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忽然连着一个忽然

杨家清

<p class="ql-block">  战友在群里发《等待出航》的歌曲听后一下子勾起了我一段回忆,是幸福的还是辛酸?我无法回答,但它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的夏天,我们宣传队参加基地汇演后就直奔老铁山202工地参加施工了。连长安排我们住在202工地山顶上的一个工棚里。这个工棚四周的环境很有些诗意。棚子左边可以眺望美丽的旅顺港,右边可以遥望时隐时现的刘公岛,正前方是波光粼粼的黄海。而门前却有一块较平坦的空地,空地上有半个篮球场大的水池。水池是用水泥砌成的,内面注满了水,水面与地面平行。</p><p class="ql-block"> 来到202工地的当天, 我们就和其他战友一样参加了坑道施工。</p><p class="ql-block"> 很苦很累,先是学着推独轮车运石块,开始时掌控不好,一不留神车子就翻了,将石块洒了一滿地。这时老兵告诉我们:“推车没有巧,全靠屁股扭得好。”原来推这独轮车是靠屁股来撑控的,车如果往左边歪,那你的屁股就跟着往左歪,往右则反之。很快就学会了,后来又学着打风镐钻炮眼,虽说是个技术活,但干起来更累,8小时下来身上的骨头都被风镐震散了架。老兵说干这个玩艺要身体好,弄不好回去睡觉半夜就会“跑马”。还真说对了,我们有几位战友没干两下,第二天醒来床上就画了一大块“地图”真叫人哭笑不得。</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202工地上除了部队在这里施工外,也还有不少的老百姓在这里砸石子,是为了赶工期部队请他们来帮忙的。他们是老铁山附近北揽子村的村民,我们工棚旁就有好几群手拿铁锤砸石子的村民。</p><p class="ql-block"> 施工是三班倒,那天我和一排三班长李书胜上了深夜班后回来倒在木板钉的床上就睡着了。记得是早上8点钟上床睡的。不知睡了多长时间,我们忽然被工棚外的一阵歌声惊醒了,声音很大也很宏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银色的月光映照着无边的海洋。勇敢的水兵焦急的等待着出航……。”这歌太熟悉了,作为海军战士,听了哪个不翘首远方,哪个不憧憬那蓝色的海洋?我和李书胜几乎是同时冲出工棚去看个究竟,虽然只穿了一条短裤叉。</p><p class="ql-block"> 不用仔细的搜索,这位唱歌的男子就在我们工棚左边的一堆碎石旁:一副眼镜架在他高高鼻梁上,一头乌黑的头发,脸庞虽然被太阳晒得黑黑的,但仍然透出那絲絲的文雅。不用问一看就知道他是下乡知识青年。“大连一中的,高中六六届的……”;“考不了大学下乡插队到北揽子村,已经半年了……”;“很想当兵,尤甚是海军……。”这是他与我俩的对话。对话中他语气既有无奈,彷徨;也有期待与憧憬……。我俩很同情他。其实我们当兵前也是在校学生,文化大革命终止了我们的求学之路,我们当兵,他插队虽然路不同,但都不是自己按排的,时代在造就着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人。</p><p class="ql-block"> 此时已是下午的时分,太阳已经西斜,阳光洒滿大地。忽然这位唱歌的学生从坐着的小板凳上站了起来,用手指向前方:“你们看!远处的旅顺口港湾好美……。”他惊讶不已。我俩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金色的阳光下,旅顺口黄墙红瓦的楼房,绿树包裹着一条条马路,港口那若隐若现的舰船及湛蓝色的港湾全都显现在眼前。“好美呀!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李书胜情不自禁的感慨道,这位六七届的高中生平常讲话就富有诗意。</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被这景色感动了,这也许才是真正的诗与远方……。</p><p class="ql-block"> 忽然,又一忽然出现了,在这里准确的说叫突然!李书胜大叫起来:“前面水池怎么歪了!……水怎么从池中泼了出来……。”“不好!……地震了!……”。我们此时感到大地在微微的颤抖……。惊慌中我们三人东张西望起来,想跑但不知跑向哪里?只好站在原地,因为我们站的地方就是一块平地。还好只有十几秒的时间,颤抖的大地就不动了。两个小时后上级传来通知,日本发生7级地震,波及到辽东半岛。老铁山正在这个岛的尖端,哪能逃得掉!</p><p class="ql-block"> 还好只是波及,虽然没造成破坏但震感也强烈</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文章题目《一个忽然连着一个忽然》。生活中像这样的事太多,但愿都是幸福的、令人惊奇的或令人感到愉悦的。</p><p class="ql-block"> 杨家请2025年6月1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