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淮南新华医院2024年度优秀员工休闲康养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为进一步增强优秀职工的荣誉感,展现新华医院人文关怀,6月10日-14日,新华医院29名2024年度优秀职工赴黄山开展了为期5天的健康疗养。</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上午6:00新华医院准时出发,第一站到达黄山脚下黟县卢村徽州第一木雕楼景区。</p> <p class="ql-block">卢村又名雉山村,是中国安徽省黟[yī]县宏村镇下辖村,位于黟县北部,毗邻宏村,属亚热带温湿性季风气候。卢村因卢姓村民聚居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卢村始建于南唐,卢绾的后人卢玄由葛村迁往雉山,成为雉山卢氏的始迁祖。卢村原属际联公社雉山大队,1983年,后因公社改乡,大队改村,卢村属雉山村。卢村主要景点有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等宅院,这些古民居群为清道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所建。</p> <p class="ql-block">卢村村西小溪名下门溪,村东小溪称前街溪,至村南汇合而成丰栈河。村中有一水圳,是人工修筑的沟渠,它从村西的下门溪横穿村中,由村东头出,接上前街溪。</p> <p class="ql-block">卢村最具典型、最有特色的是木雕楼,它是卢氏三十三代传人卢邦燮[xiè]于清道光年间所建。整栋建筑由两位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从上到下全部是由木雕组成,四面全部都是,每一扇门都雕有一幅画,每一幅画都讲述着一个历史故事。卢邦燮早年经商,家富百万,后转入仕途,后升任至奉政大夫、朝政大夫。卢村的木雕楼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誉,它体现出徽派民居的精华。卢村木雕楼是由七家里民居组成的木雕楼群,主要包括志诚堂、思济堂、思成堂、玻璃厅等宅院。</p> <p class="ql-block">志诚堂是卢帮燮大太太和二姨太合住的居所,坐北朝南,临水而建,前有廊式拱门,两端过弄墙有题额。坐落在羊栈河畔,大门面东,为前后三间结构,建筑面积1077.7平方米。门楼上有精美的石雕和砖雕图案,屋内左右各有八扇莲花门,门板有四部分组成,分别为:眉板、胸板、腰板、裙板。胸板为多宝格的式样,饰以宝瓶牡丹等图案,取富贵平安吉祥如意的兆头。</p> <p class="ql-block">雕装饰性花纹,腰板则雕刻些蝙蝠(福)、鹿(禄)、蜜蜂、猴子(封侯)等等中国民间有谐音寓意的图案,或是雕刻二十四孝的故事劝世人向善。门楼正上方的石雕是“履祥图”——旌旗猎猎,战马长鸣,城门洞开,将帅与士兵喜庆一团。再上方是“吉祥图”——刻有“喜鹊闹梅”“松鹤延年”“凤鸣牡丹”“鸳鸯戏水”“荷呈莲子”等图案,寄托了主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思成堂前有庭院,西有玻璃厅。院内有一对石雕石凳,石凳由整块青石雕琢成束竹捆状,中置一石桌,一侧雕灵芝草,一侧为万年青。厅堂中靠东侧有一厅中小井,并口碗口大,深不见底,上有活塞式石井盖,并内有小桶粗,鹅卵石镶井壁。</p> <p class="ql-block">卢村古民居群为清道光年间四品朝议大夫卢帮燮所建,仍完整保存着志诚堂、思齐堂、思成堂等宅院。其中最具典型、最有特色、闻名遐迩的“木雕楼”为徽派木雕艺术的极品,由当时主人雇用两位工匠花20年时间精雕细刻而成,其雕功之精细、艺术成就之高,令人叹为观止,体现出徽派民居的精华,被誉为“徽州木雕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满是木雕的门庭之中,有着那么多的门板,而每块门板又由眉板、胸板、腰板和裙板门板构成,刻着不同的图案,或取材于成语故事,或取材于历史传说,或取材于经典的戏曲作品。</p> <p class="ql-block">两溪一河,小桥悠悠,流水潺潺,满目绿意与错落有致的徽派古民居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幅仙境般泼墨画卷,安逸、祥和。</p> <p class="ql-block">卢村目前还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属于小众景点,到这里来的人还不算多,显得十分的清静、祥和、舒适。</p> <p class="ql-block">卢村村东的民宅依溪而建,临水一侧多挑出,建有敞廊,另村口有石桥,名为驷车桥,始建于宋。</p> <p class="ql-block">夜晚来临,来一场没有篝火的原生态晚会,优秀员工们拿出自己的强项一展歌喉。</p> <p class="ql-block">黄山,古称黟[yī]山,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市境内,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餐后出发开始一天的登黄山之旅</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是一株高大、挺拔、粗壮的松树,它高达10.08米,胸径64厘米,枝繁叶茂。迎客松的树冠横展,呈锥形,枝丫向四面八方伸展,形状如同一把打开的大伞,枝叶繁茂。迎客松的树皮呈灰色,质地比较坚硬,纹理清晰。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在这些自然景观中,黄山奇松更是备受人们喜爱。黄山最著名的观松地点在玉屏楼。楼前悬崖上有三株名松,分别是“迎客”、“陪客”和“送客”。</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是安徽黄山的标志性景观,生长在黄山玉屏景区海拔1680米处。它高达10.08米,树围为2.24米,手臂枝(倒一枝)长达9.42米,其寿命将近1000年。迎客松是黄山的十大名松之首,是黄山“五绝”之一,享有“国宝”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黄山千年迎客松因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姿态而成为一棵奇树。</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位于玉屏峰东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其高度10.08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其一侧枝桠[yā]伸出,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宾客来黄山游览。因此得名“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68, 68, 68);">黄山独特的云海景观,让人仿佛置身天空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千姿百态的黄山云海,仿佛一幅幅画卷,演绎着大自然的无穷神奇。</p> <p class="ql-block">百步云梯位于安徽省黄山的玉屏景区,在莲花峰西北麓的峭壁上。在“莲梗”不远处有两块巨石,一形如龟,一形如蛇,两石平行。在石壁上凿成的一百余级险峻陡峭的橙道从两石间穿过下行,从对面鳌[áo]鱼洞观看,磴道下临深渊,象靠在峭壁上的长梯,常有云雾缭绕,十分险要,这就是“百步云梯”。那龟蛇二石又恰在梯口,如同把守,故名“龟蛇守云梯”。</p> <p class="ql-block">黄山天都峰是中国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境内的第三高峰,黄山三大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东南,海拔1810米。</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位于黄山东南,西对莲花峰,东连钵盂峰,是36大峰之一。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故取名“天都峰”。此峰特色是健骨竦[sǒng]桀,卓立地表,险峭雄奇,气势博大,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与莲花峰、光明顶并称为黄山三大主峰。天都峰古时无路,难登峰顶。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p> <p class="ql-block">天都古时无路,难登峰顶。据山志载,唐代岛云和尚曾历经千险,从东侧攀崖,始至峰顶。他是现存文字记载中登上天都峰的第一人。那时,攀登“于石壁外无路”,其艰险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与古今中外探险家相比,也未必逊色。他曾在绝壁上留下《登天都峰》一诗:“盘空千万份,险若上丹梯;调入天都里,回看鸟道低。</p> <p class="ql-block">光明顶是黄山风景区的景点之一,国家5A级景区,光明顶是黄山的主峰之一,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60米,为黄山第二高峰,与天都峰、莲花峰并称黄山三大主峰。相传,古代有位名叫“智空”的和尚,在此修行15年。有一天,亲见“日华”出现于天门,山顶大放光明,故名“光明顶”。</p> <p class="ql-block">仿佛踏入了仙境。</p> <p class="ql-block">在云海中漫步,仿佛身处天空之中。</p> <p class="ql-block">云海翻滚,缭绕在山峰之间,犹如梦幻一般。</p> <p class="ql-block">黄山的树木,高大挺拔,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又名飞来峰、仙桃峰,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光明顶和排云亭的中间,是黄山的地标之一,飞来石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厚1.5至2.5米,重约360吨。</p> <p class="ql-block">在平天矼西端的群峰中,有一巨石耸立在岩石平台上。巨石高12米、长7.5米、宽2.5米;其下的岩石平台长12至15米,宽8至10米。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从棋石峰西麓眺望.见它上尖下圆.形若仙桃,故亦名“仙桃峰”。</p> <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前全部人员安全下山,开始品尝徽州当地美食。</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雨过天晴卢村天气格外清新,天高云淡,适合拍美照。</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重头戏,宏村</p> <p class="ql-block">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宏村镇,村域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地理布局似牛形,又被称为“牛形村”,其传统建筑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形成了“画里乡村”。</p> <p class="ql-block">宏村古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青瓦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p> <p class="ql-block">宏村是国家级AAAAA级旅游景区,2000年,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宏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并屡获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p> <p class="ql-block">宏村具有皖南古村落特有的景观风貌,多年来深受受海内外电影电视制作人及导演的青睐,是天然影视拍摄基地之一。如由张艺谋、李安导演的经典古装动作片《卧虎藏龙》在宏村南湖取景,以及《武林外传》《小花》《菊豆》《徽州女人》《走出蓝水河》等影视作品,和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中国村落》在宏村取景拍摄。</p> <p class="ql-block">宏村南湖位于宏村村口,宏村古村落仿牛形风水建筑的二个牛胃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宏村村落经永乐年间到万历年间,楼舍连栋,高低错落,人口繁衍,光靠月塘蓄水已不够用,又在万历年丁末年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原来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p> <p class="ql-block">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整个湖面倒影浮光,水天一色,远峰近宅,跌落湖中,加之树荫水深和日光的相互作用,明暗协调,动静相宜,显得幽深、雅静、清新、明丽。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p> <p class="ql-block">宏村现存明清民居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承志堂、桃园居、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p> <p class="ql-block">南湖位于宏村南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宏村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砌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南湖。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南湖历史上大修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明朝末期,宏村人在南湖北畔修建了六间私塾,称“依湖六院”。</p> <p class="ql-block">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六院合并后,取名“以文家塾”,又称“南湖书院”。南湖书院位于黟县的南湖北畔,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风格呈传统徽派建筑,卷棚式屋顶,内有古树园、假山,外围水系环绕。</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始建于1855年左右,占地2100平方米,被誉为“民间故宫”,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建筑围绕着九个天井布置,共60余间房屋。正厅和后厅均为三间回廊式建筑,两侧是家垫厅和鱼塘厅。风格呈精雕细镂、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额仿间雕刻着“渔椎耕读”、“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字样,前堂骑门梁上刻有大型浮雕“唐肃宗宴宫图”。</p> <p class="ql-block">桃园居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桃源居共前后三间,因院内植一稀有品种的桃树而得名。门楼上砖雕刻精细,层次较多,门楼以水磨砖砌成弧形门,雕有“清狮白象”“八骏马”等动物,刻有雕花“松鼠葡萄”</p> <p class="ql-block">宏村保存了140多幢集木、砖、石雕为于一体的古居民建筑,与木柱梁结构相融合。</p><p class="ql-block">木雕主要运用于民宅、祠堂等内部结构,如梁架、隔断、扇门、月梁、栏杆、栏板或桌椅板凳等家具上,木质材料主要以杉树、松树、银杏树为主,要求纹理清晰、易于雕刻,代表性建筑有承志堂。</p> <p class="ql-block">宏村水系于明代永乐年间,系汪氏家族后辈汪辛,运用传统八卦阴阳学说,建设了水圳、月沼,花费三余年时间,初步完成宏村水系雏形;1607年,汪氏后人汪奎元等十七人扩建,建成南湖。宏村古水系历经数百年之久建成了一个古水系网络,其中的“月沼”“甫湖”为徽州古水系文化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月沼”,老百姓称月塘,这是所谓“牛胃”,老百姓称“牛小肚”。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p> <p></p> <p class="ql-block">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月沼水常年碧绿,塘面水平如镜,塘沼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分列四旁,蓝天白云跌落水中。老人在聊天,妇女在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p> <p class="ql-block">午休后我们来到了黟县碧山书局</p> <p class="ql-block">碧山境内峰峦叠嶂,山清水秀。有“三都八景”,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北宋政治家汪勃、清代书法家汪联松、近代教育家汪达之的故里。现还保存有明清时期古民居、祠堂300余处,有宋代私家园林遗址一处,清代古塔一座,是黟县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碧山书屋,建于明末清初,八字门楼上方有黟县青雕刻的“碧山书屋”四字。正屋为三间楼房,屋前、屋侧有小院,楼房中的窗棂[líng]、门楼均精雕细刻,图案千姿百态,人物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古祠堂改建的书局,原位汪氏家祠启泰堂,碧山书局保留着徽派古建筑白墙黑瓦的古韵,是与阅读最相得益彰的搭配。央视纪录片《书迷》中特别提到了碧山书局,并称它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书店”。这里已然成为青年理想主义者的乌托邦。楼下免费阅读,楼上喝茶、休闲。中间是一个敞亮的天井,对面有一长条石几,搁置着一些花木盆景,周围贴墙放着高大的书架,摆满各种书籍。</p> <p class="ql-block">碧山工销社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原址为建于1962年的碧山供销社,同时也是村祠堂——尚义堂的遗址。2015年5月,上海汉室设计管理机构正式租赁下碧山供销社并进行设计改造,将其命名为“碧山工销社”</p> <p class="ql-block">碧山工销社着力于民间百工与当代设计的融合,勾连城市与乡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同时,以“新百工、新民艺”为理念,拥有销售、工坊、出版、展览、讲座、驻村等多种内容,希望保留并激活这座拥有60多年历史的供销社在碧山当代乡村生活中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房屋和里面的陈设颇似当年的小商店。</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被称为“状元县”,是因为在清代康熙三十年至道光三年(1691-1823年)期间,休宁出了12名状元。进一步考证,自宋嘉定十年(1217年)至清光绪六年(1880年),也即600多年的时间中,休宁出了19名文武状元,可以说是中国第一状元县。</p> <p class="ql-block">金鳌广场有19只金色鳌[áo]鱼代表着休宁宋代到清朝出了19位状元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遨游大海嬉戏。</p> <p class="ql-block">金鳌广场,就是休宁从宋代到清朝一共出了19个状元,上面有19个小金鳌,龙的第六个儿子龙和乌龟呢也生了个儿子叫赑屃,也叫霸下。传为龙生九子之一,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形象也变化为龙首龟身,并沿至近代。今见于古建筑中,并视其为吉祥物,寓意长寿、负重、镇煞迎福。赑屃是祥瑞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代表着长寿与坚韧,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因此其也常被运用于大型墓葬,俗称“神龟驼碑”。据说,触摸赑屃能带来福气。</p><p class="ql-block">“赑屃”演变为“龙子”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歌功颂德的御用之物,寄托了当时统治者渴望永存千古的思想。古人为给死后的帝王圣贤树碑立传,歌功颂德,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它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寓意独占鳌头。</p> <p class="ql-block">木梨硔,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苦竹尖山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境降水充沛、潮湿温润,森林覆盖率高、林木资源充足。截至2021年,木梨硔现有居住户数为59户,共208人,村落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村庄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65米。木梨供村是典型的避世迁居型村落。</p> <p class="ql-block">木梨珙始建于明末,是徽州古村落中海拔最高的山村。村中除个别新宅,均为硬山式徽派建筑,由南至北依山势呈阶梯排布。村落三面悬空,只南面与“苦竹岭”相连,地势突兀,犹如海岛。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被誉为“云端上的村落”。</p> <p class="ql-block">古城岩景区内的古牌坊、古民居、古祠堂、古庙、古门楼、古牌楼、古桥、古塔等和汪王故宫、朱元璋避难洞、练心石、半亭、方丛竹等遗址及气势宏伟的万寿塔和谐布局,互为映衬,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融合,充分显示了古徽州古朴隽逸的风貌,精彩趣味的石雕、木雕、墨坊、罗盘制作等游客参与节目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更让游客如痴如醉,宛如走进了遥远的明清社会。</p> <p class="ql-block">古城岩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独特的景致成为众多影视媒体的拍摄基地,《小花》、《走出蓝水河》、《新四军》、《历史的天空》、《大清徽商》、《为奴隶的母亲》、《快乐中国》、 《徽州》、《大祠堂》等影视作品均在此大量取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