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虎丘盛景</h3> <h3>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Huqiu Scenic Area),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虎丘山门内8号,在苏州古城西北3.5千米,海拔34.3米,景区面积72.8公顷,核心景区面积15.97公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br><br> 虎丘山山体由侏罗系火山岩浆构成。又称海涌山,东晋司徒王珣与弟司空王珉于剑池两侧建别墅,后舍宅为寺,名虎丘寺,寺宇沿山而筑,“寺中藏山”为其一大特色。虎丘后山有“虎丘后山胜前山”之说,现存青石小桥、石牌坊、湖石假山。虎丘山风景名胜区是苏州市的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景区内有拥翠山庄、剑池、虎丘塔、断梁殿等景点。<br><br> 虎丘山风景名胜区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全国文明单位。1996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7年,虎丘山在内的苏州园林被命名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虎丘景区云岩寺塔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 <h3>李坑</h3> <h3> 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距婺源县城12公里,有乌镇的建筑景观,又有兔耳岭怪石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也是婺源东线上离县城最近的景区。李坑的建筑风格独特,是著名的徽派建筑,给人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开放时间为全年07:00-17:30;旺季08:00- 18:00。<br><br> 李坑,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传世著作达29部,南宋年间出了一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提供优雅住宿与地道美食,交通便捷,是品味古镇风情与享受自然美景的理想之地。<br><br>该景点荣获国家AAAA级景区。</h3> <h3>秋口镇</h3> <h3> 婺源秋口镇是一个以俞姓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位于婺源东北部,古称永川,因地处双河汇合口。碧水汪汪而得名,宋大观三年(1110)由徙婺源九代孙朝议大夫俞杲建村。</h3> <h3>秋口镇 中新村</h3> <h3> 秋口镇,隶属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位于婺源县县境东北部,东邻江湾镇,东南与德兴市新岗山镇接壤,南邻紫阳镇,西接思口镇,北连浙源乡、段莘乡。行政区域总面积225.5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秋口镇有户籍人口24427人。<br><br>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秋口镇境域分属慈溪、西坑、云丘、荷田、汪口、庆源乡;1993年7月,撤乡设立秋口镇。截至2020年6月,秋口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秋口镇</h3> <h3>玄武湖</h3> <h3> 玄武湖,又称后湖、北湖,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东枕紫金山、西靠明城墙、北邻南京站、南倚覆舟山,南北长2.4千米,东西宽2.0千米,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库容约550万立方米。<br><br> 玄武湖为浅水湖泊,为长江古秦淮河道遗留下来 的一部分。玄武湖是南京城市水系的“心脏”,属金川河水系,玄武湖的湖水主要靠钟山(紫金山)北麓雨水供给。玄武湖通过金川河、珍珠河、秦淮河与长江相连,担负着城市防洪排涝、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玄武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历史上的古玄武湖周边是当时南京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空间,存有北阴阳营、锁金村、安怀村等古文化遗址。玄武湖也是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湖泊和操练水军的演兵场、明代时期保存黄册的国家档案馆所在地。故玄武湖有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等美誉,更被誉为“金陵明珠”。<br><br>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正式作为公园对外开放。[46]2005年2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国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2008年9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国家重点公园。[78]2016年9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h3> <h3>九华山寺</h3> <h3> 九华山公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内西侧,是集山、水、城、林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北隔明城墙、毗邻玄武湖、东接龙广山(即富贵山),与钟山形断脉连,是钟山余脉西走入城的第一山丘,曾是六朝皇家御园。<br><br> 九华山公园内建有玄奘寺、三藏塔,塔内莲花座下藏玄奘法师顶骨舍利。南京九华山历史上曾数易其名,因临湖一侧陡峻如削,像一只倾覆的行船,古称覆舟山。由于此山在都城之北,帝王按“四神”的建都模式,也曾把此山称为“玄武山”。南朝刘宋元嘉时,因玄武湖屡见"黑龙",该山改名为玄武山;另说是因山傍玄武湖,位于城北之故。陈太建年间,玄武山称为龙舟山。九华山因山南建有小九华寺,以寺名中“九华”二字得名。公园内山坡海拔61米,面积12.9万平方米,山巅有三藏塔,五级四面,塔内莲花座下藏玄奘法师顶骨舍利,这里常举办攀岩活动,三藏塔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h3> <h3>明长城</h3> <h3> 南京明城墙是明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城墙,包括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br><br> 南京明城墙的营造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3千米,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而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br><br> 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也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其筑城技术达到中国筑城史上的巅峰,是东亚筑城技术的典范。作为中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其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均无法与之比拟,是继中国长城之后的又一宏构。<br><br> 1956年10月,南京城墙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列为江苏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南京城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明清城墙”项目的牵头者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h3> <h3>鸡鸣寺</h3> <h3> 鸡鸣寺得名主要源于明代朱元璋将原山名‘鸡笼山’改为‘鸡鸣山’,寺随山名而来,既取‘闻鸡起舞’的勤勉之意,也蕴含地理沿革与帝王意志的双重影响。其名称由来还融合了民间传说,如神鸡报晓、驱鬼镇邪等故事。1</h3> <h3>九江</h3> <h3> 九江市,简称“浔”,古称“浔阳”、“柴桑”、“江州”,江西省辖地级市,地处江西省北部,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3°56'~116°54'、北纬28°41'~30°05'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19084.61平方千米。2024年,九江市常住人口为449.9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48%。截至2023年6月,九江市下辖3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九江市人民政府驻八里湖新区体育路66号。[<br><br> 九江市境内,商代出现侯国,春秋战国出现邑,汉初正式建县,东晋先后设郡、州,元代设路,明清设府,民国先后设道、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设立分区、专区、地区、设区市等行政建制。1983年7月27日,九江市、九江地区合并为九江市。<br><br> 九江市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历史上曾是中国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地处长江、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文明城市、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5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素有“九派浔阳郡,分明似画图”之美誉,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庐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东林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等众多著名旅游景点。</h3> <h3>庐山三叠泉</h3> <h3> 三叠泉,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东南庐山风景区中的九叠谷,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距九江市区26公里,经环庐山旅游公路可达。是集险峰怪石、飞瀑流泉为一体的山丘型旅游地。<br><br>宋绍熙二年(1191)始被樵者发现,故有“一朝何事失扃钥,樵者得之人共传”的诗句。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旅游开发,2001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另有安徽黟县三叠泉和珠海横琴三叠泉。</h3> <h3>秀峰景区</h3> <h3> 秀峰,为庐山五大丛林之一,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景区内山奇水秀,摩岩碑刻如林,自古便有“庐山之美在山南,山南之美数秀峰”之美誉。<br><br> 在古代,庐山最有代表性的地点便是秀峰,这是因为其历代交通便利,庐山上面到清朝末期才有人到达。庐山最有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李白写的秀峰黄岩瀑布,有匡庐二绝的漱玉亭以及碧波荡漾的龙潭,仪态万芳的双剑、香炉诸峰,有众多历代名人侠客留下的摩岩石刻。秀峰不仅风景优美,气候更加宜人,宋人洪明有诗赞曰:“山瀑两道泻,木叶四时春。日螟不知去,鱼鸟会留人。”<br><br> 秀峰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香炉峰如紫烟绦绕,鹤鸣峰形似鸣鹤飞翔,双剑峰势如芙蓉插天,姐妹峰态同娟娟秀女,文殊蜂似尖锥屹立,龟背峰脊如行龟遇云。这些山峰,千姿百态,玲珑秀丽,层峦流翠,风光旖旎,聚尽山南之美。志载南唐中主李璟少年时曾在此筑台读书,继帝位后在读书台旧址建寺,取开国光兆之意,名为开元寺。清康熙四十六年.康熙南巡,手书“秀峰寺”匾赐寺僧超渊,此后改名为秀峰寺,俗称“秀峰”,为庐山山南五大丛林之一。秀峰不但峰秀,而且瀑秀、峡秀、潭秀、林秀、石秀、寺秀,诸秀汇集,各施其妍。<br></h3> <h3>白鹿洞书院</h3> <h3>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五老峰南麓。“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br><br> 白鹿书院建筑群沿贯道溪自西向东串联式而筑,白鹿洞书院为五组院落中第三组,位于棂星门院东,紫阳书院西。白鹿洞书院坐北朝南,为三进院落;方位格局上布局考究,为大四合院建筑;建筑材质结构主要为石木或砖木结构,以明、清建筑为主,屋顶为人字形硬山顶。白鹿洞书院有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等建筑景点。<br><br> 1988年1月13日,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白鹿书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包括白鹿洞书院在内的庐山作为“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