</p> <p class="ql-block">本文是作者根据个人记忆和传闻整理,不周全之处敬请指正和谅解;参照引用了倚新虎先生《红色薛镇的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及《薛镇镇政府致惠万荣同志的悼词》部分语句,在此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