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花园——国家植物园 2025.3.26.

楊國慶

<p class="ql-block">北京市国家植物园位于海淀区香山路与卧佛寺路交叉口,分为南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园(北京市植物园),两个园区仅隔一条马路。</p> <p class="ql-block">春意渐浓,北京植物园里花开烂漫,等待游人去探寻、去欣赏。</p> <p class="ql-block">梣叶槭开出满树如流苏般的花朵,站在树下抬头仰望,仿佛置身于“天女散花”的场景中。</p> <p class="ql-block">山桃花,以其独特的美丽和深远的寓意,成为了春天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北园有三个大湖:澄静湖、澄碧湖和澄明湖,共同构成三片湖区景观‌。</p> <p class="ql-block">湖面波光潋滟,湖岸垂柳依依,一幅天然的山水画。</p> <p class="ql-block">各种花木纷纷开出灿烂的花朵,争相斗艳,北园变成了美丽的花海。</p> <p class="ql-block">虬龙般弯曲盘旋的树杆,苍劲有力,娇艳的花朵挂满枝头。</p> <p class="ql-block">活力四射的北京大妈与花共舞。</p> <p class="ql-block">牡丹园的牡丹还未开花。</p> <p class="ql-block">在国家植物园北园主干道东侧,有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就是“北纬40°雕塑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景观为东西向而置,平面为78块花岗岩拼成的T形石台,长20米,东侧边宽6米,西侧边宽2.3米,高22厘米,中间为一条贯穿东西向细细的石槽线,宽6厘米,东西两端中间各刻有“N40”字样。平台东侧是高5米,宽3.7米,厚60厘米的雕塑,上半部两侧刻着世界地图的轮廓,下半部两侧根据北纬40°沿线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饰有精美的各种植物图案,中间是透空的半圆形,半径为70厘米。自上而下的空心状实线与平台中心的石槽线相接,象征着北纬40°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北纬40°地理标志,于2008年6月设置,坐落在贯穿北京的北纬40°线之上,是周长约30641千米北纬40°线上的一个坐标点。</p> <p class="ql-block">沿公园主干道前行来到北京卧佛寺。</p> <p class="ql-block">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木牌楼,牌楼为四柱三楼式,简瓦屋面,额书“智光重明”,木牌楼后为长百余米的林荫道。</p> <p class="ql-block">卧佛寺,本名 “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 年),因寺内供奉一尊元代铜铸卧佛而闻名。这座皇家寺院历经唐、元、明、清四代扩建,乾隆帝曾赞其 “西山兰若之冠”。</p> <p class="ql-block">琉璃牌楼位于林荫道后,为三间四柱七楼式,绿琉璃瓦黄剪边屋面,额书“同参密藏”和“具足精严”。</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北京唯一的半月形放生池,池中锦鲤游弋,倒映着汉白玉桥和琉璃牌楼,意境悠远。</p> <p class="ql-block">过桥左右两侧分别是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山门殿是卧佛寺第一殿堂,正中门额上悬“十方普觉寺”匾额原为清雍正帝所题,现悬额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补题。殿内二侧供奉有哼、哈二将立像,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内供奉有六尊佛像,正中是弥勒佛(民间俗称布袋和尚)坐像,两侧为四大天王泥塑彩绘像,弥勒佛后为韦陀菩萨站像。</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殿位于天王殿后,是十方普觉寺中体量最大的一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檐歇山顶,殿前门额上悬有雍正帝御笔“双林邃境”木匾一块,门两侧有乾隆帝御题楹联:“翠竹黄花禅林空色相,宝幢珠络梵宇妙庄严”。殿内供奉三世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倒座观音和十八罗汉像。殿前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有“悉多太子”和“波斯匿王”像,西配殿供奉“达摩祖师”和“地藏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卧佛殿位于三世佛殿后,面阔三间,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单据歇山顶,门额悬有“性月恒明”木匾,两侧楹联书“发菩提心印诸法如意,现寿者相度一切众生”,均为慈禧太后手书。殿内后檐悬有乾隆帝御笔“得大自在”匾。殿内正中存有中国现存较大的铜卧佛一座。铜卧佛身后环立着十二圆觉菩萨。</p> <p class="ql-block">铜卧佛长5.3米,高16米,重约54吨,头西面南,右手曲肱托首,左手平舒放于腿上,铸造浑朴精致,体态自如,充分显示了佛教艺术中的净化肃穆的风格,表现了元代的冶铸技术,为中国现存较大的一座铜卧佛。</p> <p class="ql-block">卧佛寺这口古钟是乾隆元年(1736年)怡亲王诚造八卦铜钟,高1.31米,口径0.88米,是寺内保存完好的一口古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伽蓝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离开卧佛寺,走小路到了澄明湖对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屈生雕塑</p> <p class="ql-block">创作者‌:日本雕刻家空·充秋</p><p class="ql-block">‌背景‌:在旅日侨领刘介宙倡议下,应“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家”艺术总监史超雄和北京植物园邀请创作‌‌。</p> <p class="ql-block">构成与象征‌:</p><p class="ql-block">由50块花岗岩构筑的五座动态艺术造型,象征生命初始阶段的萌动与生长。</p><p class="ql-block">主题为“爱的理想——希望和平在21世纪有新发展”。</p> <p class="ql-block">建造时间‌:</p><p class="ql-block">2002年完成三座,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2007年增建两座,寓意五大洲人民共盼2008年奥运会‌‌。</p> <p class="ql-block">再见!四季如画的国家植物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