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薛建明</p> <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又到了一年一度“父亲节”,我不由又想起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薛培良生于1936年5月,少年时期受尽了国民党军的欺凌,解放后,为党的事业勤勤恳恳工作,终因积劳成疾,于1977年病逝,走完了他42年短暂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在《忻州文化》发表过一篇五千字的散文《忆父亲》,重点写了父亲追求进步、毅力坚强、刻苦学习、心灵手巧、关爱亲人等方面的一些事,但父亲是一个生活经历和情感都十分丰富的人,还有很多事值得我再回忆再书写。</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父亲的“骨气”</b></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爷爷四个子女中唯一的儿子,从小就很受爷爷疼爱。爷爷说,小时候父亲身体长得特别结实,力气惊人,八岁就能肩抗一斗粮食送到姥姥家。父亲的姥姥是解原村人,解原村离我们佐城村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村属于共产党和国民党活动交错区,白天由国民党军控制,黑夜则是解放军的天下。父亲在十二岁时腊月的一天去解原村给姥姥送花糕。驻扎在解原村的国民党军知道了父亲的伯伯薛娘根是共产党员,几个国民兵党便上前抢了花糕,父亲追着要,国民党兵就一步步把父亲引诱到部队驻地堡子里,逼父亲说出伯伯的一些消息,但父亲坚贞不屈,任凭国民党军皮鞭、棍棒的毒打,咬紧牙关一字不说。父亲被打得皮开肉绽,昏迷不醒。爷爷不见父亲回来,一打听,才知是被国民党兵抓去了,急忙花钱托人找关系营救父亲。到了第三天爷爷去了堡子,父亲正躺在院子里,血肉模糊,全身浮肿,爷爷一下没有认出父亲来。当告知这个被打得不成人样的就是父亲时,爷爷嚎啕大哭,心疼不已。但知道父亲宁死不屈,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硬骨头”不由心生敬佩,直至晚年爷爷回忆起父亲这段经历,还会感叹不已,眼里充满骄傲。</p><p class="ql-block"> 爷爷营救出父亲后,不敢再在村里生活了,不久就带着奶奶、大姑和父亲逃到了内蒙丰镇。爷爷在皮匠铺当皮匠、奶奶给别人缝补衣服,父亲则给掌柜的当小长工,每日提茶壶、倒夜壶。有时父亲一夜站着伺候掌柜的,站着站着就睡着了,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三年。</p> <p class="ql-block"><b> 父亲的“酒量”</b></p><p class="ql-block"> 父亲20岁时与母亲结婚,婚后,父亲回到太原工作,母亲一般在家伺候公婆,田间劳作,有时也到太原打点零工。过了几年母亲怀孕了,父亲特别高兴,对母亲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父亲高兴坏了,因为爷爷、父亲都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我们薛家在村里又是小户,本来人丁稀少,现在薛家有了后代,父亲怎能不喜?母亲说,这孩子长得特别快,一天一个样,白白胖胖的,谁见了都喜欢。在孩子长到八个多月的一天,母亲要到地里干一会儿活,心想时间不长,就把孩子拴在了炕上。母亲从地里回来后发现孩子发烧,不知是哭坏了还是其他原因,急忙找医生治疗,医生初步诊断为急性肺炎,因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孩子最终没有救了过来,母亲为此自责不已。父亲得知孩子没了,从太原赶回来,大哭了一场,他没有责怪母亲,只是默默地把孩子的衣服收拾了,放在另一个房子里,他怕母亲看见孩子衣服伤心。回到太原后,无法排解心中失去儿子的痛苦和郁闷,父亲上街买了酒喝,他把酒倒在碗里,喝完一碗,再倒一碗,一直喝了三碗。这是母亲多次讲给我的。</p> <p class="ql-block"> 父亲借酒浇愁,喝了三碗酒,但他不会喝得烂醉如泥,或撒泼耍酒疯,因为那时父亲的酒量很大。父亲小时候的朋友毛天海曾对我说,你父亲年轻时那身体真好,酒量真大,一次能喝一洋瓶酒。我没有洋瓶的概念,有人解释说,一洋瓶酒相当于现在的三斤酒,我想,即使放在现在,有这样酒量的人也不多吧。爷爷喝了一辈子酒,每天要喝一斤酒,但他分好几顿喝,一般是一次只喝一酒壶。爷爷说,有时他喝酒时,也吩咐让父亲一起喝,但父亲只是在酒盅边轻轻添一口。爷爷说,你父亲那是舍不得喝我的酒,喝少了,他不解馋,喝多了,怕我不够喝。</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见过父亲喝酒,在我和父亲一起生活的那几年,父亲正生病在家休养,身体大不如前,已经不能喝酒了,所以,父亲喝酒那些事只能是亲人、朋友口里相传的故事了。</p> <p class="ql-block"><b> 父亲的“胆量”</b></p><p class="ql-block"> 父亲早早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一名无神论者,一身正气,胆量惊人。父亲在太原工作期间,经常出差,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那个年代,信息不灵通,交通不发达,有时候难免会走错路。有一回,父亲出差就走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山上。天黑了,他还没有找到睡觉休息的地方,远远看见山顶有一座庙,他就走了过去。这是一座古庙,里面破旧不堪。父亲不信神, 自然也不怕庙里供奉的神像,他在庙里酣然入睡。第二天,附近一个放羊的老人看见父亲从庙里走出来,吓得大惊失色。忙问父亲是神还是人,经父亲再三解释才缓过神来。</p><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轻时在单位经常站岗值班,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有一回,父亲正站岗时,一条大蛇悄悄爬到父亲脚下,并紧紧缠绕到父亲的腿上,父亲知觉后,没有惊慌,他迅速把大蛇拽下来,取下枪用刺刀把大蛇扎死。</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没有上过学,但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学,读了大量文学著作,学习了电工的基础知识,成了一名技术水平很高的电工,也练就了一身攀爬的过硬本领。父亲能徒手爬上水泥电线杆作业。遇到紧急情况,他能沿着大楼的下水管攀爬到三楼办公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太原工作的那个年代,交通工具很少。有时思乡心切,他就黑夜悄悄骑自行车回家。从太原到忻州一趟一百几十里的路程,不觉得累也不觉得怕。回到家里已是半夜时分,为了不惊动父母的休息,父亲就利用自己的特长,翻过墙头,轻轻开了门,回到母亲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太原工作期间,因对党忠诚,勤奋好学,胆量惊人,能力突出,被任命为保卫科长。在任上,父亲工作勤勉,不惧恶势力,他的胆量和手段令犯罪分子十分忌惮。父亲因工作出色,年年受到单位的表彰。</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历经国民党军队的毒打,生活的艰辛和病痛的折磨,但他从不向命运低头,铮铮铁骨,意志坚强,不屈不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他嗜烟、豪饮、关爱亲人、与朋友肝胆相照,是生活中的大丈夫。他追求上进,爱岗敬业,胆识过人,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是事业上的成功者。他的人生虽然像流星一样短暂,但他却留下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光芒,让后辈无限崇拜和敬仰。在父亲节来临之际,谨以此小文再次致敬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1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