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懂文明之五十五:胡适的反水被国人忽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疑古必须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疑古者用假设、类比、夸大等方法而辨古,假定上古史是古人编造的,然后再为这个寻找证据。若典籍不能自证清白,就被判为伪史;历史和民间故事只要相似,就判定历史和民间故事一样是瞎编乱造;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典籍中发现一丝矛盾或错误的地方,就可把整个典籍否定。用“有罪推论”及细节上的小瑕否定大事件,其本身就无法立足。可以说,用这些法子疑古,可以推翻全部人类史。但明白了疑古风盛之因才能对症下药,反其道而行之就可走出疑古之阴霾。</p><p class="ql-block">首先是看清疑古者的真面目。日本是个缺乏文明史的民族,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白鸟库吉否定中国古代历史,为抬高日本、矮化中国所作的政治背书,达到日本隔绝中国文化、倒向西方之目的。他割裂中国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关系,将西北、东北少数民族剔除出了中华民族:“长城以北非中国论”、“满蒙一贯独立论”、“中国南北对抗论”,为日本吞并东三省侵略中国提供历史依据。</p><p class="ql-block">钱玄同、胡适、顾颉刚疑古否史同样是为了斩断中国历史文化之根,让中国人失去一直崇拜的祖先,已达全盘西化中国之目的。这些人无一不是见风使舵、唯利是图、明哲保身之人,为达不可告人之目的,可以歪曲事实、毁史灭祖。在民族处于危难关口、国家处于存亡之时,他们不是寻找救亡图存之道,却反道而行,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p><p class="ql-block">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知之甚少,否史是元凶,其害不大。中国人对中国历史知之很多,否禹是帮凶,其害无穷。元凶不可恼,帮凶最可恨,中国的历史几乎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许多人还天天为疑古考古乐此不疲,时不时的像发现新大陆激动万分,但却不知这是在自掘坟墓。相信他们,等于否定自己。</p><p class="ql-block">外国人怀疑中国的历史,远没中国人自己更有计谋、更有说服力、更有影响力。陈寅恪讽刺说:“顾颉刚不信历史上有禹,而竟信有九鼎”。这种顾头不顾尾之人的观点也能得到人们认可,让人匪夷所思。鲁迅说:“他是有破坏而无建设的,只要看他的《古史辨》已将古史‘辨’得没有,自己也不再有路可走。”徐旭生在1943年出版《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批评顾颉刚“把传说得东西一笔抹杀,把文化的黎明时期完全不谈,我国的历史因此就被砍去一截!”幡然醒悟的胡适把顾颉刚的观点说成是“拿了一把更大的斧头”“把禹以前的古帝王(连尧带舜)都送上封神台上去”。</p><p class="ql-block">中国古史文献内容丰富、蕴含智慧,既符合人类各古老民族历史的呈现方式,也与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相一致,很难虚构,很难推翻。史料中存在虚假成分,这是必然的客观存在,但若因此而否定全部史料,因小失大。真正走进历史的人会清楚,先秦史料拧巴拧巴,能拧出二两水,之后的史料能拧成一条河。质疑、否定上古史,之后的史料则成垃圾。</p> <p class="ql-block">其次,叫停考古,坚定自信。推翻疑古最简单的办法是考古,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走进地窖,百年考古始终无法推翻疑古。在这条路上也许再过千万年也没人能找到铁证。</p><p class="ql-block">对考古的局限性要有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厘清考古之害。说白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是对历史的不自信,等于变相承认了疑古有道理。然考古做了那么多工作,效果如何?疑古、否夏的人越来越多,等于帮倒忙。对中华文明的解读出现了“二风”,一是用出土物质展现中华文明成风,二是用空泛的概念解读中华文明成风,国民对历史的自信与文明的自信未增反减。孙庆伟《鼏宅禹迹》说:“人人争说夏文化是不严肃的”,过去数十年的考古实践表明,学术界对于夏文化的认识不但没有形成共识,反而有渐行渐远的趋势,甚至有学者开始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夏代。</p><p class="ql-block">用考古靠想象做学问,等同于交白卷。疑古者首先把上古留下的史料认定为春秋——汉代人的著述或造伪,然后再从其它史料的只言片语找漏洞,已达否定古代史之目的。人们却以此为出发点来重建古代史,研究的越多问题也会越多,总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甚至会认为疑古者说的有道理。而事实也确如此,通过考古诠释古代史,发现的越多,存在的漏洞就越多,小漏洞不但无法填补大漏洞,反而增加更多的漏洞,会成为疑古者的证言,直至迷失初心。</p><p class="ql-block">一个国家只有坚守正确的历史方向,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考古解读中国文化得到只是皮毛文化,考古探源中华文明看到的只是假象文明。人类有着千万年历史,这是事实。古人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这是事实。通过考古能知者不足千万分之一,这也是事实。考古同用瓢量海,一瓢之水,不可言海。一物之证,岂可成史!考古又犹如盲人摸象,只不过是把古人遗留于地下的东西挖出来,推测一番,鼓吹一番,文饰一番,得出考古结果与史料基本一致、或相反的片面结论,仅此而已,别无它义。</p><p class="ql-block">文明是人创造的,并由人传承,文明只有通过人才能充分展现出来。不管你赋予文明多宽泛的含义都是概念性的,没有活力与生机。人类的发展是个物质不断积累创造的过程,但文明的形成不是物质能体现,更不是物质进步的累积。通过考古看到的只是物质,不知文明的缔造者,只能得出偏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无法全面、准确解读中国的历史、文化、文明。</p><p class="ql-block">李零先说:“考古是基础工作,似乎是个自我满足的体系,我离开谁都行,谁离开我都不行。”在考古人的忽悠下,考古的地位不断提高,从大学的考古学院到社科院的考古研究所,至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市县考古科,加上各种明目的考古机构与考古项目,全国的考古部门多如牛毛,从国家文物局到省市县文物局等等,部门如此之多,机构如此庞大,如今又都是最烧钱的部门,每年浪费的人力物力惊人,却不知这一切反成了疑古之风的最大动能,毁灭历史文明的最大杀手。多数考古者不会成为信古者,只能成为疑古者的帮凶;考古不能灭疑,只能助长疑古派的气焰;考古之“虚拟史”产生的误导,只能把人心搞得更乱。百年考古始终无法厘出一个脉络清晰的历史,始终无法看到一个真实的古代史,始终无法展现中华文明之风貌,取得的最大成绩是,历史文明距我们渐行渐远,永远看不到古代文明的模样。历史由过去的以史料为主线,到如今完全用考古解读,古代史成了文物史,历史变得似是而非,没有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p><p class="ql-block">傅斯年的古史重建把史料看成间接材料已失去了公允,他提出要注意“间接材料(传世文献)”和“直接材料(出土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因为如果“我们不先对于间接材料有一番细工夫,这些直接材料之意义和位置,是不知道的;不知道则无从使用”。结果如何?他用一星半点直接材料印证间接材料,看到的始终是一幅残破的古画面。这些名人发表的著述,无一例外地失去重心倒向了“直接材料”,没有一人能打倒疑古派,没有一人能确立夏,没有一人能全面解读中国文明,只能说明他们之研究完全偏离了正确轨道。</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疑古是股邪气,那么考古就是个陷阱。人人称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灿烂的时期,而考古挖出的破铜烂铁根本无法知道诸子百家之文,也不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如何称霸天下的,更不知文明是什么样子。考古对夏的所知也一样,约等于零。一个世纪的考古,历史被碎片化,文化被空心化,文明被物质化,距真正伟大的中国历史、文化、文明相差千万里,其破坏性远大于疑古,造成的负影响罄竹难书,考古早该寿终正寝了!</p><p class="ql-block">1979年,考古学家邹衡断言:中原地区已不太可能再发现什么新的考古学文化了,而夏朝应是客观存在的,那么问题就在于“夏文化不是没有发现,而是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它”。朝代可以更替,文化不会断续,而且会是历史运动的主因。通过考古即便是还能取得新的发现,又能怎样?考古之物质文化对中国的历史几乎没有任何意义。让考古走下神坛,疑古者自然偃旗息鼓。</p><p class="ql-block">在中国这片陆地上,人类已经生活了几十万年,从三皇五帝到夏商周至今,中国的历史脉络、文化脉络、文明脉络都十分清晰,相互衔接,从未断裂过,因几个人疑古就去字正腔圆反而自乱阵脚。中华文明自古至今生生不息,是因为文明始终存活于中国人的心里,只要问一问自己,听一听心声,或者到生活中去,听一听百姓的声音,亦或融入历史,听一听古人的声音,都可全然而知,没有必要通过考古探源中华文明证明中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历史的价值在于借之而鉴今。抓住历史的关键点,找到文明得失的主因,来纠正历史之错而改变现实才是正道。能做好这一点,考古无能为力,还得靠史料。在中国历史这个大舞台上,考古只能是九流小配角,史料才是真正的主角。只有通过史料才能看到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真实的历史。对有望突破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史料,让历史平静下来;对无望突破的重大问题,依据史料,找出最接近真相的观点予以认定,让历史清晰起来,这是学者应有的责任。基于目前的历史现状,做好这几点很有必要,也很重要。疑古、考古、建古三股势力争斗了一百多年,谁也没有把谁怎么样,谁也没有向前推进一步,反而把中国的历史搞得暗无天日。再糊弄百年、千年又会怎样?该叫停了!</p><p class="ql-block">只有大历史观,才能重建史学新体系。傅斯年《性命古训辩证》说:“然夏后氏一代之必然存在,其文化必高,而为殷人所承之诸系文化最要一脉,则可就殷商文化之高度而推知”。殷商文化不会空降于人间,夏高雅文化不在地下,在历史里、在现实生活中。目前的学术界困于寻找夏文化,寻找古文明,还是受制于疑古、考古。夏文化一直在那放着,却视而不见,要用考古寻找夏物质文化,这本身就是件毫无意义怪事。不承认夏,人类文明会一直淹没在考古的地窖里,不知未来的路在何方。学者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如何用夏文化、夏文明去改变世界、造福人类,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国伟大发扬光大,不辜负历史,不辜负古人。</p><p class="ql-block">研史、考古之目的都是追根溯源,但这个根不是人类的诞生日,这个源不是遥远的原始社会,而是中华文明的活水源头,历史的真正价值就在于此。寻到这个活水源头,构建起新的学术体系,史学体系,文化体系,文明体系,话语体系,让每一个中国人读懂自己的民族史,增加自豪感、归属感、自信力、凝聚力,进而让世界读懂中国文明,中国才能和平融入世界,引领世界。</p><p class="ql-block">有人的地方就有文明,文明起源于何时,不可知也。但真正的中华文明形成于夏,定型于夏,有了夏禹文明才有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只有夏禹文明最博大精深,最契合生命本源、最适合人类社会。只要相信自己的历史,全面解读夏禹文明,坚守自己的文明,疑古之风不吹自灭。</p> <p class="ql-block">三是树起新的学术名人,文明引领风尚。历史是英雄的历史,社会是名人的舞台。正确的名人生文明,错误的名人出妖邪。百年之中国,上半场是疑古名人的天下,把历史文化搞得面目全非。下半场是考古名人的天下,把中华文明搞得遍体鳞伤。</p><p class="ql-block">只有学术的领先,才会有国家的领先。疑古、考古名人之观点闹闹哄哄,对真正的文明百害无一用,徒增困惑无数。无论是顾颉刚、胡适、钱玄同的疑古,还是傅斯年、王国维的古史重建,他们所做的不是寻找真相,而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合心意的大肆宣扬,背其论的视而不见,无关对与错。这样的名人越多,歪风邪气越多,对中国文明的认识越模糊,疑古之音越大。</p><p class="ql-block">导致文明丢失、不自信的还有历史界、文化界的一些名人,他们对历史对文化对文明的解读也存在诸多问题,是中国文化不能入世、中华文明不能引领世界之主因,都需一一批驳。</p><p class="ql-block">只有把历史理顺理清,把道理讲透讲明,清晰复盘夏禹史,高标准解读中国文明,树起新的学术名人,疑古不打自倒。</p><p class="ql-block">胡适的“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的观点成为“疑古”的楷模,甚至影响了后来的学术研究方法。《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后,胡适为支持顾登高一呼,鼓吹“层累说”是一次“史学革命”,“大有炸平庐山之势”。但到一九二九年胡适却迷途知返,他对顾颉刚说:现在我的思想变了,我不疑古,要信古了!顾听了这话,出了一身冷汗。之后,顾胡两人分道扬镳。在顾颉刚如火如荼之时,胡适来了个金蝉脱壳,就这样拍拍屁股走了,不留一片云彩。当然,胡适也许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疑古是故意错的,罪恶感也一直追着他,直至不堪重负。而“出了一身冷汗”的顾并没因此而反省“怀疑”自我,反而更加疑古,一身冷汗白出了。一个名人一旦走上政治舞台,若承认自己错了,就会被打入地狱。因此,顾始终坚守错误。</p><p class="ql-block">顾的学生童书业反顾,称疑古的胡适为头号战犯、顾颉刚为美国的头号走狗,没人重视也就罢了,疑古的发起人胡适反水,证明疑古已没有活路了,执政者却视而不见,让疑古继续害人,真是造孽呀!</p><p class="ql-block">错了就改,才能做好学问。一错再错,只能成为历史的罪人。胡作为顾疑古的引导者能幡然醒悟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相信只要做好以上三点对症下药,会有更多的疑古者转为信古,最终彻底干净的消灭疑古风。</p><p class="ql-block">今日之中国非昔日之中国,再怀疑自己的历史,才是真正的愚蠢!那些吹捧顾颉刚的名人,用考古建古、探源文明的名人,他们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但他们的学术观又有哪个是正确的?政治不应再被这些名人绑架,坚守自己的根才是唯一的选择。</p><p class="ql-block">掘史之宝熠熠生辉,问史之漏其害累累。历史是一门能改变实现与未来的学问,抛弃这门学问,无异于作茧自缚。人类最大的悲哀不是无知,而是被别有用心的人欺骗利用而不知。为历史拨乱反正,为文化拨乱反正,为文明拨乱反正,应摆在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只有驱散疑古之迷雾,走出考古之死胡同,才能走进历史的大观园,寻到中华文明这颗参天大树,所有的问题,都有了答案!</p> <p class="ql-block">欢迎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感恩传递文明正能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