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系列散文:戏匣子里的童年

竹姿羽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总以为戏匣子是个神秘的魔盒,那喇叭后面一定藏着个会说话的小精灵。有一天,趁着爸妈上班,我和弟弟偷偷找来螺丝刀,想把戏匣子拆开,看看里头到底藏着谁。螺丝刀拧不开,弟弟急了眼,抡起小锤子"咣当"一下,喇叭壳就裂了道缝。我俩顿时傻了眼——里头除了几根铁丝和一块磁铁,哪有什么精灵啊?父亲回家一看,他心爱的收音机被我们拆得七零八落,气得高高举起了巴掌,可在空中悬了半天,最后只是重重地落在了自己的大腿上。</p> <p class="ql-block">  爷爷奶奶听评书时最有意思。他们总是把耳朵紧紧贴在戏匣子上,连大气都不敢出。有时候爷爷听得入了迷,连饭菜摆上桌了都顾不得吃,就怕一动弹,那说书先生就会跑掉似的。</p> <p class="ql-block">  每年爷爷奶奶来清原,家里就格外热闹。母亲不仅天天让他们听戏匣子,还总让我陪他们去南大街的茶社。茶社里烟雾缭绕,只见穿蓝布褂子的说书先生一拍惊堂木,满屋子顿时鸦雀无声。大人们喝着茉莉花茶,听着《杨家将》,听到精彩处就"好!好"大声地喝彩。听到《马前泼水》《梁祝化蝶》时,奶奶的眼泪就跟断了线的珠子似的。我虽然听不懂唱词,但就爱看卖糖果瓜子的小贩在人群里钻来钻去。 </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家里最关心时事的人。每天清晨六点整,戏匣子准时响起《东方红》的旋律,他就开始一边刮胡子一边听新闻。我也养成了习惯,每天六点多钟爬起来先背一会儿英语单词,然后再准时收听辽宁人民广播电台日语讲座。弟弟最期盼"小喇叭"节目,每当那句"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他就跟上了发条似的,围着戏匣子又蹦又跳,小手把木头匣子拍得啪啪响。</p> <p class="ql-block">  如今,智能手机里的声音清晰又丰富,却再难找回当年守着戏匣子时的那份期待与惊喜。前些天下乡,在敖家堡乡敖石蛤村的村史馆,我看见一台老式收音机,漆面已经斑驳,旋钮也掉了漆。但当我的手指轻轻触摸调频钮,恍惚间又听见了那个熟悉的声音:“各位听众大家好,我是刘兰芳。今天咱们接着说岳飞……”刹那间,那些围坐在戏匣子前的温暖时光,又鲜活地在记忆里苏醒过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晓霞写于2025年6月5日夜</p><p class="ql-block">(注:美篇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