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忠骏早期旧居,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171号。</p> <p class="ql-block">该旧居因原来街牌号是中山路107号,代号有“107”,曾是黑龙江省委交际处管辖下的内部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旧居建于1921年,砖混结构,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带有局部阁楼,折衷主义建筑风格。是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忠骏公馆为</span>砖混结构,是一座意大利中世纪寨堡式小楼。它的建筑造型极富有童话特色,神秘而又浪漫。</p> <p class="ql-block">因马忠骏清光绪年间曾任道台加二品衔,哈尔滨的老百姓尊称他为“马道台”,该建筑又称“马道台府”。(<span style="font-size:18px;">网络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公馆曾为中国长春铁路公司理事会办公处。1956年,公馆改为接待领导人的高级宾馆,为了保密,称为“107”招待所。越南元首胡志明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都曾在此下榻。</p> <p class="ql-block">建筑造型极富童话特色,神秘而又浪漫。建筑形体复杂,构图自由。最突出的特色是前后左右四个面都做了精美处理,各具特色,无一重复。</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1870年5月28日—1957年6月1日),原名马德扬,字荩卿、无闷,又称遁园、遁庵,祖籍山东省蓬莱县,生于奉天海城(今辽宁省海城市)。他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官员、外交家、实业家和诗人。</p> <p class="ql-block">早年经历马忠骏家境贫寒,1878年因陪同宗兄弟读书得以入塾学习。1889年考秀才未中,后在盛京将军衙门任额外效力书记,从此步入仕途。1894年升为文案委员,后任宁远盐厘局长、交涉局委员。</p> <p class="ql-block">1900年,沙俄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出兵东北,马忠骏受命前往旅顺与俄军交涉,成功达成停火协议,由此声名大噪。此后,他历任吉林屯垦局局长、官运局局长、黑龙江省铁路交涉局总办等职。1921年,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成立,马忠骏任副局长,后升任局长(相当于哈尔滨首任市长)。任职期间,他主持修建了哈尔滨通道大街(今中山路),并推动教育事业,其夫人还创办了哈尔滨第一女子中学。</p> <p class="ql-block">晚年生活马忠骏对官场腐败深感厌倦,于1925年辞去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职务,退隐至“遁园”(即“马家花园”),专心经营农业、园艺和饲养业。</p> <p class="ql-block">“九一八”事变后,他拒绝伪满洲国的拉拢,甚至被日伪当局以“通匪”罪名逮捕,后被保释。日寇对他进行了长达14年的软禁和迫害。新中国成立后,马忠骏被推选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他将珍藏的古籍、文物捐献给东北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1957年6月1日,马忠骏病逝于哈尔滨。葬于“遁园”生圹(kuàng)。马忠骏晚年将诗文编辑成《遁园杂俎》,包含文集两卷、诗集十卷,共1174首诗。这部作品是研究东北、黑龙江、哈尔滨历史的重要资料。</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多个阶段,其事迹体现了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出生于辽宁本溪,家境贫寒,早年靠陪读得以接受教育。1894年,他进入盛京将军衙门担任书记,后升为文案委员。</p> <p class="ql-block">1900年,沙俄借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入侵中国东北,烧杀抢掠,社会一片混乱。盛京将军增祺为稳定局势,决定与俄军和谈,但无人敢前往俄军占领区。马忠骏挺身而出,率一行人前往旅顺与俄军交涉。面对俄军的威胁和刁难,他毫不畏惧,据理力争,最终达成了俄军停止进攻、由中方维持地方秩序的协议。这次交涉使他名扬关外,俄国人称他为“马将军”,中国人称他为“马大胆”。</p> <p class="ql-block">1902年:马忠骏参与收编辽河一带的巨匪冯德麟,因功被保举为知府。1911年:他被任命为吉林屯垦局局长,后改任官运局局长。1914年:马忠骏到黑龙江省任顾问官,后任黑龙江铁路交涉局总办。1921年:他担任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副局长,不久升任局长。</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在东北沦陷时期,始终坚守爱国立场,拒绝与日伪政权合作。他每年正月初五都会召集子女,告诫他们“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是炎黄子孙”,强调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和对祖国的忠贞。他还拒绝将女儿马淑芳嫁给伪满大臣韩云阶,阻止儿子马维圃去日本宪兵队工作。</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坚决不允许子女为敌伪统治者服务。他曾告诫子女“千万不能给伪政权当差”,并安排长子马维邦、次子马维方和孙子马佩琏等到克山务农,远离日伪政权的控制。</p> <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忠骏拒绝与日伪政权合作,辞去公职,带着全家迁居遁园,过上了避世的生活。他在遁园中坚持爱国立场,告诫子女保持中华民族的气节。1947年,马忠骏将遁园交给省政府经营,合办了松江园艺试验厂。</p><p class="ql-block">1946年后,人民政府对马忠骏采取保护政策。土地改革运动开始时,马忠骏曾因自己是旧官僚并占有大量土地而顾虑重重,中共哈尔滨市委根据实际情况,征得中共中央东北局李富春、陈云同志同意,定其成分为实业家,对于“遁园”,哈尔滨市政府市长刘成栋签发了“军民人等不得擅自损毁占用”的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通过这些方式,成功培养了子女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责任感,使得他的子女在动荡的时代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1949年全国解放后,他支持四个儿女参加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p> <p class="ql-block">芬芳百年 沁润冰城</p><p class="ql-block">丁香为哈尔滨市的市花,据《哈尔滨市志》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外国侨民来此定居,丁香树也随之引入。</p><p class="ql-block">这株丁香树,是当年白俄侨民历经坎坷带到哈尔滨市的树苗,由清末庚子之变时期,朝廷同俄国谈判的候补道台、黑龙江铁路交涉总局总办、东省特别区市政管理局局长、著名爱国人士马忠骏先生亲手栽种,至今已有100余年。2014年原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力安同志为其题词"百年丁香"。这株百年丁香历经沧桑,雅坐于马忠骏故居前的草坪内,为哈尔滨市仅存的六株百年丁香之一,是《哈尔滨市志》中唯一有记载的丁香树,花开颜色淡紫,清雅浪漫,气味芳香,承载着冰城哈尔滨的百年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2010年这株丁香树遭受病虫害,枝叶树干枯黄、脱皮,宾馆员工面对奄奄一息的丁香树心急如焚,在市园林部门的帮助下,采用冲刷、喷药、包塑料、换土施肥、树洞修补、点滴输液等方法彻底清除了病虫害,让这株百年丁香树重焕生机。</p><p class="ql-block">这株百年丁香品种为纯正的洋丁香,树高5-6米,径粗17-21厘米,枝干遒劲、枝繁叶茂,每年五月中旬绽放时节,花团锦簇,花香浓郁,芳菲满园,沁人心脾,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历史价值。常见的丁香花有4个花瓣,民间传说若能找到5个花瓣的丁香花就会有一年的好运气,此树每年开花都可以找到能带来好运的五瓣花。</p><p class="ql-block">漫长的岁月长河中,一枝一叶见证了这座城市的百年巨变。丁香树与百年历史的城堡交相辉映,忠贞守望,相伴百年,在时光里散发出厚重醇香的芬芳。</p><p class="ql-block">百年丁香,百年城堡,百年好合,百年幸福,百年如意!</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18日</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的“遁园”是马忠骏在哈尔滨市郊马家屯(现东北农业大学附近)购置土地修建的私家园林。他将其命名为“遁园”,取自《易经》中“遁世无闷”之意。1924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马忠骏55岁生日之际,马忠骏遍请宾客,饮酒赋诗,同时庆祝“遁园”和生圹(即生前预造的坟墓)落成。</p> <p class="ql-block">马忠骏在遁园内栽花种树、修舍建亭,还将“生圹”仿造成岳飞墓的圆形冢。此外,马忠骏在遁园中与文人墨客吟诗作画,并将作品编辑成册,名为《遁园杂俎》。如今,遁园已成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