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司莫拉 原始之美

钟小刚

<p class="ql-block">  司莫拉,佤语当中的意思为“幸福的地方”。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村落,一个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寨。</p><p class="ql-block"> 村口简朴的木牌坊,相传,在西汉年间,族人迁至腾冲,几经辗转,终落址清水乡。由于佤寨位于左右两个寨子的中央,便称之为“中寨”,寨名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佤族风情广场,广场上的荧屏重复播放2020年春节前习近平主席来到中寨佤族村的视频。</p> <p class="ql-block">  鼓屋。在佤族的各种器物中,最神圣、尊贵之物莫过于木鼓。</p> <p class="ql-block">  传统的木鼓以红椿、红色树为原材料,长约200厘米,直径约70厘米,鼓身挖一条长约150厘米,宽约15厘米的直槽:中是掏空,槽两侧各刻一鼓舌,鼓舌周围留有空隙,起共鸣作用。每个佤族村寨都至少有一对以上的木鼓,较小者称“公鼓”,较大者称“母鼓”,供奉于专门的木鼓房中,置于两根横木之上,以防潮湿。 </p> <p class="ql-block">  导游称这是“公鼓”。</p> <p class="ql-block">  司莫拉佤族民俗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展厅门口也有一比鼓屋稍大的木鼓,应该是“母鼓”。</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是司莫拉佤族村的核心文化展示场所,陈列着佤族的历史文物、农耕工具、服饰等民俗物品,是了解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院子中央的木柱是佤族独特的图腾柱,象征着佤族的历史和文化,反映了佤族人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  什么都好卖小卖铺。2020年习近平到佤族村来到小卖铺,与主人唠家常,问这里什么好卖,主人回答“什么都好卖”。这一回答就成了店名。门前还挂着主席当时的照片。现在这里也成了游客打卡的背景。</p> <p class="ql-block">  村民李发顺的家,家门与其他村民的家没什么两样,可就成了游客几乎都要打卡院落,其因就是习近平曾来过这村民的家,并在此体验打米粑。</p> <p class="ql-block">  李发顺家的客厅,也挂着习主席打米粑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村落依山而建,内有湿地、森林、竹海、梯田、涌泉,远古佤山的原始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  佤寨是清水文化里一条涓涓流淌的文脉,在古树的盘根错节里共生,在四季更迭的庄稼里绵延,在朴素真诚的群众心中默默传承……</p> <p class="ql-block">  幸福公园旅拍中心。</p> <p class="ql-block">  幸福公园一角。</p> <p class="ql-block">  永恒。</p> <p class="ql-block">  在幸福公园小憩。</p> <p class="ql-block">  佤王府(司莫拉礼堂):村寨制高点,曾是佤王议事场所,一座佤族传统建筑特色的礼堂,看小标牌,这里面汇集了:名书记工作室、佤族清戏传习馆、幸福清水故事汇。</p> <p class="ql-block">  司莫拉礼堂旁边的寨心桩,两颗巨大的木雕叫寨心桩: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佤语称男性木雕为“达瓜”,女性木雕为“叶里”,意为人类的祖先。</p> <p class="ql-block">  神秘的图腾,佤族人尚黑,黑色是他们文化的象征,展现了佤族人民对图腾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  牛头、壁画与神秘图腾,走进司莫拉佤族村,一股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牛头悬挂满地,夸张的雕塑、多彩的壁画,每一处都散发着古老而神秘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  600年树龄的金丝楠木,珍贵的“活文物”。</p> <p class="ql-block">  佤族特色美食街。</p> <p class="ql-block">  壁画描述的佤族原始部落民土著。</p> <p class="ql-block">  在司莫拉佤族村,牛是他们的图腾,象征着吉祥、神圣、高贵和庄严。</p> <p class="ql-block">  观光车站的观景台,一望无际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  再见了佤族古寨,再见了佤族朋友,祝愿你们永远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