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芹山:榕城古韵中的清凉与繁华

悄然留影🌈

<p class="ql-block">  在福州的东南一隅,长乐芹山静静诉说着老榕城的悠悠故事,那是一段跨越千年的时光传奇。</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2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兴建“冶”城,开始了福州最早的城垣建设。自唐宋以来,福州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湿在20度左右,年降水量丰富。榕树属于热带,亚热带树种,性喜暖热湿润,为榕树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p><p class="ql-block"> 据福州地方志记载,福州人工种植榕树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多位地方官员在此主政时都倡导植榕。而张伯玉太守推行的“编户植榕”政策,更是让榕树在福州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他动员百姓,沿大街小巷挖掘深沟,在沟外种下榕树。这一举措,不仅为当时的福州带来了满城绿荫,更开启了榕城独特的生态文化篇章。此后,榕城便成了福州的标志,“榕城”之名也渐渐远扬。</p><p class="ql-block"> 时光悠悠流转,千年后的今天,芹山的榕树依旧生机渤渤,见证着岁月的变迁。这里的榕树高大粗壮,树冠如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气根从枝干垂下,仿佛岁月的胡须,轻轻诉说着往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长乐芹山的古榕树群中,常常能看到令人震撼的景象——许多老榕树树干内部早已中空,甚至被岁月与风雨掏出巨大的空洞,看似脆弱不堪,却依然枝繁叶茂,向着天空奋力生长。斑驳的树皮上,新生的气根如坚韧的绳索垂落,扎进土壤汲取养分,枯黄与嫩绿交织,记录着生命与时间的博弈。即便树干中心只剩薄薄的木质层,它依然倔强地输送着养分,用每一片新发的嫩叶拥抱阳光,用每一次抽枝散叶的姿态宣告生命的不屈。</p> <p class="ql-block">  这坚韧不拔的老榕树,恰似世代扎根于此的芹山村民。当地文旅的朋友告诉我:早年,芹山地处偏僻,资源有限,村民们面临着重重生活困境,就像中空的榕树般看似“伤痕累累”。但他们没有被困难打倒,如同老榕树从气根中寻找新生机,村民们凭借着一双双勤劳的手,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希望;像老榕树顽强输送养分般,用智慧与汗水盘活村落经济。特别是这几年,芹山的榕树与大量的植被给这里带来了清凉与宁静。每年夏季,城中的游客纷至沓来,当地的干部和村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商机,他们纷纷利用自家房屋,改建成集娱乐,食宿为一体的休闲场所。如今的芹山,已然成为了一处备受欢迎的旅游胜地;在这里,游客不仅能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还能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体验乡村生活的质扑与快乐。同时,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p><p class="ql-block">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古老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共融。古榕见证了芹山的过去,也将继续守望它的未来。当我漫步在芹山的小道上,触摸着古榕粗糙的树皮,感受着它蓬勃的生命力,不禁会为这份传承千年的美好而心生敬意。它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榕城人民智慧与情感的寄托,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永恒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摄影器材:大疆Action4运动相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