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铁笔”

张学祥(八公静石)

<p class="ql-block">  2025年端午节,中午在煤都淮南过节,下午乘着高铁北上首都。</p><p class="ql-block"> 傍晚,在6号线地铁E出口处,见到了前来接我们的朱行长,作为亲戚我们没有太多的客套话,在入住他安排的酒店后,直奔饭局。</p> <p class="ql-block">  朱行长,已退休多年,为了照顾孙子,他从江苏淮安老家北漂到京城。</p><p class="ql-block"> 因为他是我表妹的丈夫,且年长我2岁,平日里我称他为妹夫哥。</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退休后的银行负责人,他的人生路上曾二度站在三尺讲台上,当过乡村教师。</p><p class="ql-block"> 1979年他考入地区银行,当了一名职员,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北漂带孙子,照顾儿孙一大家子。同时利用闲余时间搞创作,写诗歌散文,当然,旅游也是他一年中最主要的自律安排。</p><p class="ql-block"> 若干年下来,他成了具有职业性质的,且后发搏击的写作人,也成为淮安市作家协会中出作品最多的产业作家。</p><p class="ql-block">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金融文库》等刊物上发表,同样也在地方的《淮网文学》平台上刊登。</p> <p class="ql-block">  朱行长,是一个性格开朗,待人热情的好妹夫,又是一位可亲的好兄长。</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去淮安、洪泽,还是在北漂的京城,他去地铁口接你,去饭店等你,去景区陪你。</p><p class="ql-block"> 他是妹夫,是兄长,是老师,是行长,是作家,也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p> <p class="ql-block">  称他为[北漂.铁笔],一点也不为过。</p><p class="ql-block"> 早年,他铁笔刻字,印刷教学教材,后来在工作单位写报告,搞总结汇报,全靠自己的文笔和铁笔。</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带孙子,教课外阅读与写作。</p><p class="ql-block"> 在文学这座殿堂里,朱行长四十年不断耕耘,不断积养,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他把日常中的生活点滴,生活中的大小故事,亲朋好友间的沟通、交流,对美好生活的想往与追求,对人生走过来的艰辛岁月,用“铁笔”去描述,去沉淀,去圆梦。</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曾经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  岁月,时光,阅历,如同这高雅圣洁的人民大会堂,深深地刻画在这成熟的朱行长面膛。</p> <p class="ql-block">  人生,如圣火,青春时期越烧越旺,它是中华世纪坛的圣火,但又象磁州窑的炉火,待一切成熟后,都将成为中国瓷的一件件精品。</p> <p class="ql-block">  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徽,你去靠近它,扶摸它,也同样伴着它一天天成长,从旧社会走向新中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强大。</p> <p class="ql-block">  夫妻像,妻伴夫随,家和万事兴。</p><p class="ql-block"> 儿子、媳妇工作在北京,有了朱行长这样的好后勤,带高薪的保姆,一切都无后顾之忧。</p> <p class="ql-block">  孙子聪慧,玩的自由,学的执着。</p> <p class="ql-block">  一棵幼苗,有阳光,有营养,有浇水,有扶持,有教练,有后盾,参天大树为栋梁。</p> <p class="ql-block">  北漂的铁笔,更多的责任是培养下一代,是血浓于水的中华传统。</p> <p class="ql-block">同为北漂一族,为未来干杯。</p> <p class="ql-block">  亲人团聚,北漂不孤,礼尚往来,亲情大于天。</p> <p class="ql-block">  圆桌,团圆,圆满;满桌团圆,圆圆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