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书香 异国风情 大美一面坡

撇捺(姜贵祥)

<p class="ql-block">  仅以此篇献给:那些曾在一面坡生活、学习、工作过的所有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 - 董立华</p><p class="ql-block"> 一面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东铁路东段铁道线上,历经了百年风雨沧桑,犹如一位美丽的少女向人们展示了她的柔美和多情!</p><p class="ql-block"> 肇始之初,一条河流从远古走来,在河的两岸生活着勤劳勇敢以渔猎为生的满洲先人。他们给这条养育生息的母亲河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蚂蜒河(满语意“肘”,形容弯曲如臂肘,黑龙江省志记载)。弯曲是名副其实的,刚刚进入一面坡的蚂蜒河就来一个大大的“几”字形大回旋,修筑中东铁路的工程师们不得不在“几”字形的大河上连修两座铁路大铁桥。</p> <p class="ql-block"><b> 巨龙飞跃 横跨欧亚大陆</b></p> <p class="ql-block">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铁路又被称为亚欧第一大陆桥,是连接莫斯科到俄国大平洋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世界最长的铁路:全长9288KM(公里),跨八个时区、两大洲。从满洲里进中国后经海拉尔、哈尔滨、一面坡、牡丹江、绥芬河一直到太平洋军港符拉迪沃斯托克。一面坡由此成为这条铁路上的重要驿站。</p><p class="ql-block"> 中东铁路的建成和开通,促进了欧亚大陆经济、文化的融合,欧洲文明快速地进入了亚洲。由于工业革命迅速到来,一支庞大的产业大军由此诞生。铁路工人——无产阶级队伍中的重要一员在铁道线上遍地开花。铁路竣工后,放下修路工具的民工们被立即招进了车务、机务、车辆、工务等部门。这些“幸运儿”立即改变了身份,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工人——铁路工人。起初工资是卢布,然后拿卢布去兑换大洋,如果是在中东铁路商店就不用兑换了。那时大站区如横道河子、亚布洛尼、一面坡、穆棱、绥芬河等地都设铁路商店。</p> <p class="ql-block"><b> 交通枢纽 铁路横贯东西</b></p> <p class="ql-block">  一面坡站位于牡丹江和哈尔滨中间,地理位置独特,是最佳的区段站。铁路职工在乘务中需在这里交路、换乘、交换班。比如牡丹江机务段乘务员将机车开到一面坡站就不能再向前开了,需要换哈尔滨机务段的司机和机车头,运转车长也是一样。于是,机务段、乘务员公寓、铁路医院、铁路疗养院、铁路商店、铁路中、小学、铁路食堂、铁路车辆部门、铁路工务部门等这些为铁路运输服务的机关单位在一面坡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 一面坡车站是当时滨绥铁路线设施最完整的火车站之一。中东铁路时代,由于业务量关系,是三等站(后来是二等站)。一面坡铁路职工在该镇人口是占一定比例的,在大街或商店穿铁路制服的人比比皆是。那时经过一面坡车站的所有客货车都得在此停车,没有直接通过的。包括国内外领导人乘坐的专列也不例外。如一九五六年时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参加中共八大会议后,回国途中专列经停一面坡车站时,给赫鲁晓夫的印象是:这个中国边陲小镇怎么到处都是巴洛克、斯拉夫式的欧洲风格建筑呢?正疑惑中,突然眼前一亮,出现一个尖顶东正教堂(谢尔盖教堂)。赫鲁晓夫越发感到迷惑,坚持走下专列去拜谒。经请示上级,准许赫鲁晓夫下车参拜。赫鲁晓夫徒步来到教堂参拜时,受到许多俄侨和中国人鼓掌欢迎!那时苏联还没有大批撤侨,一面坡是铁路沿线俄侨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师哲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b> 风光秀丽 避暑旅游胜地</b></p> <p class="ql-block">  一面坡风光秀美,山川绿树映照下的蚂蜒河静静地流淌着,山花烂漫,小鸟在树林中歌唱。蚂蜒河岸边欧式洋房比比皆是,特别是蚂蜒河左(南)岸,那座百年风光的欧式建筑——一面坡铁路俱乐部。留在人们记忆中那灯火通明的夜晚,肤色不同的人们忘情地跳着、唱着,两种不同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那火花儿绚丽多彩!是人们精神乐园。去一面坡旅游是哈尔滨达官贵人、名媛贵妇的首选地。每到周末,铁路开行一列哈尔滨——帽儿山——一面坡旅游专列。由此看出当时一面坡的地域风光、旅游设施非同一般,但令人痛心的是有些设施被当今人为破坏了!</p> <p class="ql-block">  一面坡铁路俱乐部是100多年前和中东铁路同时修建的,同时修建的还有一面坡站前的谢尔盖东正教堂。俱乐部从外型上看是典型的欧洲建筑风格,室内设施齐全。去过哈尔滨松花江江上铁路俱乐部的人就会惊奇发现,这两所建筑何等的相似。不同的就是一面坡铁路俱乐部比江上俱乐部小了一点。俱乐部室内装修精美,我少年时代和长大参加工作后多次去俱乐部看过电影。八十年代我在俱乐部小舞厅跳过舞,稍后几年中每次去一面坡开会都会去那里玩儿,每次都玩儿的很惬意!</p><p class="ql-block"> 前几年我听说俱乐部被拆掉了。我惊讶的目瞪口呆,那座俄罗斯房子再过五百年也没问题,为什么拆了呢?知情人告诉我,拆下来的上好的松木方材堆积起来象小山一样,拆下来的钢材足有一百吨。可惜啊!可叹呀!我仿佛听见那仍然散发着松香的木材在哭泣!那上百吨的钢轨在怒视无知的拆房者!可怜的这座精美的俄式建筑,躲过了当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又躲过了文化大革命,却没有躲过今天的改革开放大潮。</p><p class="ql-block"> 当年一面坡那座东正教堂建在一片绿树成荫的花丛之中,一面坡铁路疗养院也是一所典型的欧式建筑,门前有一块碧绿的草坪,站在站前的教堂向北望去可以看到铁路俱乐部。可是现在那片森林绿地已面目全非了。林地里草坪上无序地盖上了铁路住宅楼群,还有新盖的铁路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  留在人们记忆里的还有一座离一面坡车站只有百米的教堂。这座被称为谢尔盖大教堂是1901年沙皇俄国用修中东铁路的钱建造的。如今人们只能通过照片来领略教堂当年的风采了。谢尔盖大教堂尖顶钟楼上常常有一群穿着统一样式白色服装的男女少年齐声唱歌,那是唱诗班赞美上帝的歌声。</p><p class="ql-block"> 历史车轮在前进,又过了三十多年,1936年,一面坡普照寺建成了,这座哈尔滨以东最大寺庙宏伟壮观,彩塑威严。与当时营口的愣严寺、哈尔滨的极乐寺并称为东北三大寺庙。1931年一面坡清真寺落成,从此,谢尔盖大教堂的钟声、普照寺的晨钟暮鼓声、清真寺阿訇和教徒的诵经声在小城一面坡上空交织在一起。那是教徒们赞美他们各自心中上帝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如今一面坡普照寺香火旺盛;一面坡清真寺里照样飘出洪亮、虔诚的诵经声,只有谢尔盖大教堂消失了,谢尔盖教堂那迷人的身影,只能永远留在人们美好记忆中。它去了,和那群金发碧眼的西方人回到了那遥远的欧洲。</p> <p class="ql-block"><b> 先进文化 人民精神乐园</b></p> <p class="ql-block">  一面坡,英雄辈出,历史上出现过抗日英雄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吕老妈妈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一面坡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后来人。</p><p class="ql-block"> 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血脉,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之所以兴旺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源源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面坡文化教育发达。同时一面坡有一群组织严密、素质很高的文化团体。如一面坡枫叶文学社、一面坡文化联盟,还有一面坡摄影协会,更有一些有组织的文化团体为尚志市文化事业和党的宣传工作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我深爱一面坡,那里不仅有我的文学挚友,同时也是我的家乡,因为在我没出生前我的家人曾在一面坡住过。我常常回到一面坡参加文化活动,前几年万山村屯着大火,我回去和文友们参加募捐活动(在南大庙)。最有意义的一次,是前年我随牡丹江铁路离退休老干部们去一面坡参加坐落在原一面坡铁路机务段的党建教育中心。这座在机务段大院的党史教育中心规模宏大,设施齐全,其现代化程度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活动期间,见到文友——一面坡铁路离退办伊主任。同时和全体老干部一起观看了铁路地区为我们组织的盛大欢迎演出。给离退休老干部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齐赞一面坡活动中心精彩表演!</p><p class="ql-block"> 尚志市一面坡镇是一座具有文化底蕴的城镇。历史上文化非常兴旺,我国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先生就是从一面坡走出去的,为新中国电影、话剧表演艺术做出不朽贡献,获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家乡人民深深怀念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阿成先生也是从一面坡走出去的,在作品中亲切的称谓自己家乡为坡镇。</p><p class="ql-block"> 坡镇将越来越发达!未来的坡镇将更加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0年9月23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文作者系铁路退休干部、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目前,服务于牡丹江铁路离退休老干部部,从事文化养老及老年文化创作工作。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