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健儿四渡赤水河,兄弟民族夹道迎。</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鸡啼叫,三省皆闻、"一步踏三省"是鸡鸣三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富含诗意的美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从四川叙永的水潦,经三岔河[鸡鸣三省四川段]渡口来到鸡鸣三省贵州小庄子召开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现题有"鸡鸣三省"四个大字的纪念碑,是1996年2月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为纪念"鸡鸣三省"会议而树立的,"鸡鸣三省"四个大字由肖克将军所题写。石厢子位于四川叙永县赤水河边的石坝彝族乡。云南那面的是扎西。现在一般认为:红军长征在此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是由贵州毕节林口的鸡鸣三省庄子会议,四川叙永县石厢子石坝彝族乡的石厢子会议和云南扎西会议所共同组成,统称为“鸡鸣三省”会议。三个地方以前分别去过几次,只有贵州林口镇这里交通便利,建设的最好,风景也最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5年2月3日(农历腊月三十)至5日,中央红军中央机关驻石厢子两夜一天多时间,是遵义会议以来最长时间的一次休整。又适逢春节,也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过的第一个春节。在此期间,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军委专门召开会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参加会议。会上,毛泽东说服大家,建议由洛浦担负中国共产党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会议决定由洛浦(张闻天)接替博古(秦邦宪)负党中央总的责任;研究中央苏区问题、讨论红军行动部署问题等,并作出决定;进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此次会议完成了博古交权与洛浦的重大事件,史称石厢子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鸡鸣三省会议是遵义会议结束红军一渡赤水后召开的。1935年2月5日,中央红军从四川石厢子出发,经水潦隐蔽进入云贵川三省边界贵州的鸡鸣三省小庄子。在这"雄鸡一鸣,三省皆闻"的苗寨周团头家大院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中共党史上著名的鸡鸣三省常委分工会议。 "鸡鸣三省"会议作出以下决定:第一.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央总的责任;第二.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第三.讨论和决定了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第四.讨论了"中央苏区"问题。鸡鸣三省"会议,从根本上彻底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成功地完成了遵义会议决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层组织调整任务,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组织领导,进一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中央红军“荀坝会议”尊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正确的军事路线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进一步增强了党内团结,为长征的胜利赢得了根本保证。从此,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声东击西,灵活作战,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span></p> <p class="ql-block">大桥未建前的老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