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浦东美术馆与著名的东方明珠塔紧密相连坐落在黄浦江东岸。</p> <p class="ql-block">绿色框内就是浦东美术馆。是浦东区自己出资建设的文化场馆之一,共有5层和一个大的顶层室外观光平台。</p> <p class="ql-block">今天来到浦东美术馆,参观陈逸飞画展和''红月之后''展,可惜将遗憾于6月19日开展的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的印象派大师画展。</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的这个图片,把人带入画家融入生活,发现美景,寄托情感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冯远题词。冯远(1952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现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擅长融合传统水墨与现代表现手法,作品以历史题材和现实生活为主,兼具史诗性与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巨幅局部水乡的长画,把人们带入质朴平和温馨的临河民家。</p> <p class="ql-block">巨幅双桥是另一幅墙画形式的画面,似你就是要走上那座江南水乡小桥的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开路先锋</span>》,1972年作品。</p> <p class="ql-block">黄河颂,1972年。</p> <p class="ql-block">画作介绍</p> <p class="ql-block">英姿焕发的小战士。</p> <p class="ql-block">一只大雁的细节图</p> <p class="ql-block">石头这样表现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说明很完整评价了画家陈逸飞的成长过程和他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苏州的桥</p> <p class="ql-block">这幅1983年取自周庄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双桥</span>》--震撼西方的这张画,仅用1米见方的画布,用融入美国欧洲西方画技,呈现出来中国水乡的清雅。双桥是建于明朝的石拱桥(永安桥)和石梁桥(世德桥)的统称,成90°衔接,呈现钥匙状。小桥,流水,民宅,整个画面朦朦胧胧的相互衬托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水乡大都取自周庄</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笔下的人物形象及其美丽,特别是身着秀衣的江南美女。</p> <p class="ql-block">这副是中国油画首次在国际拍卖行,以百万元成交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地风</span>》</p> <p class="ql-block">《绿绿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作品说明</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喜欢水乡,专门到威尼斯水城,绘制了很多威尼斯情调的水乡。</p> <p class="ql-block">河面上下的金色光影</p> <p class="ql-block">水波纹的处理,把阳光下建筑的金光反射到水中体现的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贡多拉小船与圣马可大教堂与圣马可钟楼遥遥相望。这个角度最佳呈现了威尼斯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水波纹的处理</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对人物的描绘惟妙惟肖,之外美女个个眉清目秀,神情自若。</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吹长笛美女。</p> <p class="ql-block">这张《<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笛手</span>》如此美丽,竟使得陈逸飞时隔多年,又画了一副。</p> <p class="ql-block">这是1996年,陈逸飞9年后重新画的一副《<span style="font-size:18px;">长笛手</span>》美女。可以感受到他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东方之光--日冕针,这是浦东很著名的街心雕塑,这次知道是出自陈逸飞之手,只是艺术作品是金属的,实际是仿造的,并配以灯光,展现出灵动。</p> <p class="ql-block">《思念》是陈逸飞没有来得及签名的遗作。</p> <p class="ql-block">还有他的导演的电影《理发师》,都是遗作了。我在展览馆看了他导演的几部电影的剪辑。</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逸飞少有的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陈逸飞为鲁迅先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呐喊</span>》集里的短片《药》的绘本作画,是水墨画。《药》是鲁迅创作于1919年的短篇小说,通过华老栓夫妇为儿子购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下民众的愚昧麻木,同时暗线歌颂革命者夏瑜的牺牲精神,双线交织批判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局限性。</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涉足绘画,雕塑,电影和时装领域,各个都做的风起云涌。真是一个精力旺盛内心强大技艺高超的艺术家。</p> <p class="ql-block">展览最后的巨幅画面强,是他在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踱步</span>》前的回眸一瞥。这位59岁的天才画家,留下了几百幅不朽的作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告别了他热爱的土地和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陈逸飞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人民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在他短短的59年人生里,不断的艺术探讨,不停的兴趣扩展,就像穿上了双红舞鞋,永无歇息永无止境的奔跑着...</p> <p class="ql-block">这是尼日利亚艺术家《红月之后》第三幕的一副《强》作品的巡回展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编织墙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看得出,在裁剪铝皮的过程也是精挑细选的,裁剪有用的画面,对接啮合缝合起来。</p> <p class="ql-block">看到细节时,很感慨那些参与手工制作的渔民们,他们一丝不苟的操作,的确也融进了这面巨大的墙。</p> <p class="ql-block">这幅全球巡展的作品名《墙》,它是使用渔民的旧渔网、编织袋、铝罐头皮等废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艾尔.阿纳祖</span>这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尼日利亚</span>黑人艺术家,用最普通的材料和它们本身的色彩,通过最普通的处理加工手段,把心中构思编织成富有感染力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讲解着他的创作灵感和经历</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术馆的顶层拍到的它的另一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美术馆顶层平台,眺望黄浦江并隔望浦西,这座由长江黄河流域汇合在一起的先民们,一代一代繁衍生息,创造出了世界伟大的东方明珠。</p> <p class="ql-block">美术馆平台上拍到的东方明珠塔。有展览时购票进入就可以登顶5层平台。平日老年人参观是80元优惠价,周末均价120元。</p> <p class="ql-block">家门口乘坐公交转一次车,用时2小时,终点站滨江大道下车即是浦东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看着明珠电视塔,喝杯咖啡小息一下,尽管回程还要2小时公交车,但不虚此行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