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此次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以“复制洞窟+文物+壁画彩塑+文化体验”为架构,设有六大展区。依托高精度数字技术与匠心手作,将跨越十个朝代的9座莫高窟艺术精华,近300幅/件临摹壁画、雕塑及文物真迹,凝练于逾3000平米展厅中。</p> <p class="ql-block">壁画雕塑艺术是敦煌艺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和宗教紧密结合阐述了人和神的关系,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神的思想行为、活动, 表达了人的精神寄托。代表着我国(中国)的民族特点和宗教艺术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服饰展</p> <p class="ql-block">方寸之美~图案作为敦煌石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其形态千变万化,或灵动飘逸,或庄重规整;纹样丰富至极,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等相互交织,色彩绚丽夺目,历经千年岁月洗礼,依旧明艳动人。它以独特的艺术语言,为石窟建筑、壁画、彩塑装点出层次丰富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其实2015年我曾随团到过敦煌莫高窟一游,但受时间、环境、游人之限,只是匆匆一掠。10年后的今天在家门口再次走进展馆,被展馆场面之宏大,画作之质精细而震撼,为能近距离观赏品味享受敦煌艺术之魅,感到荣幸。</p><p class="ql-block">祖国大西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别值得一去。</p> <p class="ql-block">相关知识备考</p> <p class="ql-block">初唐第 220 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创建于初唐(中唐、晚唐、五代、宋、清重修)。主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一龛,是唐代的代表窟之一。</p><p class="ql-block">西魏第 285 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p><p class="ql-block">中唐第 158 窟是典型的涅槃窟。形制为长方形盝顶形,西壁设涅槃佛坛。这尊涅槃像为石胎泥塑,身长15.6米,表现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初唐第 57 窟位于莫高窟南区中部,初唐创建,晚唐重修,属于中小型洞窟,是方形覆斗顶殿堂式窟。 主室窟顶藻井画双龙莲花井心,垂幔铺于四披,四周环绕飞天(被熏毁)。四披画千佛(被熏毁)。 西壁内外层圆券龛内塑一趺坐佛、二弟子、四菩萨(失一)。</p><p class="ql-block">榆林窟中唐第 25 窟主室方形,中有佛坛,前室横方形,有长甬道。此窟弥勒变中有古藏文题记和吐蕃男子与汉族女子的婚礼图,主室顶部塌毁,前室五代重修,原作保存十分完好。东壁绘密教“八大菩萨曼荼罗”,南壁绘观无量寿佛经变,北壁为弥勒变,在经变两侧还有观音、势至、地藏等菩萨单身像。</p><p class="ql-block">盛唐第 217 窟建于唐前期的景龙年间(707-710),也即敦煌历史上的初、盛唐之交。此窟为唐代敦煌望族阴氏家族所建的功德窟。晚唐、五代重修部分壁画,清重修塑像。主室为覆斗型顶,窟顶藻井绘团花井心,卷草、垂幔铺于四披,四披绘千佛(部分被毁);西壁开一平顶敞口龛,龛内现存唐塑清修趺坐佛一身、菩萨画像四身,弟子画像八身,龛外南侧北侧各绘菩萨一身。龛北土台南向面存唐代敦煌望族瓜州刺史阴嗣璋家族的嗣琼、嗣王供养画像及题名。南壁画面中央方框内绘佛说法图。</p><p class="ql-block">元代第 3 窟该窟建于元代,小型殿堂窟。主室覆斗顶,藻井中心浮塑四龙(中心残毁),四披画联泉纹图案(东披残,南、北披模糊);西壁盝顶帐形龛内清修八臂观音菩萨;南壁正中绘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立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