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美篇号/59110770</p><p class="ql-block">作品/难忘的养父情</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倚窗听雨</p> <p class="ql-block"> 每当父亲节来临,我都会想起我那逝去多年的养父。虽然我现在也已年近七十,很快就要迈入到古稀之年了,但养父生前的诸多往事,至今还是历历在目,永远成为我无尽的思念。养父的情、养父的爱、养父的恩德、使我终身难忘。</p>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个从小就命运多舛的孩子,生养在五十年代,幼年时受尽了苦难。一生经历了生父、继父和养父。生父在我两岁之前就离世,后又随母改嫁来到继父家。由于那个时代提倡“光荣妈妈”家庭孩子多,五岁时又被我现在的养父母领养。幸运的是养父是位从教四十多年的教师,他德高望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当时由于养父家中只育有几个女孩,没有男孩,所以将我领养回家充当儿子,从此我又有了一个新家。也许我从小就失去父爱,所以后来一直把养父当作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看待。</p> <p class="ql-block"> 养父早年毕业于县简师学校,创办过家乡小学,历任过多年的小学校长及中学校长。记得在我七岁那年,养父就把我送进他执教的乡村小学读书,教我读书写字学知识。不但如此,养父平时对我也非常好,一生之中从未打骂过我。记得那时我在家经常贪玩犯错,时常遭到养母的鞭打和怒骂,他总是护着我,说孩子犯错要耐心地教育,不能以暴力对待。记得他在调任中学任教时,由于离家较远,平时他住在学校里,但每逢礼拜天回家时,他总是要在集镇上买些肉带回家来给我们吃。晚上他还给我们讲故事,讲做人的道理,讲人生的志向,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服务社会。有时还耐心地听我们讲一些有趣的事,听到高兴时还哈哈大笑。有时还陪我们做一些游戏,给我们童年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欢乐,而且时时刻刻都关心着我们的成长。</p> <p class="ql-block"> 记得养父在家对我特别关爱,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一直视我为己出,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回想小时候他晚上怕我着凉,经常起床帮我盖被子。记得有次我不小心眼内被风吹进了沙子,疼痛难受泪水直流,他就用手翻开我眼皮,再用舌头尖轻轻地将沙子舔掉。还记得他经常还帮我做一些玩具,例如弹弓,竹筒枪,木头枪等给我玩耍。尤其到了儿童节和春节时,他还会帮我从店里购买一些,像陀螺、万花筒等,那样的儿童玩具供我玩耍。养父那时虽然每月都拿工资,不过那时的教师工资很低,他一生非常节俭,平时从不喜欢花钱,节省的钱除了家中开支外,有时还借给亲朋好友,及乡里乡亲有困难的人。尤其使我难忘的是他在小学任教时,那时村小学没人烧饭,教师们中午要自己带饭。为了方便,于是他每天就用些大米放在热水壶里,然后将烧开的滚水冲进壶里,塞上瓶盖,待到中午时分,热水壶里的大米已被滚水泡成了稀饭。下饭菜是家中带来的一些咸菜或萝卜干,每天中饭就这样随便吃了,生活非常艰苦。</p> <p class="ql-block"> 我在读初中时,也正巧在养父任教的学校,而且养父还是我的班主任,教我们的语文课。他学识渊博,记得在教我们某些课时,由于课文深奥,不易理解,他会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引经据典,反复认真地讲解,一定要我们听懂弄通后才放心。同学们听他讲课时,注意力都非常集中,而且还很感兴趣。因为养父往往把书本里没有的知识,结合课文内容有趣味地解说,增加了我们的知识面。所以那时我的语文水平还是可以的,尤其是写作文,还得到过养父的表扬。那时学校里的所有老师,也都习惯性地尊称他为“陈老先生”,人人都敬重他,说他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教育有方。养父时刻都体贴着我,记得那时教师中午食堂吃饭,老师们是分餐制。不过那时我们学生,是用饭盒带米来校蒸饭吃的。每次中午吃饭时,养父总是叫我陪他一起吃。为了我长身体,他把好吃有营养的菜都省给我吃,自己舍不得吃,至今回想起来还让我感动掉泪。</p> <p class="ql-block"> 七九年我到县城参加工作,养父也在这一年退休。当时由于他对法律比较了解,正逢他的学生正好担任某乡镇秘书,于是请他到乡司法处进行普法教育工作,同时处理一些因经济债务导致的法律纠纷,他欣然允诺,发挥余热。几年中他广泛宣传法制,还帮助好多个人和单位,收集材料证据,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打赢了官司。处理了地方上好多由于经济纠纷而引起的案例,事迹还被编入在“省普法人物榜”一书中。除此他还被推荐为县政协代表,历任过县多届政协委员,为地方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养父从小就练得一手好书法,尤其是毛笔书法,时常帮商铺店家撰写牌匾,或帮人家写新婚请柬及邀请函等。而且每年每逢春节来临,他都要免费帮本村和邻村的人家写春联。</p> <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养父年龄大身体原因,不得不赋闲在家安享晚年。他在家有时和养母一起,开些荒地种一些农作物,有空就奔波于城乡之间,时常送一些他们种的蔬菜,及其他农作物给我们吃,还时刻关心着我们的生活,尤其对孙女特别宠爱。由于养父母年龄大了,我们曾多次建议他们来城和我们一起生活,尽我们的一点孝心,但遭到他们的婉言拒绝,说乡村住惯了空气新鲜,所以不愿来城和我们在一起生活,无奈之下我们只得时常去乡下看望他们。养父晚年在家唯一的爱好,就是看书看报听收音机。有时还和几位爱好诗词的同事,在一起作诗填词,乐此不疲。他最喜欢的一篇诗词,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在家经常背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不幸的是他在七十八岁那年,因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而仙逝,让人痛心。养父虽然和我没有血缘关系,但他给予我温暖的家和无尽的爱,使我铭记在心。养父对我的养育之恩,可以用“养恩深似海,情恩比天高”来形容。如今是斯人已逝,幽思长存。但愿养父天堂一切安好,如有来生相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