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苏徐州丰县简称“丰”,丰县人最引以自豪的是“先有徐州后有轩,唯有丰县不记年”,又传远古时代有凤凰落于此地而得名“凤城”。据史书记载这里是汉高祖刘邦和道教鼻祖张道陵的故乡;一向享有“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美誉。由于丰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丰县也积淀了浓厚的人文底蕴,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地方掌故不胜枚举。而今丰县300多个行政村,下辖1500多个自然村,这些自然村以“城”命名的自然村却屈指可数。笔者闲暇乐与老者闲聊趣闻野史,闲将道听途说的几个以“城”命村名的乡村传说分享给大家,以便大家乘凉或围炉时作为谈资,以消遣时光。凤城“凤城”有关传说大家均耳熟能详,丰县妇孺童叟皆可信口娓娓道来,古时凤凰如何来丰,头朝西南,尾朝东北叫了三声。刘邦母亲刘媪如何喝了凤凰嗉的水刘邦才得以降生。丰县凤鸣塔始建与塌毁的传说,且讲得津津有味、眉飞色舞这里就不具体介绍了。苗城 苗城位于丰县西南角,距丰县30余里,现行政隶属王沟镇。名虽叫苗城,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自然村。据说苗城的由来还是早于现在的丰县城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为了将封邑与沛县分开,决定另辟县城,便派官员寻觅城址。因当时苗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负责寻找的城址的官员便在这里插上苗志标志。正当着手大兴土木时,一位阴阳先生路过这里,他仔细观察后说,这里只有恨地,没有囚地,不宜建城。后来,一只凤凰飞从这里鸣叫着向东北方向飞去,官员派人追至18里外,凤凰落在一个土台子上,头朝西南大叫三声。人们想这是神鸟建城的暗示,于是便在此地建起了城池,这就是今天的丰县城。插苗的地方没有建县城,便叫苗城。苗城依托苗河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此前所建庙宇吸引众多善男信女来此烧香许愿,久而久之便衍生周期性集市,于是苗城又叫苗城集,村名延续至今。张土城张土城位于丰县西北,距丰县40余里。现隶属赵庄镇。张土城人引以自豪的是,张土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97年(宋王偃32年)。根据左传记载,宋王偃三十二年宋国发生内乱。宋王偃逃亡,最后宋国的城池被毁。丰县当时成为丰邑,需要重建新的城池。传说首先选址在张土城,城廓建成,阴阳师告知此处无有囚地(即今监狱用地),犯人进狱即死。故县城又迁址,这里留下了座土城,后有刘氏居住,村名叫刘家胡同。明朝永乐16年(公元1418年)张姓先祖张宜春奉朝命自山西洪洞县野鹊窝迁徙至古汉河北岸,择土城西建一楼房而居,并命名居处叫张小楼(此处张氏家祠WG被毁,古冢犹在)。自此张宜春携妻、子披荆创业,忠孝为本,诗书传家,支派一传有三,数传人丁蕃昌,后裔便移居土城而居。土城内刘室衰微,张姓蕃昌,从此此刘家胡同便被人们叫做张土城,张土城村名沿用至今。虺城虺城位于丰县东南隶属范楼镇,距丰县约60余里。“虺城夜月”并被纳入“古沛八景”之一,因而虺城曾一度隶属于沛县所辖。此外,虺城村的名称和历史沿革也经历了多次变迁。解放初期属铜山县七区,1956年划归梁寨,1962年划归金陵公社,建虺城大队,1983年更名为虺城村村民委员会,2000年并归范楼镇,村名沿用至今。虺城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汤时代。当时左相仲虺受封于此,建立了虺王城。传说中,虺城占地五公顷,城内有亭台楼阁、塔庙林立、官府民宅,五行八业齐备,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们在此集会、交际、贸易。尽管历经朝代更迭和兵燹水患,虺城村的历史遗迹仍然保存至今,包括虺王墓、虺王庙、月照井、饮马槽等。这些古迹见证了虺城的历史和文化,使得虺城村在当地仍然具有重要地位。明人曾有怀古赞美:梦醒高楼夜气清,隔帘明月映寒更;知非杨柳关山影,忽入梨花院落明;北里不闻羌笛韵,西林频送寺钟声;当年作诰人何在,一片余辉照古城。忽城 忽城距丰县约45里许,在顺河镇驻地东北4里处。忽城传说始于金代。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忽氏家族的部分人员,见此地土沃物丰,交通便利,纷纷迁来,建起了以忽氏为主的小城,取名忽城。此地虽建为城,因缺少关押犯人的地方,被抓的囚犯一进囚房就忽然死去,后无奈将小城迁徙,此城变得名忽城。一条北通元大都,南通徐州的官道经过忽城,由于交通便利,这里的人越聚越多,慢慢地成了集市,人们称忽城为忽城集。集市的成立,使方圆上百里的商贾云集于此,杂货铺、酒店、说书场以及一些农民作坊也相继设立,忽城集一时成了这一地区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食城食城是位于丰县大沙河镇东北部的一个普普通通的自然村,距县城约40余里。然而两千多年前,它却是一个繁华的小城市。食城原名石城,相传石姓建村时,因此地较为荒凉,为防盗贼曾在周围筑土墙而得名。楚汉相争时,刘邦领兵攻打彭城途中经过这里。明《丰县志》记载:汉王刘邦劳师在此。此时天色较晚,且走得人困马乏,便在石城客店中住了下来。店主人以酒饭相赠。高祖返回长安时再次路过此地,猛想起当年店主人赠饭之恩,特向店主人表示谢意。为表示永志不忘,特将石城改为食城。五代十国时,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下河东时,在这里驻军近两个月,部队每天需要大批粮食和柴草,所以周围的百姓纷纷赶来交易,于是渐渐形成集市。食城集便由此而得名。邀帝城邀帝城又名迎驾城,位于宋楼镇葛芭草集村西,距丰县城约30余里。邀帝城是汉代为纪念高祖刘邦而建的城池。汉高祖刘邦公元前196年平定淮南王英布后,回到丰邑中阳里,家乡父老设帷帐邀请他留宿,刘邦停留并与父老乡亲畅饮,随后赐丰县为汤沐邑,免去徭役。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家乡人筑起了邀帝城,以祭祀高祖。清嘉庆元年黄河从砀山县庞家林决口,邀帝城不幸毁于大水,於于地下。2009年1月底,江苏丰县宋楼镇葛芭草集村一位王姓农民在村子西北地里挖果树坑,当挖到近一米深时,锹头突然铲到异物,继续下挖,竟然挖出一块石碑,和一些残砖破瓦。石碑上有文字依稀可辨:“邑故有邀帝城,距县治十五里,盖汉高帝帝业既成,归宴父老,而父老攀留之处也。当汉盛时,邑人荣其事,即其地筑城,中央建庙,以祀高祖……里人李君可勉等倡仪重修……经始于亥孟春,越孟夏告成。”碑文是明末的丰县籍贡生、清顺治版《丰县志》的主笔张逢辰所撰写,叙述了清顺治丁亥年重修邀帝城寺的起始经过。经徐州市博物馆及国内考古界专家考证,此处为汉代纪念高祖刘邦的邀帝城。“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丰县,1500余个村庄背后都有着鲜为人知的传说与故事,如“亭台集”、“荆轲墓”、“娥墓堌”、“春秋阁”、“香田集、”“状元集”……闲暇时大家闲聊后形成文字分享给大家,不也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