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红领巾”的西南游开启黔南行模式,来到了荔波“小七孔风景区”。因“大七孔”水漫步行栈道封闭,头日下午乘坐景区摆渡车径直去了“小七孔”的西门,而后游览“卧龙潭”景区。次日自“小七孔”景区东门进,先后游览观赏了“小七孔古桥”,“拉雅瀑布”,“68级跌水瀑布”,“双龙瀑布”,“断桥飞瀑”,“水上森林”,“翠谷瀑布与湿地”,“上已定湖”,“鸳鸯湖”。兹以小篇记之。<br> 荔波小七孔:黔南山水间的绿宝石诗篇<br>荔波小七孔风景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西南部,距县城约28公里,是一处总面积达46.4平方公里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区得名于响水河上一座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的七孔古桥,这座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绿色藤蔓的古桥,曾是沟通荔波和广西的重要交通要道,见证了近两个世纪的岁月变迁。1994年,小七孔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中国第六个、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2015年7月又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秘境,像极了一幅徐徐展开的喀斯特地貌的绝美画卷。“红领巾”以不输年轻人的热情与好奇,在两天时间里深度探访了这片集山、水、林、瀑、湖、石于一体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从卧龙潭的碧波如镜到小七孔古桥的历史沧桑,从拉雅瀑布的气势磅礴到水上森林的生命奇迹,每一处景观都诉说着大自然亿万年雕琢的鬼斧神工,也见证着"红领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寻<br> 卧龙潭之美,梦幻如诗<br>卧龙潭作为"红领巾"首日游览的唯一景点,已足够惊艳。这处位于景区西部的湖泊,是卧龙河的出口,因人工筑坝成潭成瀑。站在卧龙潭边,仿佛踏入了一个遗世独立的梦幻之境,内心满是震撼与沉醉。卧龙潭的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蓝绿色,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这青山之间。绿得深沉而纯粹,蓝得清澈而透明,仿佛融合了世间最美好的色彩。水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波澜,将周围的山峦、树木和蓝天白云完美地倒映其中,分不清哪里是现实,哪里是倒影,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虚幻的世界。<br>潭边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繁茂。像是忠诚的卫士,静静地守护着这一方碧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给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气。偶尔有几片树叶飘落,轻轻落在水面上,泛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打破了片刻的宁静,却又很快恢复了平静,仿佛一切都未曾发生。<br>卧龙潭的尽头,是一道弧形的堤坝。湖水从堤坝上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瀑布。瀑布的水流并不湍急,却有着一种温柔而坚定的力量。洁白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如同无数颗珍珠洒落人间。瀑布落下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让人陶醉其中。<br>来前多有耳闻,卧龙潭"颇有九寨沟之韵",故有"黔南小九寨沟"的美称。今日得见,名不虚传。潭边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气息和淡淡的水汽,顿感心旷神怡,心中烦恼和疲惫都烟消云散,只留下对这美景的赞叹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古桥上的时光印记<br>次日从东门进入,首先邂逅的是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座长40米、宽2.2米、高5.5米的七孔拱桥,桥体取拱形结构,玲珑精巧。桥首原存两座石碑,一为《修碑》铭筑桥功德,一为《万古兴桥碑》,刻有"群山岩浪千千岁,响水河桥万万年"的联句。历经近两百年的风雨沧桑,古桥藤蔓缠绕,青苔遍布,却依然坚固如初,横跨在响水河上,桥下潭水幽蓝,两岸古木萌绿,桥上游人如织,构成一幅"清丽若幻的妙美画卷"。站在桥上,闭上眼睛,似乎能听到当年马帮铃铛的清脆声响,看到商旅匆匆的身影。古桥两端,几株参天古树的虬枝伸向桥面,仿佛要拥抱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友。桥头原先立着的两块石碑虽已不见,但桥体上岁月留下的痕迹却更加真实地诉说着它的历史。而我们也恍若穿越时空,行走在183年前的历史画卷中 瀑布交响曲<br>离开古桥不远,沿着响水河向上游行走,水声逐渐变得激昂,那便是拉雅瀑布的召唤。"拉雅"在布依族语中意为"美丽的姑娘",这处宽10米、落差30多米的瀑布确如一位婀娜多姿的白衣仙女。从三十多米高的悬崖上纵身跃下,水花四溅,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靠近瀑布,轰鸣的水声几乎盖过了人声,飞溅的水雾让人瞬间清凉透顶。几位勇敢的年轻人走到瀑布最近处,任由水珠打湿全身,发出欢快的叫声。<br>68级跌水瀑布堪称自然界奇观,分布在长1.6公里的河谷中,总落差达110米,最宽处约40米。虽然名为68级,但实际上瀑布数量远不止于此。就像一部宏大的自然交响乐,每一级瀑布都是独特的乐章。有的如竖琴般轻柔婉转,有的如大鼓般雄浑有力,有的如长笛般清脆悦耳。沿着木栈道拾级而上,视角不断变化,瀑布群也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最令人惊叹的是那些从石缝中突然迸发的小瀑布,如同乐曲中意外的变奏,给人惊喜。<br>断桥飞瀑则展现了大自然的幽默感——山泉水顺着山坡流到公路上,当地人巧妙借用树洞给流水搭了一座"断桥"。水量大时,瀑布似珍珠飞溅,碧潭生烟;水量小时,则如白练凌空,高山流水。这一奇特景观成为游客必拍照的打卡点,让"红领巾"感受旅游的趣味与生活的美好。<br> 水上森林的生命礼赞<br>午后时分,进入水上森林区域,温度明显降低,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在这段约600米长的河谷中,千百株树木全部植根于水中顽石之上,又通过顽石深深扎根于河床。形成了"树在石中长、水在石上流"的独特生态系统。木栈道时而平缓,时而需要踏过溪水中的石阶,给行走增添了探险的趣味。走过这片神奇的水上森林,犹觉水、石、树三者达成了完美的和谐,每一株植物都在诉说着适应与坚持的故事 “醉美”翠谷瀑布与湿地<br>翠谷瀑布坐落在响水河上游,紧靠努内吉海湿地,瀑高达60多米,是小七孔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远远看去"就像一条悬空飘落的洁白玉带",在苍翠葱茏山谷景色的映衬下,景致十分壮美。翠谷湿地与其相依相偎,同构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通体散发着令人陶醉的美。<br>其色之美翠绿欲滴。植被繁茂,绿草如茵,仿佛是大自然用最浓郁的绿色颜料精心涂抹而成。每一片叶子都绿得那么纯粹,那么鲜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让人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之中,感受到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水碧如镜,倒映着天空、山峦和周围的一切。蓝天、白云、青山在湖水中交织成一幅绝美的画面,微风吹拂,湖面波光粼粼,碧色的湖水灵动若一幅流动的画卷,让人倾心不已。<br>其形之美山水相依。翠谷湿地四周群山环抱,山峦连绵起伏,形态各异。有的山峰高耸入云,雄伟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有的山峰则较为平缓,线条柔和,像是一位位温柔的少女。群山与湿地相互依偎,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卷。翠谷瀑布从两座山头之间的垭口处喷涌而出,呈多级下跌倾泻之势,多条水流交错穿插,浪花飞溅,远看似条玉带悬于山间,又如群龙下山,气势磅礴,尽显灵动与壮美。蜿蜒曲折的木栈道穿梭于湖边、草地和山坡,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游客们漫步在栈道上,可以近距离欣赏美景,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仿佛在画中行走一般。<br>其状之美灵动鲜活且宁静清幽。湖水在微风中荡漾,泛起层层涟漪;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鸟儿在天空中翱翔。灵动的生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种鲜活的美。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纷扰,只有鸟儿的歌声、虫儿的鸣叫和潺潺的流水声。漫步其中,心灵得以宁静与放松,沉醉在宁静的美好之中。<br>荔波小七孔风景区的“翠谷”,以其独特的色、形、状之美,蕴养眼怡情之神韵,令游客为之陶醉,流连忘返。<br> 未竟的鸳鸯湖<br>鸳鸯湖是由上、下两个大湖组成的喀斯特盲谷湖,水域面积约20公顷,最深处达40米。湖周森林密布,空气中负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8.25万个,是名副其实的"洗肺养身"绝境。湖水对各色树木倒映的吸收、反射和折射作用,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交织的奇妙景观。遗憾的是,因天气原因,"红领巾"未能体验划船游览的乐趣,但这或许成为他们再次造访的理由<br> 归途的思考<br>两天的游览结束,回程的摆渡车上,"红领巾"们虽略显疲惫,但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述说着所见所闻,满足之情溢于言表。这片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土地,以其独特的地貌、纯净的水质和丰富的生态,给“红领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不仅领略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感受到了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正如一位"红领巾"在游记中写的:"在小七孔,每一滴水都在歌唱,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每一棵树都在舞蹈。这里不仅是风景,更是一首生命的诗。 旅行不仅是年轻人的专利,"红领巾"用他们的脚步证明,对追求和探索美的勇气与年龄无关。在小七孔的青山绿水间,他们找回了少年的好奇与激情,也收获了岁月沉淀后的智慧与感悟。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最高意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从自然中找到共鸣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