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盛景大理无为寺

maks

<p class="ql-block">闲暇时候,我和家里人经常到的就是无为寺,寺院周围空气清新,文化遗迹繁多。</p><p class="ql-block"> 大理无为寺位于云南省大理市银桥乡苍山兰峰东麓,始建于唐贞观九年(公元 793 年),开山祖师是西天竺僧人赞陀崛多。</p> <p class="ql-block">唐杉前的视角看无为师的正门。有幸拍了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无为寺的山门</p> <p class="ql-block">佛家圣地,皇家寺院。</p> <p class="ql-block">心灵放空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南诏时期 :南诏王阁罗凤为其师天竺高僧赞陀崛多所建,赞陀崛多道行深厚,初至南诏便被国王罗凤册封国师。</p><p class="ql-block">- 大理国时期 :成为皇家寺院,大理国二十二位帝王中有十位帝王、十五位皇族子弟于此出家,如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段誉(段和誉)也在此出家。</p><p class="ql-block">- 元代 :元世祖忽必烈南征驻兵于此,并踵事增华,别建驻跸台、翠华楼。</p><p class="ql-block">- 明代 :是无为寺的鼎盛时期,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汝南王朱有枥居大理期间,曾在无为寺听经学法,并写了一篇《无为寺记》,刻在玉磬碑上。明正统十年(1445 年),住持僧人无碍集资铸铜钟一口,高 1.2 米,口径 1 米,现存寺中。</p><p class="ql-block">- 清代 :清咸丰回民起义时无为寺被毁,光绪年间修复。</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 :20 世纪 60 年代再次被毁,80 年代阳乡村民集资重建大殿,90 年代又修复了两庑及山门。</p><p class="ql-block">寺庙特色</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 :无为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的特点,寺院依山而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主要建筑有山门、过厅、正殿、两庑、翠华楼、驻跸台等。翠华楼高耸入云,是无为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驻跸台则是元世祖忽必烈南征驻兵时的遗迹。</p><p class="ql-block">- 寺内三宝 :唐杉、明钟、救疫泉被称为无为寺的三宝 。寺前原有五株唐杉松,老干撑天,枝柯如龙,形皆东向,如今仅存三株;明钟即明正统十年所铸的铜钟;救疫泉位于寺后,传说可以用来治疗流行疫病。</p><p class="ql-block">- 无为寺八景 :包括晒经坡、唐杉松、翠华楼、驻跸台、玉磬碑、救疫泉、阁老岩、月衔桥。晒经坡据传是唐僧玄奘取经时晒经之处;玉磬碑因碑石石品极高,叩之如敲玉磬而得名;阁老岩峭壁千寻,高出峰半,松声泉韵,相互答响;月衔桥则因月初生时衔于桥上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文化意义</p><p class="ql-block">- 宗教文化 :无为寺是佛教传播的重要场所,见证了佛教在大理地区的兴衰发展,对研究佛教文化在云南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其 “无为” 的寺名,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哲理,体现了佛教对心灵修行和精神境界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 :作为南诏遗迹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为寺承载着大理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与大理国的历史密切相关,是研究大理国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古代云南地区的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 名人文化 :无为寺吸引了众多名人雅士前来游历、修行和题咏,如明代的汝南王朱有枥、清代的俞樾等,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诗词、碑刻和文化遗迹。</p> <p class="ql-block">森林氧吧,溪水潺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