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波士顿,这座新英格兰的古老城市,不该被匆匆掠过。它的街巷、砖墙、碑铭与钟声,仿佛翻开的历史课本,等待人们放慢脚步,倾听时间的低语。</p><p class="ql-block"> 六月午后,阳光透过梧桐叶洒下斑驳光影。儿子驾车载着我、老伴和两个孙子驶入波士顿市中心。小孙子柏文紧握“自由之路”地图,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沿途滔滔不绝地讲述这座城市的革命往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文文拿着地图当小导游</p> <p class="ql-block"> 波士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要策源地:1770年“波士顿大屠杀”揭开冲突序幕;1773年“倾茶事件”点燃反抗烽火;列克星敦枪声、邦克山血战,则拉开了独立战争大幕。</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波士顿公园启程,沿着红砖铺就的“自由之路”缓步前行。第一站是公园街教堂,十九世纪废奴主义的讲坛,钟声曾为奴隶制终结敲响。教堂旁是粮仓墓地,安息着三位《独立宣言》签署者与“波士顿大屠杀”首位殉道者克里斯普斯·阿塔克斯。墓碑早已风雨斑驳,唯骷髅与沙漏依然清晰,仿佛在诉说“生命短暂,信念永恒”。</p> <p class="ql-block">粮仓墓地</p> <p class="ql-block"> 再前行,国王教堂与墓地肃穆矗立,记录着殖民者信仰与矛盾。波士顿老市政厅典雅古朴,如今变身餐厅,仍保留百年前的轮廓。门前铜像中的富兰克林,凝望着昔日母校——美国最早公立学校拉丁学校旧址。</p><p class="ql-block"> 老角书店红砖外墙低调古朴,这里曾孕育美国文艺复兴的思想火花,见证《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出版。如今虽变为商铺,精神底蕴仍在。</p> <p class="ql-block">富兰克林铜像</p> <p class="ql-block">老角书店</p> <p class="ql-block"> 不远处的老南聚会所,曾是“波士顿茶党”起点,至今仍仿佛回荡着当年市民“宁喝冷水,不喝英王茶”的呐喊。旧州议会大厦则见证了反税抗议与独立主张,对面广场铺设的五个圆环,铭记着“波士顿大屠杀”的五位牺牲者。柏文低声念出遇难者姓名,令我心头一紧——自由之路,代价沉重。</p><p class="ql-block"> “自由之路”尽头,是法尼尔厅——市场与议事厅并存,被誉为“美国摇篮”。华盛顿、杰斐逊、肯尼迪等都曾在此演讲,集市与民主,烟火与理想,在这里交融至今。</p> <p class="ql-block">广场铺设的五个圆环,铭记着“波士顿大屠杀”的五位牺牲者。</p> <p class="ql-block"> 几个小时转瞬即逝,腿脚虽倦,心灵却震撼。波士顿历史遗迹保护得近乎完美,却毫不妨碍现代生活。粮仓墓地低调质朴,老市政厅与老角书店转型恰到好处——历史未被尘封,而在城市脉动中延续。</p><p class="ql-block"> 夕阳洒落街头,为这座城市披上一层金纱。归途中,柏文仍捧着地图,意犹未尽。波士顿的历史,已深植心中,启示着未来的方向。</p><p class="ql-block">(2025-06-0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