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阳山县中小学优秀德育案例第 5 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引言: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总有一些特殊的花蕾需要更多耐心的浇灌与等待。阳山县大崀学校的张燕英老师,就曾遇见这样一位被“无声之茧”包裹的少年小道——他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眼神游离,在课间独自蜷缩角落,仿佛与喧嚣的世界隔着一道无形的墙。这颗自我封闭的心灵,如何在教育者的坚持与智慧中,从沉寂走向绽放?从“无声之茧”到“有声之蝶”的蜕变之路,不仅是一个少年突破自我的成长故事,更折射出德育工作者以爱为钥、叩响心灵之门的教育真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案例背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教育的花园中,每一朵花朵都有自己独特的芬芳,每一颗幼苗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而小道,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幼苗”,他带着自我封闭的茧,在成长的道路上缓慢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初次接触,无声之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初次见到小道是在2020年9月,我刚接手三年级两个班的英语教学。这个安静的孩子格外引人注目,衣服总是皱巴巴的,有时还带着污渍,偶尔会在教室里尿裤子。课堂上,他总是静静地坐着,眼神有些游离,仿佛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课间时分,当其他同学嬉笑打闹时,他却常常独自坐在角落,静静地看着窗外,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他无关。听其他老师说,从幼儿园起,他就一直这样沉默不语,像一只被茧包裹的蝴蝶,这个“标签”已经跟随他很多年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家校沟通,分析原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与小道家长沟通得知,小道在家可与家人简单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然而,一旦走出家门,面对陌生人,他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紧闭双唇,把声音藏了起来。家长尝试多种方法未果,经过综合观察和初步判断,小道可能患有社交障碍,是自我封闭的一种典型表现。它就像一道无形的墙,将小道与外界隔离开来,让他难以正常地与人交流和互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发现兴趣,英语之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道的自我封闭不仅影响了他的社交能力,还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他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这导致他在学校里感到孤独和无助。同时,由于他的沉默,同学们也很难理解他的内心世界,这进一步加剧了他的社交障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我注意到小道对英语课似乎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一次英语课上,也许是受到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感染了,小道竟然主动举起了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和兴奋,脸上还会露出淡淡的笑容。这一抹笑容,就像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我看到了帮助他打开心扉的希望。尽管他每次张开嘴,却没有发出声音,但我并没有因此感到失望,反之,我能感受到他内心想要表达的渴望,从而更加坚定了要帮助他打破这层茧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教育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坚持鼓励,无声胜有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始终关注并鼓励着小道。在课堂上,每当小道举手,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让他尝试发音,并走到他的身边,弯下腰,专注地看着他的嘴巴,尽管听不到声音,但我还是假装听到了,然后给予他肯定和鼓励:“嗯,读得很好,再大声点,好吗?”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感受到我的关注和支持,增强他的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每一次的尝试似乎都以失败告终。小道始终无法发出声音,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举手,他的那份勇气与坚持也让我看到了希望,促使我继续耐心地引导他。我会示范正确的发音,让他看着我的口型,模仿我的动作。对他的每次参与,我还会用一些有趣的方式来鼓励他,比如奖励小贴纸、表扬信或抽奖卡等。虽然这些方法在短期内没有明显的效果,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奇迹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间里,我试着与他聊天。起初他总是保持沉默,后来会害羞地看我一眼,最后对我笑笑。我能感觉到他在慢慢改变,每次小小的进步都令我雀跃不已。最让我感动的是,他总在下课后默默守在我办公室门口——这大概是他表达信任的特殊方式。每当看见他安静地站在门边,我便招手请他进来。教他工整书写姓名和整理衣服保持干净,还约定胜利手势作为如厕暗号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班级中,我也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关爱意识。我组织了主题班会,向同学们介绍了社交障碍等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小道的情况。我还组织了小组活动,将他安排在一个比较友善、活跃的小组中,鼓励同学们主动与他交流,共同完成任务,帮助他融入集体。可小道在小组活动中依然表现得很内向,从不与同学们交流,只是默默地听着大家的讨论。有时候他也会和同学一起去图书室阅读,虽然还会独自在一旁静静地看书,但我相信持续的耐心与关爱,终将融化他内心的茧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家访契机,破茧初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12月家访时,由于道路崎岖,我们一行人下车步行,恰好在路上遇见小道和他的奶奶。我欣喜地拥抱他,轻声问:“能叫我一声老师吗?”原以为会像往常那样沉默,没想到他竟然低着头轻轻喊出“Ms Zhang”。那一刻,我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一声轻轻的呼唤,就像一道光照进了小道封闭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那以后,虽然小道在课堂上还是不说话,但在办公室里,他看到我时会主动叫我。虽然只是简单的称呼,却让我们这一年多的坚持都有了意义。我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他的进步,让他在更多的场合能够敢于开口表达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家校合力,共育启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校共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与小道的家长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定期向他们反馈小道在学校的情况,并给予他们一些家庭训练的建议。我建议家长在家中多与小道进行交流,鼓励他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我还教给家长一些简单的训练方法,比如让小道模仿动物的叫声、朗读儿歌等。家长非常配合我的工作,按照我的建议在家中对小道进行训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教育成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道在我和同学们的关爱下,语言表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课堂上沉默不语,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声音还是比较小,但已经能够让同学们和老师清楚地听到他的声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人际交往方面,小道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不再害怕与陌生人交流,与同学们的关系逐渐变得融洽起来,他能够主动与同学们打招呼、聊天。开始愿意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学习。小道的家长也反馈说,他掌握了很多生活技能,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家里变得更加开朗了,愿意与家人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随着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小道的自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的脸上笑容也变得更加灿烂,不再像以前那样羞涩和内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去年,小道已经小学毕业了,但他偶尔还会来办公室找我聊天,他的发音越来越清晰,语言也越来越丰富。看着他一步步地成长和进步,我深感欣慰和自豪。接下来他的路虽然还很长,但我相信他一定能够慢慢走出自己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教育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帮助小道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爱心和耐心的重要性。对于像小道这样出现自我封闭情况的孩子,他们内心敏感而脆弱,需要我们用无尽的爱心去温暖他们,用足够的耐心去等待他们的成长。在课堂上,我无数次地鼓励小道,虽然每次都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但我从未放弃。正是这种坚持,让小道感受到了我的关爱和支持,最终取得了进步。如果没有爱心,我们可能会对他们的沉默和怪异行为感到不耐烦,从而放弃对他们的帮助;如果没有耐心,我们可能会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成效而灰心丧气,无法坚持下去。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保持爱心和耐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总结与展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无声之茧到有声之蝶,小道的蜕变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心灵的引路人,要用耐心与智慧为每个特殊孩子搭建通往社会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力量在于点亮生命的无限可能。未来,我将继续深耕特殊教育领域,用爱心与耐心浇灌每一朵独特的花蕾。更期待社会能给予特殊儿童更多理解与包容,让每个“小道”都能破茧成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因为教育的终极意义,正在于见证生命的每一次蜕变。</p>  <p class="ql-block">作者:阳山县大崀学校      张燕英</p><p class="ql-block">编辑:邓金永</p><p class="ql-block">审核:陈新全 张明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