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5月31日是农历的端午节。正所谓无烟雨不江南,端午节这天的杭州暴雨如瀑从凌晨到夜里几乎没有停歇。晚饭后,孩子要带我们去东坡大剧院看演出,我们冒雨欣然前往。</p><p class="ql-block"> 东坡大剧院位于湖滨银泰的东坡路上。天上的雨还是殷勤地下着,脚下的水向四周漫着。我们撑着伞在积水的路上走着,前方忽然传来一阵熟悉的音乐声,那是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的插曲——啊,啊啊,啊,啊啊,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歌曲倒是应景。我寻声找去,看到两楼之间的廊桥上有彩色的大屏幕画面在闪耀,仔细看看,原来那屏幕中间还有几个演员身着便装(并非戏服)在演唱。女儿看我好奇,说这是城市音乐盲盒。这时屏幕的前方有许多如我们一样的游人在撑着雨伞,驻足欣赏这西湖边的烟雨茫茫和奇特的音乐表演。一曲终了,演员们谢幕,大屏幕也慢慢暗了下来。留下东坡路上一群游人意犹未尽,茫然不知所踪。</p><p class="ql-block"> 湖滨银泰是一个商业中心,虽然来过杭州许多次不是孩子带我们看演出,我们不知道这里有条东坡路,路旁还静静地伫立着一方东坡大剧院。大剧院里还有一部驻场秀——《西湖东坡》。</p> <p class="ql-block"> 《西湖东坡》是一部歌舞剧,主要是讲述苏东坡在杭州为民造福挖井俢湖吟诵风月等故事。在这个戏剧里我们学到一句杭州的方言“煞宽”,我听着像“洒脱”,女儿告诉我读音是se kuo。反正就是洒脱,舒服的意思。用苏轼家乡的四川话就是“安逸”,用我们老家话就是“出袒”。</p><p class="ql-block"> 回想苏轼的一生,虽然一直处于贬谪和即将被贬谪的路上,但是他除了孜孜不倦地为民造福,寻求精神寄托之外,看淡得失、悲天悯人,尽享生活之美就是他最为显著的人性之光,也是他的生存之道。你看,他虽然仕途坎坷,却“捡尽寒枝不肯栖”;虽然生活每下愈况,却依然甘之若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面对政敌的无端诽谤打压,他却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虽然是“粗缯大布裹生涯”,却自信“腹有诗书气自华”。生活中,如果你因为怀才不遇而心灰意冷怨天尤人,那就想想苏东坡。如果你工作遇到阻碍就懈怠偷懒,应付了事,那你就想想苏东坡。他不只是忠君爱民,而且特别热爱生活,在艰苦的岁月里,他组织修筑了杭州、颍州的苏堤,琢磨出东坡肉的做法,在海南他发明了东坡墨。就连脚下这条东坡路也是因为他的出现而形成的。</p><p class="ql-block"> ——据说,北宋时期,苏东坡在杭州任知府。这天闲暇时光,他信步西湖走到一个偏僻的小巷。巷子里有位老奶奶在茅草屋前摆了个凉茶摊。老奶奶见有人来,便热情招呼。苏知府喝罢凉茶却找不出一文钱来,便许诺下次再来付钱。老奶奶说她的凉茶有钱没钱都可以喝。第二次当苏轼再次经过这里时,他突然想起老奶奶的一碗茶钱未付,于是就过来打个招呼。老奶奶依然热情地请他又喝了一碗凉茶。他告诉老奶奶说,如果下次我再来喝茶,还是没带钱的话,你准备好纸笔,我就为你画幅画抵补茶钱吧。老奶奶看他气宇轩昂,必定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就欣然答应。果不其然,当苏子第三次来到这里,他还是没有带钱,老奶奶也备好了纸笔,于是东坡先生就为她画了一幅山水,落款为东坡居士。当老人家得知这位喝茶的先生是苏东坡时连连道歉,不知道是知府大人驾到。这个故事很快就传开了,人们为了得到东坡先生的光顾,就纷纷来这个巷子开市摆摊,于是这条偏僻的巷子就有了一个大大的名号,东坡路——今天的湖滨银泰。</p> <p class="ql-block"> 我一直认为杭州这座城市就像一个色彩斑斓的河蚌,在山水错落的自然风光里常常隐藏着大大小小的珍珠宝藏给我们意外之喜。你走马观花能够浮光掠影,你慢慢走一走,看一看,静静地品一品,问一问,就能够得到更多不同的惊喜和收获。这大概就是这座城市的神秘之处、奇特之处,仿佛有无数个盲盒等待你的寻找,等待你的发现,等待你的惊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