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 定东风向</b></p> <p class="ql-block">这张黑白照片中,站在左侧的大人,身形不高,却带着一股温文尔雅的气质。他,便是我记忆深处那位令人敬仰的作家校长——张枫。</p> <p class="ql-block">这张定格于1972年的老照片,记录下了张枫副校长带着学生参观海南八一农场化肥厂车间的珍贵瞬间。照片里,罗永华、黎军隆、蒙建新等几位比我高一届的同学面容青涩,而那时的我,正读初中一年级,懵懂又好奇地走进中学生的行列。</p> <p class="ql-block">张枫校长初到糖厂中学担任副校长时,我刚升入初一。在此之前,他是八一农场工会的干部。初见他,只觉他斯斯文文,说话不多,低调得很。直到班主任老师提及,我才知晓他竟是一位作家,还创作了一部反映农场工人生活的中篇小说。当时,我满心好奇,可直到几年后,才有幸读到这部名为《珠碧江边》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真正让我对张枫校长印象深刻,是因为一篇作文。那年我刚读初中二年级,老师带我们参观完八一糖厂生产车间后,我写下了《糖厂参观记》。没想到,这篇作文得到班主任老师的高度赞赏,不仅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讲评,还被推荐给了张枫校长。在学校教师办公室后面那片沙沙作响的木麻黄树林下,全校大会正热烈进行着。张枫校长的声音清晰有力:“最近,我读到老师推荐的一篇作文,是梁定东同学写的,写得很好,看来这位同学很有才华,很有发展前途,我要把这篇作文推荐给《海南日报》发表。”那一刻,全校同学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我,羡慕与赞赏的眼神交织,让我既羞涩又自豪。这份突如其来的认可,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也让我从此立志踏上写作之路。</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慢慢了解到张枫校长的作品。1965年11月,《珠碧江边》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印数仅有两万册。上高中后,我才从他人手中借到这本书。几十年过去,即便在网上看到它标价300元,我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下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重新翻开《珠碧江边》书页,字里行间满是熟悉与亲切。小说开篇描绘的“长岭山下,丛林中间,一片新盖的茅草房,在烈日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这是军垦农场场部所在地。……”这场景,于我而言格外温暖。因为1960年,我就出生在八一农场315队,与书中描绘的场景同处一个时空。如今,五十多年过去,八一农场场部早已旧貌换新颜,变成了海南岛最美小镇,对比往昔,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1974年1月,张枫校长的长篇小说《胶林儿女》问世,印数高达二十万册。那时,他已离开糖厂中学,不再担任我们的副校长。这部作为《珠碧江边》续编的作品,生动描绘了新建生产队里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的故事。虽受当时政治因素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浓郁的农场连队生活气息,依旧让它成为一部值得品读的佳作。当我捧起这本书阅读时,对曾经的作家校长的亲切感更是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逝,四十多年转瞬而过。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校长,如今身在何方?</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从各方了解到他的简历。张枫曾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入学不久,抗战爆发,他便随师生转移至西南联合大学继续学业。毕业后,响应当时“十万青年十万兵”号召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被分配到《中央日报》成为随军记者。解放战争时期,张枫所在原部队被改编后,他参加解放军随军南下,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工作。</p><p class="ql-block">张枫1959被打成右派后,下放至海南八一农场,在珠碧江边的402队劳动改造,有了艰苦的生活体验才写出《珠碧江边》。文革后又受冲击,下放到八一农场五七干校劳动,后到化肥厂。成立兵团十师后,张枫调到二团政治部宣传科,有时间创作《胶林儿女》。打倒四人帮后,张枫获得平反,调回广州的广东农垦总局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枫校长是唯一以八一农场建设与生活为题材,创作出两部长篇小说的作家,也是我们糖厂中学独一无二的作家校长。他的文字,记录了农场的岁月变迁;他的鼓励,照亮了我写作的道路。愿他的作品,永远在八一农场人的心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此文写于2018年7月</p><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整理于岑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