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诸城的天地间,马耳山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而当雾霭轻笼,它更添了几分神秘与诗意,如梦似幻,引人探寻。“马耳腰云”古来就是诸城的十大自然胜景之一,特别是在夏秋季节,马耳山常常笼罩在浓云流雾中。有时见雾不见山,有时雾缠绕在山中央,山头和山脚是可见的。马耳山是南北地界的分水岭,山南的水沿槎河、潮河流入黄海。山北面的水通过涓河汇入潍河最后一路向北流入渤海。马耳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俨然形成一段绝妙的自然生态气候带。山南离黄海不足百里,春夏暖湿的海洋汽流被东南、西南方向来风源源不断的送到,马耳山海拔七百余米,南来的暖湿汽流经受山脉的阻挡,周边形成大量的云层,山在云海中,云在山间流,所以“马耳腰云”自然形成,蔚然壮观。</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马耳山,这座鲁东南的第一高山,因主峰双石并举、状如马耳而得名。它属泰沂山脉,南靠五莲山、九仙山,北与常山遥相呼应,同出一脉,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姿。其山势巍峨,由片麻岩、花岗岩构成,在漫长岁月的雕琢下,形成了五老峰、松朵峰、鸽崖峰等奇峰,它们高峙竞秀,英姿勃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雾霭如轻纱般缓缓飘落,马耳山便如同被大自然轻轻拥入怀中。山间岚气霭霭,似一条灵动的白色绸带,在峰峦之间缠绕、穿梭。远处的山峰在雾中若隐若现,时而露出挺拔的身姿,时而又隐匿于雾海之中,仿佛在与世人捉迷藏。那神秘的仙人洞,也被雾霭笼罩,让人不禁遐想,东晋的葛洪当年在此隐居炼丹时,是否也被这如梦的雾景所陶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脚下的石板路在雾中湿漉漉的,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路边的树木在雾中愈发显得葱茏,每一片叶子都挂满了晶莹的水珠,宛如一串串珍珠。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却不见鸟儿的踪影,更增添了几分空灵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行至山腰,回首望去,只见云海茫茫,如梦如幻。山峦在云海中沉浮,恰似海中的仙岛,虚无缥缈。此时,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尘世的喧嚣与纷扰都被这无边的雾霭所隔绝,心中只剩下宁静与平和。耳边一阵阵的山风吹过,潮潮的云雾拂过树木草丛,像刚下过了一场小雨,浑身湿漉漉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再往上攀登,雾愈发浓重,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只能凭借着大致的方向和脚下的感觉摸索前行。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期待,仿佛在探索着一个神秘的世界。终于,到达了山顶,那两座状如马耳的巨石在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马耳山的守护者,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俯瞰着雾流里的马耳山,心中感慨万千。这座古老的山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见证了无数的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而在这雾霭之中,它又展现出了别样的魅力,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雾流里的马耳山,是大自然赐予的一幅绝美画卷,是心灵的栖息之所,更是对生命与自然的一次深刻感悟。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我爬过多次马耳山,多是在春秋末期,那时候的气温适宜。这次只所以选择仲夏日来爬山,一个是年假在这几天,一个是今天阴天,外面温度二十五六度,一个是马耳山云遮雾绕(我的住处走出户外的开阔地,远远的就能看见马耳山的状态)。我想要在这样的环境里体验一下云雾里爬山的乐趣。真正到了地方,却遭遇了不少困难。大部分山路还好爬行,踩出的登山小道清晰可见,路两旁没有荆棘灌木阻挡,就是在离山顶约五十米左右的一段两旁荆棘灌木密布,登山小道都淹没其中了。想必这个季节鲜有人爬上山顶,毕竟走的人多了,路也自然就形成了。也许他们不是爬的这条路,从别处容易爬行的位置通达山顶的。</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北眺,想起来诸城老乡臧克家(我现在暂居地离臧克家故居三里路,臧克家是从龙乡走出去的文化名人,斯人已逝,其德其功其言足以彪炳史册),克家先生少小离家求学励志,革命图强,在文艺文化战线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虽然他回乡的次数不多,但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深怀眷恋,曾经的儿时记忆历历在目,家乡情也深,故乡人也爱。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黄山归来不看山,还是对门马耳亲。马耳山在臧克家故居正南方,约三十里地,臧克家老家臧家庄地处一个高岭上,南望一览无余,马耳山清晰可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