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艺豁然 璀璨石刻瑰宝,‍ 一一世界遗产云冈石窟

陈锡源

<p class="ql-block"> 巍巍云冈,千年慈光;一眼见千年,悠然入眼中。云冈石窟,被誉公元5世纪中国艺术之冠,古代雕刻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 距大同市区16公里武周山麓,以气势恢宏、精湛艺术、深厚文化艺术底蕴,聚焦于历史沧桑感、艺术震撼力、与佛教文化交融之独特性,而享誉世界。</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不仅是佛教艺术载体,且被赋予北魏鲜卑族与汉人之民族融合、慈光普照宗教意象永恒信仰、万匠凿刻之工匠精神而存在。</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是南北朝时期(420-589)北魏迁都大同后,文成帝命高僧昙曜于460年开凿,历时150年于随唐凿成今见之洞窟。</p><p class="ql-block"> 佛像风格融合中原和西域元素,成为佛教石窟文化典范。纵观石窟,近6万佛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或慈眉善目,或威严庄重,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仍璀灿夺目,凿刻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石窟,源自印度佛教建筑形式。 佛教提倡遁世隐修,僧侣选择山岭偏僻地凿窟用于修行。</p><p class="ql-block"> 佛教石窟布局多是由方厅、柱廊、禅室构成空间。佛教进入我国后,多建于黄河流域,并与中华文化融合,形成兼具宗教功能与艺术价值之石窟寺。</p> <p class="ql-block"> 我国古人开凿佛教石窟数量巨大,其核心目的,包括宗教传播、修行礼拜,艺术文化表达、促进文化交流。</p><p class="ql-block"> 这些石窟不仅是佛教信仰的物质载体,更是古代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生产技术发展之综合体现。作为修行场所,使宗教信仰实体化、艺术融合多元化。</p> <p class="ql-block">  鬼斧凿崖成殿宇,天工雕像化仙神。</p><p class="ql-block"> 北魏乾坤传经世,佛象今朝伴游人。</p> <p class="ql-block"> 云冈第六窟:释迦牟尼盛宴,佛国世界之缩影。佛主端坐莲座,众多菩萨、罗汉、护法神围绕,形成盛大佛教盛会场景。</p><p class="ql-block"> 引人瞩目的是,由莲花、飞天、化生童子元素构成的𡺉顶,色彩斑斓、线条流畅、图案寓意深远。在此可感受北魏时期高超艺术造诣,和那份来自远古的虔诚与敬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同历史悠久,是多朝京都和陪都。因地处长城内外结合边陲重地,有胡汉等多民族文化交融,进而形成独特文化。</p><p class="ql-block"> 大同名胜古迹众多,A级景区达35处。 有悬空寺、云冈石窟、大同古城、华严寺、北岳恒山等多个5 A景区。</p><p class="ql-block"> 列全国十大古都。获全国优旅城市、中国雕塑之都、影响世界旅游城市、中国最佳宜居城市等十数殊荣。重要煤炭基地,京津沪1/3电能由其提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昙曜五窟,以北魏五位帝王: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景穆帝、文成帝之形象为蓝本雕凿。五尊主佛象征皇权祟拜 ,是云冈石窟早期精华代表。</p><p class="ql-block"> 我国历史上从北魏太武帝(446年)始,至后周560年间,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灭佛运动,史称三五一宗灭佛,毁损寺院、经书,禁民信佛。始作俑者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下令毁佛寺、殊僧侣,引社会动乱。 而继任者文成帝即位恢复佛教地位,并命高僧昙曜凿造龙冈石窟,故而遗存今之昙曜五窟。</p> <p class="ql-block">  石窟建造,在其时无任何电器机楲条件下,开山、取石、凿窟、雕佛,运输,对古人而言极其艰巨。凿窟需要精准测量和雕刻技术,其数学应用之精确令人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 众多佛龛、洞窟、造像,及30多篇造像题记,展示了当时世界水准高超雕刻技艺,蕴藏着古代历史、中华文明和多彩文化气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以其深厚历史和恢弘气度 ,书写中华文明多元交融诗篇。</p><p class="ql-block"> 行走这塞北古老传奇之地,可饱览巍然矗立保存完好古代城墙,聆听72座敌楼诉说“北方锁钥”军事传奇。遗存的历经沧桑的华严寺彩绘、代王府皇家气象、九龙壁之琉璃辉煌 …,无一不是中华文明的活态见证。</p> <p class="ql-block"> 音乐窟之旋律,穿越千年的回响。其以窟顶和窟壁上精美浮雕闻名。</p><p class="ql-block"> 窟中展现栩栩如生乐伎形象,和两组庄严佛龛。手持琵琶、箜篌、排萧、鼓锣等不同乐器乐伎,构成一幅鲜活的古代乐队演奏图。这阵战不亚于当代维以纳、柏林爱乐乐团。余驻足观之,仿佛聆听到那跨越时空的天籁之音。</p><p class="ql-block"> 此窟乐伎形象源出唐朝及五代广泛使用器乐。成都永陵博物馆的前蜀高祖王建棺床四侧,吾亦见有唐代宫廷乐队形象。</p> <p class="ql-block"> 相较敦煌、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具有别具一格艺术特色:多元文化融合、造像风格演变、独特构图和色彩、空间艺术的秩序性、反映北魏时期风格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 精舍绕层陵,千龛藏峭壁。凿开石洞逾千载,精雕细镂化神仙,巧夺天工惊世界,匠心独具耀人寰。 </p><p class="ql-block"> 石窟主分供信徒瞻仰礼拜的礼拜窟,和用于僧侣居住之禅窟。</p> <p class="ql-block"> 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的综合艺术体,承载着历史传播 、丝路文化文流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我国石窟众多,石窟摩崖多达5886处,其中石窟寺2155处,摩崖造像3831处。敦煌、洛阳、云冈,麦积山规模列前四。蜀中乐山大佛通高71米,为现存世界及中国最大石刻佛像。</p><p class="ql-block"> 敦煌莫高窟:洞窟规模最大,735洞窟、4.5万平壁画。 以壁画彩绘著称,被誉“世界艺术宝库 ”。</p><p class="ql-block"> 洛阳龙门石窖:以造像达10万尊而居翘首,联教评其“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大同云冈石窟:北魏皇家工程,耗数十万斤赤金凿造。融入西腊柱式元素。</p><p class="ql-block"> 甘肃麦积山石窟:泥塑技艺精湛,以东方雕塑馆著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第5窟,坊称之震撼佛界艺术瑰宝。开凿于北魏孝文帝(449年)。其以巨大体量和精美造像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窟中释迦牟尼像高17米,膝上可站立百余人。 为保护此窟,清朝顺治帝加盖4层木构阁楼,被称“云中八景”。这窟规模宏大佛教造像群,是研究我国佛教历史及艺术宝贵资料。</p> <p class="ql-block">  静默伫立1500年之皇家艺术圣殿云冈石窟,以5.9 万尊塑像恢弘体量,镌刻着北魏王朝雄心与丝路文明之文融。</p><p class="ql-block"> 首个皇家赦建之石窟园,是中国古代艺术瑰宝,见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不仅是佛教东传里程碑,更是用一部用石头写就的中华文明交流史。</p> <p class="ql-block">  云冈第20窟,主尊露天大佛,高13余米。依北魏开国始皇道武帝形象雕刻。是云冈石窟中杰作,在国中亦属精品。</p><p class="ql-block"> 此露天大佛为云冈之标志与形象,游人必至之处。</p> <p class="ql-block"> 千年石刻韵,万载佛光存。</p><p class="ql-block"> 窟顶莲花绽,龛中佛像尊。</p><p class="ql-block"> 石佛威严立,观者敬畏生。</p><p class="ql-block"> 云冈佛缘绕,墨染古风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是历史与艺术的交融,北魏王朝的佛教史诗;见证了北魏王朝从游牧文化,转向佛教信仰之历程。</p><p class="ql-block"> 游览北魏古都大同,犹如进入悠远历史隧道,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和辉煌灿烂。</p><p class="ql-block"> 这里可尽赏世界遗产云冈石窟,观看镌刻北宋皇家佛教石刻艺术颠峰之作。邂逅悬空寺“空中楼阁”的奇绝姿态,诠释先人儒、释、道三教合一智慧。</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