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6肘30分许出发,地铁1号线滨和路C出入口,到滨康站换乘5号线,到姑娘桥换绍兴1号线,到城市广场F出入口,乘1路公交车→东湖景区公交站约2小时步行1.3公里13RMB(公交车1RMB特殊证件免)→徒游东湖环线约3.2公里/1小时40分→东湖公交站10时30分许,候乘7路公交车抵香樟园公交站,徒步至八字桥。</p> <p class="ql-block"> 东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云东路,从汉代起,石工相继在青石山凿山采石,形成险竣的悬崖峭壁和沉幽深潭。清末会稽名士陶渊明的第45代孙陶浚宣筑堤围湖,形成东湖。经过数代百余年的装点使东湖的山、水、石、洞、桥、堤、舟楫、花木、亭台楼阁俱全,成为融秀、险、雄、奇于一体的江南园林。东湖属于绍兴市东湖景区管理处管理。</p> <p class="ql-block"> 东湖经千年开凿,成峭壁深渊,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景点;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奇绝,号称“天下第一水石盆景”,为浙江三大名湖一。东湖还富有历史意义,孙中山、陶成章、徐锡麟、鲁迅等都曾到过东湖,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p><p class="ql-block"> 2008年,东湖景区被命名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中文名:东湖,外文名:The east lake</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皋埠街道云东路</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全年08:00一17:00</p><p class="ql-block">景点级别:AAAA级</p><p class="ql-block">门票价格:50元</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陶公洞、仙桃洞、喇叭洞</p> <p class="ql-block"> 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地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民工相继在箬篑山凿山取石。隋代时,越国公杨素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汉代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搬走了半座青山,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甚至四五十米处,后不断开采形成了长约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东湖。抗日战争时,绍兴沦陷,园林多有毁损。战后经多年整修与改造,恢复原状。原陶社被日伪所毁,1982年,重建于湖西首,周谷城为陶社题匾。2005年,重建东湖华一条山道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东湖周围的绍兴平原海拔不到10米,河网密织,其上散布着一些数10米至100余米的岩石孤丘。不少孤丘经过长朔风化侵蚀和受人为的影响,岩石变突兀峥嵘。</p> <p class="ql-block"> 陶公洞,游船观东湖,陶公洞入口处仅容一艘小舟通行,进入洞内之后另有洞天,在洞底仰望小片天空,意如坐井观天。郭沫若在1962年游湖时写下一首诗:“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人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仙桃洞,岸上远观仙桃洞是一座简单的石框门,近观仙桃洞,仙桃洞与倒影组合在成一个巨大仙桃,仙桃洞因此而得名。洞门两侧有对联曰:“洞五百尺不见底,桃三千年一开花”。</p> <p class="ql-block"> 乌篷游船,乌篷船被称为“绍兴水上三绝”,“绍兴三乌”之一,乌篷船历史悠久,船篷用竹片、竹丝编成半圆形,中间嵌夹箬。活像中间弄了两个“半圆”,制成后用烟煤粉和桐油拌搅涂于船篷。乘乌篷船是湖中游览的特色,乌篷船是水乡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小画舫大小的乌篷船,船身上雕刻着花纹、图案,船头上雕刻着虎头形象的动物(一种水鸟)。民间传说:龙见面避之,行船可获安全。这种乌篷船的船身较为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舱宽可以置桌椅,供游人打牌、饮宴,航速较快。</p> <p class="ql-block"> 东湖景区内有陶公洞、仙桃洞等奇巧景观外,还有如听湫亭、霞川桥、饮渌亭、桂岭、秦桥等人工景点点缀。这里曾是《西游记》《智取华山》《胭脂》《笔中情》《绍兴师爷》等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基地。除山石湖水等组成自然风光外,东湖还是富有历史意义的胜迹,陶成章遇难后,绍兴人民为纪念英烈,在东湖建立了陶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民国五年(1916年)8月,孙中山先生亲临陶社致祭。</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东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交通指引</p><p class="ql-block">机场:</p><p class="ql-block">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距离东湖35千米左右、距离市区约40千米。</p><p class="ql-block">公交:</p><p class="ql-block">绍兴市内乘1路、29路、137b、137路、157路至东湖风景区站下车即是。</p><p class="ql-block">自驾:</p><p class="ql-block">沪杭角高速公路出口为12千米;沪杭甬高速公路离绍兴客运中心10千米,客运中心到东湖景区2千米左右(外环线开车)。</p> <p class="ql-block"> 东湖乘7路公交车→香樟园公交站4站约半小时步行564米3RMB(特殊证件免)→八字桥→东双桥→广宁桥→龙华古寺→八字桥直街→周恩来祖居/纪念馆→地铁城市广场G出入口约3.5公里/1小时40分</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必去的三个核心景点为:八字桥本体、广宁桥和八字桥历史街区,三者共同展现了南宋古桥建筑的精妙设计、江南水乡的烟火气息与绍兴的历史文化风貌。</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道八字桥直街东端,地处八字桥历史文化街区广宁桥、东双桥之间。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以前。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八字桥的结构为石梁桥,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4组台阶。为三街三河交叉的四向落坡设计。桥东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桥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中国最古老的立交桥,八字桥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年),以三河交汇处的四向落坡设计闻名,被梁思成称为"中国桥梁史上的活化石"。其主桥与辅桥相对成"八"字形,桥身石栏覆莲雕刻、望柱上的捐资者姓名均为宋代桥梁建筑的历史见证。游客可登上桥面俯瞰乌篷船穿梭、两岸粉墙黛瓦的枕河人家,感受800年前的市井烟火。</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是绍兴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八字桥结构简洁、建筑稳固,体现了南宋绍兴地区建桥技术的成熟,为研究宋代的桥梁建筑技术和中国桥梁史的重要实物例证。2001年6月25日,八字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绍兴古桥群与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八字桥合并,名称:绍兴古桥群。</p><p class="ql-block">中文名:八字桥</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道</p><p class="ql-block">所处年代:宋</p><p class="ql-block">保护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p><p class="ql-block">文物编号:5-0301-3-107</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的结构为石梁桥,建在3条河道的汇合处,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4组台阶。主桥洞净跨4.5米,洞高4米,两边各并立9根石柱,石柱略有侧脚,方向朝外,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内,上端大条石压顶与两侧金刚墙紧贴,紧靠金刚墙组成桥墩,桥基以大条石筑成。桥洞两边石柱顶部各架1根大条石为桥台石,桥台石顶端凿有替梁槽,用替梁木架桥。由于年代久远,替梁木已朽烂无存,只留下替梁槽。桥台石上架7根大石梁,做成略呈月梁形式的微拱桥梁。桥洞石柱、桥台石、大石梁三者之间以榫卯连接。辅桥的桥洞为梁式洞,形制较小,洞内无柱。桥面由条石并列铺墁。</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主桥为东西向,横跨稽山河,西面台阶直通八字桥直街;东端有平台,经平台分出两组南北向台阶,以避开沿河民房。东端南面台阶连接一座小桥,跨越金鉴溇,通往东双桥东河沿;北面台阶直达八字桥河沿。主桥西南面台阶为辅桥,跨越断河头,连接东双桥西河沿。八字桥整桥踏跺分三面四道与三条道路相贯通,南面分二道与主河两岸道路连接,其中南面西岸一道横跨小河,西面一道踏跺连接八字桥直街,北面一道在主河东岸与南面东岸一道位于同一线上,分南北两坡。</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的两边为踏步台阶。桥的东墩逼近民宅,踏步下法,一沿河岸北下于广宁桥直街,一南下于东双桥东河沿。西墩踏步,除从八字桥直街直上正桥踏步外,南下东双桥西河岸也有踏步,在通向东双桥东河岸、西河岸的踏步下,还各筑有一梁式桥洞,桥墩上所有踏步,和正桥一样,两侧都筑有石栏、望柱。八字桥桥面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桥长约16.40米,略有曲折,每段宽度不一,东端宽3.14米,中间宽3.30米,西端3.65米,中间正对桥洞处铺大石梁5根,略有高起,故两边有路跺,东边1级,西边2级。两边望柱各6根,基本对称,桥面西端2根及桥面东端4根与踏跺共用。</p> <p class="ql-block"> 桥东面踏跺分南北两道,北侧路跺全长18.80米,宽3.78米,有踏跺14级,各级深度不一。两边望柱相对称,每边4柱。南侧踏跺全长10米,有路跺13级,两边望柱除北端(顶部)西侧二柱并列外,基本对称,东侧4柱,西侧5柱,第二、三、四柱成一直角,踏跺伸展到抱鼓石以下。桥正西向路跺全长17米,上端宽3.65米,下端宽3.57米,有踏跺13级,望柱每边3根对称,踏跺伸展至报鼓石以下10米许。桥西西南侧踏跺全长15.80米,上端宽2.15米,下端宽2.30米,有踏跺17级,两边望柱各4根相对称,末端亦有抱鼓石。</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陆连三路,水通南北,南承鉴湖之水,北达杭州古运河,为古代越城的主要水道之一。这里位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为石壁石柱墩式石粱桥,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设二桥洞,解决了复杂的交通问题。落坡结构特殊:八字桥有适应三街三河交叉的复杂环境要求的四向落坡设计。</p> <p class="ql-block"> 桥东为南、北落坡,成八字形。桥西为西、南落坡。成八字形。桥二端的南向二落坡也成八字形。桥中有桥的结构特殊:八字桥南向二落坡下各有一桥洞,二桥坡成了二小桥。“二桥相对成八字”是指主桥和一边桥坡小桥与另一边的桥坡小桥相对成八字。八字桥设计特点是顺应绍兴城内已有的街道、房屋等布局,善用地形,不拆房,不改街,既能解决交通问题,又不会对城内大兴土木。</p> <p class="ql-block"> 文物遗存,八字桥桥梁外侧用石二层,略作月梁形。石制栏杆,望柱上刻有造桥捐资者的姓名。柱头雕作覆莲形,有“普渡众生”之意,寻杖下用云拱斗子。在八字桥下西侧第五根石柱上刻有“时宝祐丙辰仲冬吉日建”字样。桥下石壁转角处保存有被纤绳磨出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广宁桥绍兴现存最长七折边石拱桥,位于八字桥北侧150米处,是绍兴古桥群中风格独特的宋代石拱桥,桥拱下保留纤道痕迹,与八字桥共同构成"双桥映水"的景观。广宁桥入口人流量较少,适合拍摄静谧的水乡风光。</p> <p class="ql-block"> 八字桥历史街区活态江南博物馆,街区以八字桥为中心,保留青石板路、台门院落和龙华寺等古迹,商业化程度低,可体验阿婆河边洗衣、老茶馆飘香的原生态生活。</p> <p class="ql-block"> 推荐游览路线:广宁桥入口→八字桥全景机位(茶铺二楼露台)→青藤巷→古戏台百年香樟树。搭乘乌篷船沿稽山河游览,避开鲁迅故里的拥挤排队。</p> <p class="ql-block"> 尚需修正完善,转载图文视频,致敬感谢作者,敬请关注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