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烟波浩渺,碧波荡漾,这是毛里湖,我的母亲湖。</p><p class="ql-block">我生于斯,长于斯。</p><p class="ql-block">父亲是毛里湖的老渔民。他除了偶尔会去长江、洞庭湖打鱼,多半时候,都会划着他的渔船,在毛里湖拉网打鱼。</p><p class="ql-block">父亲恶名在外,是捕鱼高手。他认识所有毛里湖的鱼儿,虾儿、鸟儿,它们的祖辈、父辈、还有子孙,父亲都和它们打过交道,好多成了父亲的盘中餐。这些鱼儿虾儿也认识这个从年轻小伙儿变成糟老头儿的父亲,看见他会躲得远远的,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他捞了去,变成他的下酒菜。</p><p class="ql-block">那时候,毛里湖的水清澈见底,鱼儿虾儿在水底游动的姿态,特别吸引父亲。两杯小酒下肚,父亲拿饭粒儿逗一逗它们,它们立马会游过来,混着饭粒儿的是鱼钩,这怪不了它们,谁叫它们的记忆只有七秒呢?</p><p class="ql-block">父亲已经老得打不动鱼了,他上了岸,由连家渔民变成了上岸渔民。</p><p class="ql-block">50多年前,我就出生在毛里湖上、在那只风雨飘摇的渔船上。我的哭声,我的笑声,很多次都在湖面荡漾。湖畔的杨柳树下,也曾有我青春萌动、如诗如梦的初恋。</p> <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跟父亲一样,青丝已染白发,我们见证了毛里湖的动荡、苦难、变迁和新生,当然,更多的是她的美丽传奇。</p><p class="ql-block">碧波深处,历史沉潜。</p><p class="ql-block">毛里湖的99条汊、99道湾、99个滩,如同大地血脉,在6000多公顷的土地上蜿蜒出古老的地图。</p><p class="ql-block">这片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曾是古老的洞庭湖遗落的骨血。</p><p class="ql-block">湖岸山岗丘陵起伏,保留着史前地质运动的褶皱。</p><p class="ql-block">老渔民划桨经过的某处水下,沉睡着南宋钟相、杨幺起义军的战船,也浸染过明末吴三桂练兵时的烽烟。</p><p class="ql-block">1954年,洞庭湖围垦的堤坝落下,毛里湖便成了一座被遗忘的孤岛——从长江水系中割裂,困在了时光的琥珀里。</p><p class="ql-block">环毛里湖水域,它滋养着津市市六个乡镇,长达百里。</p><p class="ql-block">沿湖水草丰美,飞鸟翔集,水底鱼虾成群,水质清澈甘甜。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p><p class="ql-block">时光飞速往前,很快到了21世纪,毛里湖在狠抓经济的浪潮里差点窒息——成吨的鱼饲料被投入湖中,1万多只网箱如锁链般捆住湖面,2万多米拦网割裂水体。藻类在水面铺开绿色尸布,死鱼的腥臭弥漫在村庄上空。如今湖边植物园的位置,曾是粪便堆积的养牛场,蚊蝇如乌云盘旋在毛里湖的水面。围绕毛里湖的8条溪水,流淌着集镇排污的污水与农药残留,湿地200多种动物的记录簿上,一个个名字被盖上灭绝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洞庭湖的“活标本”在显微镜下显现的是死亡细胞。</p><p class="ql-block">水质降至劣Ⅴ类。</p><p class="ql-block">最痛心的自然是父亲,清亮亮、甘甜的湖水被严重污染,浑浊不堪,他的那些不记仇的鱼儿虾儿的子子孙孙,全部没了踪影。</p><p class="ql-block">那些时候,他只能喝带漂白粉味的自来水,此情此景,不再打鱼的父亲在毛里湖畔日夜骂爹骂娘。</p><p class="ql-block">湖畔人民齐悲号:母亲湖啊,谁来救救她?</p><p class="ql-block">2011年春天,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的批文如解冻的暖风抵达湖畔。真正的转折在两年后降临——当毛里湖的身份从“养殖水源地”变更为“饮用水源地”,一场生态保卫战在3000多公顷水域全面打响。</p><p class="ql-block">拆除网箱的钢钳声第一次压过了投饵机的轰鸣。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构建四重保护网,在环湖乡镇铺设污水管道,在农田与湖泊间建立缓冲带。</p><p class="ql-block">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多少还在,这时候最艰难的并非技术,而是人心的转向——投肥养鱼的企业,不再向湖里投放肥料;农妇们学会把农药瓶送到回收点,不再随手抛入河汊。</p><p class="ql-block">重创的母亲湖需要疗伤。</p><p class="ql-block">2013年,那个曾在毛里湖渔船上出生,在烟波浩渺中长的女孩,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与父亲同样目睹过母亲湖被糟践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总书记如是说。</p><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河湖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津市市委、市政府行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父亲交待:丫头,你是毛里湖养育的孩子,你报恩的机会来了,赶紧为毛里湖说话做事去吧。</p><p class="ql-block">这是父亲的嘱托,更是母亲湖的渴盼。</p><p class="ql-block">那些日子,为毛里湖纳入第一批国家湿地公园重点项目,提交材料、争取项目,我与津市市委、市人民政府一起,奔走于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环保部。</p><p class="ql-block">功夫不负有心人,毛里湖被批准成为第一批国家湿地公园的重点保护项目。</p><p class="ql-block">多年的治理与保护,湖水终于归还本色。 </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毛里湖,水生植物丛生,鱼儿在清澈的水底欢游,白鹭在湖面飞翔。各种监测数据印证着眼睛的判断——水质从劣Ⅴ类跃升至Ⅲ类,作为“Ⅱ类水质风向标”的野生菱角在湖湾蔓延,已成为津市市饮用水水源地。</p><p class="ql-block">2023年2月,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处将国际重要湿地证书寄到了津市市这个湘北小城。同年冬天,国家林草局公布了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毛里湖候鸟栖息地赫然在列。法国开发署的3500万欧元贷款注入湿地,德国促进贷款的1.2亿欧元正在修复更精密的生态链。</p><p class="ql-block">绿岛蓝湾的游船码头,清晨便泊满大巴。这个盘踞在毛里湖南端的国家4A级景区,被游客称作“毛里湖遗落的翡翠”。</p><p class="ql-block">人们沿着玻璃栈桥走向湖光,在“天空之镜”拍下大湖与云朵的合影,最后坐进露天剧场观看《大湖水韵》的实景演出。</p><p class="ql-block">80岁的老渔民父亲已是毛里湖的义务讲解员,智能手机玩得溜溜转,打油诗写了一篇又一篇,拍摄水平不高的他,能拍图片制作短视频,发微信朋友圈,在抖音平台上,开上了直播。</p><p class="ql-block">他说,毛里湖他最有发言权。</p><p class="ql-block">老渔民改掉了恶习,再也不骂人了,在短视频、在直播里,好多文绉绉的词语从他的嘴里飞向手机屏幕那端的粉丝网友。</p><p class="ql-block">宣教室里,弧形投影再现着毛里湖的沧桑,孩子们把脸贴在观鸟镜上,镜头那端,一只黑鹳正掠过水面。这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今在毛里湖越冬的种群已达全球总量的1%。</p><p class="ql-block">“从前湖里漂垃圾,现在菱角一片片。”讲解员手指的展柜里,鳄嘴花、凤眼莲等入侵植物被制成标本,标签上印着防治方案。</p><p class="ql-block">毛里湖的浩渺烟波中,候鸟的迁徙路线、国际贷款项目、村民的民宿与短视频账号,交织成新时代的生态网络。</p><p class="ql-block">毛里湖终于完成了它最深刻的嬗变——从封闭的水体,变成向世界开放的生态共同体。</p><p class="ql-block">暮色浸染99道湖湾,最后一批游船返回码头。绿岛蓝湾的灯光次第亮起,倒影在湖面。</p><p class="ql-block">毛里湖植物园的萤火虫悄然飞出,恍若车胤当年收集的碎光,在湿润的空气中浮游。</p><p class="ql-block">毛里湖终于擦去了只抓经济不顾环境的时代锈迹,重新映照出天地本真的容颜——水面之下,吴三桂的战戟与杨幺的沉船早已化作鱼虾的宫殿;水面之上,法国贷款修建的观鸟塔与村民的民宿并肩而立。</p> <p class="ql-block">浩浩渺渺的大湖,波涛随风一浪接一浪,在湖面跳跃旋转。天上的云,在月亮的辉映下,此刻正漫无目的游荡着,尽显悠闲姿态,如游鱼穿梭于湛蓝深幽的水晶宫殿。远处低矮的群山,已浓成泼墨,倒映于水中,渐成一片;近处岸边的芦苇,仿佛绿色屏障,细长苇茎随水波轻轻摆动,似与湖水低语应答。不知名的鸟儿掠过水面,故意弄出一点点动静,让你不知它是捕食还是嬉戏。</p><p class="ql-block">大湖似万古不变地静默着,却也无穷无尽地变化着。</p><p class="ql-block">父亲打开手机,高声说:丫头,我的直播时间到了。父亲又到了说毛里湖,说鱼儿虾儿与他结缘结仇的时间。</p><p class="ql-block">那些鱼儿虾儿在他缺了牙的嘴里,早已成神成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