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江南

树下读书

<p class="ql-block"><b>昨天晚上做梦,又回到烟雨江南。梦境交错变幻,难以说清具体是那座城市、什么地方。好像是从富阳徒步去桐庐的路上,富春江水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我惊叹富春江分明不过是钱塘江的支流,却有万里长江的气魄。忽然一辆红色的日产车从身边开过。正在讶叹大路宽阔,这辆车为什么与我擦身而过。忽听身后轰然一声。红车撞到电线杆上了。女司机垂头丧气从车上下来,打电话摇保险公司来人看现场。哦,原来是新手练车,特意挑选这条空无人迹的道路。可以确认了,梦到的就是我刚出富阳市区的那一段路。我在梦里同情了新手司机一小下,就和当时的心情一样。</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我拉着小车,忽然走到一大片老房子里。说不准是桃渚古城的明代建筑,还是慈城老街上那些古建群。甚至远处传来的厮杀声都差不多,但是不知道,是戚家军正在围剿倭寇,还是太平军与洋枪队在争夺村外的小山阵地。老房子里,几位当地妇女——老太太——正在唠着家常言笑晏晏,似乎对近在耳旁的枪声和厮杀声听而不闻。老太太说,这处“姚宅”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可以住人,是她娘家的房子。这就确认是梦境了。因为当倭寇进袭的报警狼烟,在桃渚城碉楼上燃起的那一刻,不会有如此从容自若的老太太。历史的车轮走过三百年,从明末到清中叶。当华尔统帅的洋枪队,在窥伺慈溪古城的时候。李秀成麾下的太平军,已经循迹而至,率先抢攻。老城老街埋藏着多少历史的往事,硝烟散去,尽是沧桑的荒野。</b></p> <p class="ql-block"><b>梦中转眼烟云弥漫。我来到高山上,层峦叠嶂不足以形容高山的险峻,但烟遮雾障已经阻碍了我的视线。雨声潺潺,敲打着伞面,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走在湿滑的山路上,云雾中观音山若隐若现,仿佛手执莲花宽衣博袍的菩萨正在踏云而来。云雾中高山巍峨,是远处的天姥山露出峥嵘。我这才恍然而悟,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应该是、肯定是创作于神仙居,而非现在叫做天姥山的那个地方。这样一切都对应了。神仙居的古名、曾用名就是天姥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b></p><p class="ql-block"><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梦里有此感悟,不由得让我心花怒放,然后就醒了。脑海中还萦怀着雨滴声声,这是催我去上厕所吧。</b></p> <p class="ql-block"><b>在北方人的传统观念中,长江以南、也许加上淮河以南,便都是江南地区了。这样认为也不算错误,但是只能说是泛指。在唐诗宋词元曲中的江南,实际上特指浙江,而且也未必是浙江的全部。具体而言,应该就是从杭州开始的唐诗之路所经过的地方。四十几年间,我从遥远的北方五次来到浙江。所以需要好好想一想,梦回江南是梦到哪一次的江南。1981年第一次来杭州,在龙井村喝刚采摘的龙井茶,5毛钱一杯。第二次来杭州是2000年春天,在西湖边眺望湖心亭,背诵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第三次来杭州是2010年,来杭州开会,烟雨中到西湖匆匆一瞥。然后是2012年,走过浙东之后,在西湖边喝《西湖》牌啤酒,给普哥过60周岁生日。这次来浙江是第五次,也是走的最远、看得最细致的一次。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最后一次来浙江。山长水远后会无期。倘如再见浙江,应该是梦回江南了。</b></p> <p class="ql-block"><b>很久以前就会背诵张孝祥的这首《西江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宁波东钱湖岸边,结束浙江之旅的前一天。眼前的灰椋鸟捉住一只大蜻蜓,正在草地上吞食。湖上风起,大白鹭迎风起舞,在空中巧妙地保持着悬停转态。白粉蝶在花丛中忙碌的采集着花粉,燕子掠地飞行倏忽而过。这些都像梦境一般如真似幻,是我当时所见,还是归来半月仍存脑海中。在湖边套用张孝祥的词意,也填了一首《西江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浩荡湖光山色</b></p><p class="ql-block"><b>重来已是卌年</b></p><p class="ql-block"><b>曾经沧海夜行船</b></p><p class="ql-block"><b>犹记春风拂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化不知风月</b></p><p class="ql-block"><b>微尘孰望兴残</b></p><p class="ql-block"><b>谁道拈花便嫣然?</b></p><p class="ql-block"><b>世事吾心皆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从“重来又是三年”,到“重来已是卌年”;从“世路如今已惯”,到“世事吾心皆幻”。谁能知道张孝祥曾经经历了什么,我又经历过什么。四十年(卌年)仍然是一瞬间,不仅对于世界,同样对于个人。你觉得很漫长很遥远的人生,转眼已经是昨日黄花。存在即虚无,虚无亦是存在。不念过往,不虑将来,我思故我在,然而终究万事皆空。</b></p> <p class="ql-block"><b>宁波是浙江行的最后一站。东钱湖则是我在浙江游览的最后一个景区。水色山光,波涛潋滟,真的是旅行结束非常适宜的句号。我反省自己的旅行兴趣或者说审美趋向,最喜欢的还是山水景色;人文历史古建筑排在第二位。单论山水景观,我觉得最美的是八百里太行。其次才是黄山三清山以及五岳诸山。西部山区包括青藏高原以及横断山区等等,是另外一种特殊的存在,基本上属于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但江南的山区也很美,这次浙江行最美的大山首选江郎山,然后是神仙居。再其次是衢州天脊龙门、桐庐大奇山以及新昌天姥山。重复一遍,李白所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天姥山,很大的可能是仙居县的神仙居。而不是现在半开发的新昌天姥山景区。</b></p> <p class="ql-block"><b>复制粘贴一段十几年前游浙东所写日记。勤于写日记的好处是,随时可以翻出可用的文字,何况我走过这么多地方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每一次较长时间的旅行之后,往往会出现一种倦怠期。旅途中的种种见闻、印象,似乎在迅速消失。你甚至怀疑是否有过这样一次旅行,你是否真的去探索、去发现。除了有照片为证之外,所有的痕迹都淡化了。然而在思想深处,终究会有渐渐地回味、过滤、发酵的过程;一些依稀的事物开始清晰,一些细微的感触慢慢的膨大。再后来,你最看重的东西反而不见了,某一种微弱的光芒一点点发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诗思禅心共竹闲,</b></p><p class="ql-block"><b>任他流水向人间。</b></p><p class="ql-block"><b>手持如意高窗里,</b></p><p class="ql-block"><b>斜日沿江千万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回来以后翻看资料才发现,原来我们是循着徐霞客的足迹前进的。徐霞客游记的首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难怪浙东地区的景点,到处有徐霞客塑像。“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水石森丽,一转一奇,殊前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这是徐霞客描写天台山“石梁飞瀑”景观的一段话。上方广寺、下方广寺都还在,当然是重修的了。诚实地说,现在看石梁飞瀑,并没有特别壮观的感觉。但是又能让徐霞客老兄怎么说呢?“今日游览石梁飞瀑,虽然飞流而下但是水量不大;瀑下有池塘,挺脏。见甚多游人喧哗照相。余愤而走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徐霞客日记中也写到“断桥、珠帘”两处名胜。这是在石梁飞瀑下游的山谷中。我喜欢云中岳关于浙江山区的描述,更胜于徐霞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除了山还是山,千峰万峦绵绵无尽。有些奇峰高入云表,有些峭壁千寻陡落,幽邃无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抬头上望,云封天柱,苍鹰回旋于日云之下,悠悠苍穹下一片平和安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俯瞰千寻麓谷,雾锁川溪,笼罩阴森丛莽,谁也不知道这片天地里隐藏了些什么样的奥秘。”</b></p> <p class="ql-block"><b>徐霞客写的是真实的明代的天台山,云中岳是在用想象力描述明代的浙东山区。当我走在丛林莽莽、奇峰入云的山谷之中,举起相机照相时,脑海中又出现另一种异象,明代的景物在一瞬间复活了,山、水、竹林、疾驰的白云,都在镜头中向我走来。在林间小径上行走的那个人是谁?在如雷的瀑布下踟蹰的那个人是谁?在清清溪流中濯足的那个人是谁?我在远方观望着这一切,雾霭茫茫无法看得更真切。这是一个灵魂在漂泊。只有空山幽谷中的鸟鸣是真实的,啾啾秋秋,在我的耳边回响。鸟鸣是真实的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旧事仙人白兔公,</b></p><p class="ql-block"><b>掉头归去又乘风。</b></p><p class="ql-block"><b>柴门流水依然在,</b></p><p class="ql-block"><b>一路寒山万木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想每个人都在旅途中寻找着什么,但是你未必清楚自己的目标。也许是面对苍莽的大自然去寻找久已消失的敬畏之心?还是在遥远的群山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人类的渺小?或者在忧伤生命的短促,如果你知道,那些山间随意斜倚的巨石悠长的历史,甚至在冥冥中听到巨石之间的私密交流,那些几千年才画上的一个逗号和一声叹息,所有的距离和空间都不在存在。即便是一条小溪,涓涓而下欢乐而去的小溪,忽而轻缓忽而奔腾的小溪,聆听过白居易吟诗、目睹过徐霞客跋涉的小溪;那一条温婉而清澈的小溪流,与你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你用心去寻找,也许,旅行不仅仅是摄影和发现,还能拂去心灵中叫做麻木的灰尘……</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b></p><p class="ql-block"><b>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山间的溪流,可否融入沧浪之水?……</b></p> <p class="ql-block"><b>这篇文章写于浙东行归来后的2012年秋天。不能不说的客观现实是,人生的路只能越走越窄,或者说是加速奔着终点而去。我没有悲伤的意思,已经知道这就是客观事实。陶渊明在千年之前就说过,“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陶渊明的豁达的确千古一人无与伦比。当然了,越是认清这一点,才能明白每一次晚年旅行的机会愈加弥独珍贵。你不知道这一次走完,还有没有下一次了。没有经历过世间大苦难的人,没有在逆境里挣扎出来的人;不懂得、没有体验过大悲伤的人,显然也不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大快乐。人在旅途。无论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无论生命之路的纵横交错。人生如逆旅,每一个人都是行人,匆匆如过客。旅行者走在路上,对此也许有更深刻的认知。不必执着于我得到了什么,也不必懊恼于我失去了什么。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是一种体验。其间有大欢喜,也有大悲伤。最终我什么都没有得到,更不会带走什么。</b></p> <p class="ql-block"><b>梦回如画江南。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人后来过江南烟雨锁惆怅</b></p><p class="ql-block"><b>听得乌篷轻摇桨竟不知所想</b></p><p class="ql-block"><b>画船萧鼓声声唱几曲断人肠</b></p><p class="ql-block"><b>谁家墙头有梅自芬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间一场烟火你曾盛开过</b></p><p class="ql-block"><b>刻几人在心窝从此孤独活</b></p><p class="ql-block"><b>江南花已凋落怎堪再斟酌</b></p><p class="ql-block"><b>可怜良辰无多竟似无人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你撑纸伞回头望千年乌衣巷</b></p><p class="ql-block"><b>问君青丝有几丈能把风月量</b></p><p class="ql-block"><b>谁言杯酒醉他乡红尘皆可忘</b></p><p class="ql-block"><b>凭栏数尽孤帆泪两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间一场烟火你曾盛开过</b></p><p class="ql-block"><b>刻几人在心窝从此孤独活</b></p><p class="ql-block"><b>江南花已凋落怎堪再斟酌</b></p><p class="ql-block"><b>可怜良辰无多竟似无人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很美的歌词,不是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2025年6月14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