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短小哲理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摔碎的瓷碗》</p><p class="ql-block"> 一个卖瓷碗的老人挑着扁担在路上走着,突然一个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头也不回继续向前走。路人看到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却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么回头看,碗是碎的。”</p><p class="ql-block">哲理:失去的东西就要学着去接受,学着放下,毕竟很多事并不会因为你的悲伤就会回来,结果就会被改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小儿不畏虎》</p><p class="ql-block"> 有位妇人白天去河边洗衣服,将两个小孩丢在沙滩上玩耍。突然一只老虎从山上跑下来,妇人慌忙地潜入水里,可两个孩子还是像没事一样在沙滩上玩。最终,老虎无奈地离开了。</p><p class="ql-block">哲理: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艰难困苦,挫折磨炼,我们更需要小孩子那种看似莽撞的精神劲头,迎难而上。望而生畏,难免自伤锐气;无所畏惧,反而有望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之豚》</p><p class="ql-block"> 河里有一种鱼叫河豚,脾气暴躁,喜欢在木桥的柱子之间游来游去。一天,它不小心撞在了桥柱子上,于是它怒气冲冲,再也不肯游开。这时,有只老鹰突然飞下来,伸出利爪,一把抓住河豚,把它吞进了肚子。</p><p class="ql-block">哲理: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面对烂人烂事,保留三分冷静七分理智。凡事看得淡些,少说伤人话,少做后悔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盲人识日》</p><p class="ql-block"> 有个人一出生就双目失明,从未见过太阳。于是他就问别人,太阳是什么样子的。过了几天,盲人来到一个地方,听到了钟声响,以为那就是太阳了,结果遭到嘲笑。一天,他摸到一支箫,就把它当做了太阳,又遭到嘲弄。</p><p class="ql-block">哲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唯有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方能正确认识事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鹦鹉和乌鸦》</p><p class="ql-block"> 笼中的鹦鹉安逸,野外的乌鸦自由。鹦鹉羡慕乌鸦自由,乌鸦羡慕鹦鹉安逸,二鸟便商议互换。乌鸦得到安逸,但难得主人欢喜,最后抑郁而死;鹦鹉得到自由,但长期安逸,不能独立生存,最终饥饿而死。</p><p class="ql-block">哲理:不要盲目羡慕他人的幸福,也许那并不适合你。过好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苏格拉底的麦穗》</p><p class="ql-block"> 苏格拉底让弟子们走进麦田,只许向前走一次,选一支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总觉得前方还有更大的,一路挑挑拣拣,最后却空手走出麦田。</p><p class="ql-block">哲理:人生没有“重新选择”的按钮,最好的机会往往在患得患失中溜走。活在当下,珍惜眼前的“最优解”,比追求虚无的“完美”更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禅师与小偷》</p><p class="ql-block"> 深夜,小偷潜入寺庙,发现禅师一无所有。禅师脱下外衣说:“天凉,把这件衣服披上吧。”小偷惊愕离去。次日,禅师见外衣被整齐地挂在门口,感叹:“我真该送他一轮明月。”</p><p class="ql-block">哲理:真正的宽容不是对抗,而是用善意照亮他人内心的黑暗。有时温柔的接纳,比强硬的指责更有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鹅卵石与钻石》</p><p class="ql-block"> 沙滩上,鹅卵石嘲笑钻石:“你和我一样躺在沙里,有什么特别?”钻石沉默。后来,有人将钻石拾起雕琢,它成为价值连城的珍宝,而鹅卵石仍在沙滩上无人问津。</p><p class="ql-block">哲理:真正的价值从不靠外界定义,而在于自身的质地。耐得住寂寞,坚守内在的光芒,终会被看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骆驼与苍蝇》</p><p class="ql-block"> 骆驼穿越沙漠时,苍蝇停在它背上喊:“我帮你分担重量吧!”骆驼笑了:“你那点重量,我根本感觉不到。”</p><p class="ql-block">哲理:别高估自己在他人生命中的重要性。真正的强者无需依靠旁人的“帮助”,而弱者的“贡献”往往微不足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磨镜师与尘埃》</p><p class="ql-block"> 有人问磨镜师:“为什么镜子擦得越亮,越能照清人影?”磨镜师答:“因为我擦去的不是镜子的光,而是遮挡光芒的尘埃。”</p><p class="ql-block">哲理:人亦如镜,所谓成长,不是向外索取更多,而是不断清除内心的偏见、浮躁与执念,让本有的智慧自然显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赶路人与鞋里的沙》</p><p class="ql-block"> 赶路的人被鞋里的一粒沙磨破了脚,他愤怒地把沙甩在地上:“这么小的东西竟毁了我的行程!”沙粒回应:“决定你走多远的,往往是你如何对待微不足道的麻烦。”</p><p class="ql-block">哲理:压垮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生活中不起眼的细节,可能悄悄决定了结局的走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枯井中的驴》</p><p class="ql-block"> 驴子掉进枯井,主人见它年迈,决定填土埋井。驴子发现土落在背上时,就用力将土抖到脚下,垫高一寸。最终,它踩着堆积的泥土跳出了枯井。</p><p class="ql-block">哲理:当厄运像泥土般砸向你时,别被动承受,而要把每一份“负担”踩成向上的阶梯。困境本身,可能藏着破局的钥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两颗种子》</p><p class="ql-block"> 泥土里的两颗种子对话。一颗说:“我怕钻出地面时被虫咬,怕风雨摧毁嫩芽。”另一颗说:“我要努力向上,看看阳光,拥抱雨露。”最终,一颗在黑暗中腐烂,一颗长成参天大树。</p><p class="ql-block">哲理:恐惧是毁灭的土壤,勇气是生长的养分。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永远躲在“安全区”里不敢出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微小说:</p><p class="ql-block"> 《服务》</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前段时间,我的好友林大哥去了一趟医院。因为老林在政府部门工作了近四十年,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临近退休,自觉脑筋迟钝,还有眩晕症状。</p><p class="ql-block">挂号、看医生、交费、做脑CT等一系列动作后,他来到底楼一个窗口取药。排着队伍,好不容易轮到老林了。</p><p class="ql-block">白大褂伸出两根指头,老林想这怕是要考一考我的反应吧,是不是做什么测试呢?</p><p class="ql-block">你出“剪刀”,我就出“石头”吧!白大褂摇了摇头。</p><p class="ql-block">怎么啦?难道是叫我也要学这个动作?</p><p class="ql-block">于是老林很快就把“石头”换成了“剪刀”。白大褂又摇头。</p><p class="ql-block">要不我就出“布”吧!这下可把从政多年的老林整蒙圈了,后面还排着长队,有人催促着。</p><p class="ql-block">白大褂终于发声:“取药在二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最近,老王需要办理一套老房子的手续。资料已上交相关部门一个多礼拜了。周五上午,接到服务中心审批股电话,叫他补充一个资料交去。</p><p class="ql-block">中午,他妹妹回家把资料拍照发给了老王,老王拼命忙完工作后,打印好资料,急匆匆赶到了服务中心二楼。</p><p class="ql-block">老王突然想起,没问审批股的人,该把资料交到几楼,什么办公室。</p><p class="ql-block">审批股给他那个座机号码又根本打不进去。</p><p class="ql-block">打电话的人又说他下周要休假,可现在已经是周五下午的四点多了。</p><p class="ql-block">老王很着急,于是在服务中心的二楼询问那些工作人员。“请问您知道审批股在哪儿吗?”重复了几遍,无人应答,又对旁边的工作人员再次询问。</p><p class="ql-block">依然没有一个回音。“难道你们都是残疾人?听不见也说不出吗?”老王提高了音量。</p><p class="ql-block">“你又没排号!”一个声音答复了老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打破碗》</p><p class="ql-block">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p><p class="ql-block">少说是非,多结善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平常心》</p><p class="ql-block">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师父曰:“不着急,随时。”种子到手了,师父对小和尚说:“去种吧。”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小和尚着急地对师父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净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p><p class="ql-block">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傅报告说:“糟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师父说:“急什么,种子多着呢,吃不完,随遇。”半夜,一阵狂风暴雨。小和尚来到师父房间带着哭腔对师傅说:“这下全完了,种子都被雨水冲走了。”师父答:“冲就冲吧,冲到哪儿都是发芽,随缘。”</p><p class="ql-block"> 几天过去了,昔日光秃秃的地上长出了许多新绿,连没有播种到的地方也有小苗探出了头。小和尚高兴地说:“师父,快来看呐,都长出来了。”师父却依然平静如昔地说:“应该是这样吧,随喜。”</p><p class="ql-block">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如是,自然少烦恼。</p> <p class="ql-block">短篇小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娘》</p><p class="ql-block"> 我们全家至今都不知娘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疯了? 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 ?</p><p class="ql-block">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当众小便,村里一些男人也就常围着她转。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她几脚,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被机器绞断了左手而截肢,又因家穷,一直没能娶亲。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分长相,就动了心思,围着那疯女人转了三圈,点点头说:“嗯,不错,一看就能生娃。”奶奶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做媳妇,等她给我家传个香火后,再看情况是否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钱未花,就当了新郎。 不用说,这女子后来就成了我的亲娘。</p><p class="ql-block"> 生我的时候,娘疼得死去活来,“嗷嗷”乱叫。奶奶在房里点了三柱香,念了半天祷告。然后,两个接生婆一左一右夹住娘,强行让娘双手扒在梯档上,双腿下蹲,娘胯下还放着一个木制大脚盆,里面放着好几刀草纸和软布。接生婆不管娘能不能领会她们的意思,一个劲地叮嘱娘:“用劲,再用劲。用劲呀,疯婆娘……” 这场生产耗时7个多小时,娘就那么扒在梯档上“挂”了7小时。当娘胯下终于传来我响亮的啼哭声时,两个接生婆累得瘫在地上动弹不得,还是奶奶为我剪的脐带。而被接生婆管制了7小时的娘也因获得了解放而大哭起来。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 奶奶用一瓦罐母鸡汤犒劳了娘。那天,娘少有地、安安静静地偎坐在床上,被子上面搁着个小盆。奶奶端着一大碗鸡汤给娘说:“好好拿着,别泼了。骨头渣吐在这个盆子里,听见没有?要不听话,我就打你。”奶奶半恐吓半认真地说。娘接过鸡汤,居然点了点头。她抓起一只鸡腿,啃得满嘴流油。娘还真听话,将鸡骨头规规矩矩地吐在盆子里。那一大碗汤她吃得精光。</p><p class="ql-block"> 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不让娘拢边。不怪奶奶绝情,我们村曾发生过这样一起惨剧:有个女人嫁给我们村的一个单身汉,女人虽不是疯子,却是弱智。生下一个儿子后,竟在夜里睡觉时翻身压死了儿子,女人被男方暴打一顿后,撵出了门。 有这样的例子在前,奶奶岂敢大意?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丢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竖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了,我不会给你的。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这话时,没有半点含糊的意思。 娘听懂了,满面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我。尽管娘的奶水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大的。原来,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沼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事生非。</p><p class="ql-block">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的人家过,以后也不准来了,啊?”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惊,一团饭就在口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要……”奶奶猛地沉下脸,一下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道:“你个疯婆娘,犟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一两年,你还要怎么样?吃碗饭就走,听见没有?”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挖锄,像佘太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沉闷的暗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看看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奶奶的逼视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措,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怜巴巴地看着奶奶。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态,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奶奶的心仿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我家你会饿死的。”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踉踉跄跄地出了门,却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裕家多着哩!”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 奶奶犹豫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娘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3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将我夺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门……</p><p class="ql-block"> 娘终于走了,可走了娘的家还是没法走出贫困。我家依然过着“日愁三餐,夜愁一宿”的生活。 当然,这些我记忆之前的故事都是奶奶告诉我的。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个疯子,被你奶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奶奶生平第一次打了我,还万般委屈地抹起了泪:“小兔崽子,你娘除了生你,什么都没干,都是奶奶把你拉扯大的。你倒好,恩将仇报。早知道,就让你那疯子娘把你一起带走。” 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思念娘,她长什么样,还活着吗? 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了。</p><p class="ql-block"> 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地跑来给我报信:“小树,快去看,你娘回了,你的疯子娘回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和奶奶跟随着我追出来了。这是我有了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天知道是在哪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着我,死死地盯住我,咧着嘴叫我:“小树……球……球……”娘站起身,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一个劲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早知道疯子娘是这个样子,我思念她干啥。</p><p class="ql-block">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吧?就是你娘这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我扭头就走了。 这个疯子娘我不要了。 出人意料,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走娘后,乡亲们议论很多,奶奶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娘丢了我的面子。</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娘,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别想我喊她一声“娘”,我们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家里不能白养着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娘出去“观摩”,说不听话就要挨打。虽然真要打起来,奶奶远远不是娘的对手,可娘对奶奶噤若寒蝉,娘再疯,也知道这个头发花白、走路蹒跚的婆婆操纵着自己的“生杀大权”,千万惹不得。奶奶叫娘割草,她就割草;叫她捡柴她就去捡柴。过了些时日,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p><p class="ql-block"> 奶奶气急败坏地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活着是造粪”……奶奶正想着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火冒三丈,当着人家的面拿出根棒槌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娘,你跟老娘滚远些……”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着奶奶的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看严点就是……” 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着。我鄙夷地对她说:“草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的。奶奶瞪着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在说话?再怎么着,她也是你娘啊!”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 “嗬,你真是越来越得志了,看我不打死你。”奶奶又举起了巴掌,这时只见娘像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着自己的头,“打我、打我”地叫着。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 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其实有数啊!”</p><p class="ql-block"> 我上学不久,父亲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除混个一日三餐,每月还能赚50元工钱,家里这才稍稍缓口气,起码粮食够吃了。娘仍然在奶奶的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我羞得面红耳热,冲她挥挥手,让她走开些。娘不为所动,依然站在那里喊:“树……伞……”班上最调皮的范嘉喜还刻意模仿娘那含糊不清的叫声:“树……伞……”这一学,全班都哄堂大笑。我如坐针毡,对娘恨得牙痒痒,恨她不识相,恨她给我丢人,更恨带头起哄的范嘉喜。当他还在夸张地模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却被范嘉喜躲过了,他冲上前来掐住我的脖子,我俩厮打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个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的飞进来,一把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p><p class="ql-block">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范嘉喜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拍拍手,一脸漠然地走开。 我被娘的行为吓得呆若木鸡,甚至忘记了呼救。那天,所有老师都在校长办公室开会,对这里发生的一幕毫不知情。幸亏学校烧饭的大师傅将范嘉喜从水塘里捞了起来,那个调皮蛋冻得全身青紫,身上还有挂伤,被后来赶到的老师们送到了卫生院……</p><p class="ql-block">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智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就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娘的一双腿在泥泞的路上呼呼地、有力地往前行,将那泥浆踩得四处飞溅。我把这事跟奶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瓢碗盏砸了个稀巴烂,家里像发生了九级地震。这都是范嘉喜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着爸爸的鼻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精神病,现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费,我他妈一把火烧了房子去逑。” 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元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脑地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一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只跑进了死胡同的猎物,无助地跳着、躲着。她发出的凄厉叫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声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 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再闹就抓谁! 派出所在乡下拥有绝对的权威,范家人走后,爸看着满屋狼籍的锅碗碎片,又看着伤痕累累的娘,他突地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啊。这都是家穷惹的祸!”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大学。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侮一辈子呀!” 我懂事地点点头。 娘手里紧紧攥着一个野鲜桃。从此,我读书可以用“玩命”来形容。</p> <p class="ql-block">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却不幸去世,家里的日子更难了。恩施州民政部门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贴40元钱,我所在的高中也适当地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由于是住读,学业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炒好咸菜和青菜,然后交给娘送去。二十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记下来,她每个星期天为我送一次,风雨无阻。也真是怪,凡是为儿子的事,她一点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十多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说:“我……我摘……”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例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扑进了高考前的最后总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到学校,让老师将我喊出教室。婶婶问我娘送菜来没有,我说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婶婶说:“没有,她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岔道吧?可这条路她走了三年,照理不会错啊。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桃上。”婶婶为我请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因长在峭壁上才得以生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了一棵桃树有枝丫折断的痕迹,脚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我们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我说:“婶婶,您别吓我,我娘不会……”婶婶不容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娘啊,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要了您的命。娘啊,您怎么不答应我?您活着没享一天福啊……”娘再也不会回答我,再也听不见儿的呼唤,再也不能为我送饭送菜,我将头贴在娘冰冷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陪着我落泪…… 2003年8月7日,我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时,湖北一家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家门。我神情凛然地把这份迟来的鸿书插向娘亲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笑九泉了!娘啊……”</p> <p class="ql-block"> 《鸡蛋》</p><p class="ql-block"> 甲不喜欢吃鸡蛋,每次发了鸡蛋都给乙吃。刚开始乙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甲将鸡蛋给了丙,乙就不爽了。他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甲的,甲想给谁都可以。为此,他们大吵一架,从此绝交……</p><p class="ql-block">升米恩,斗米仇,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当你对一个人死心塌地的好的时候,久而久之,他就认为是理所当然,常常会忘记感恩这件事情。不能说这个人忘恩负义,只能说,这就是复杂的人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还乡记》</p><p class="ql-block"> 年关已近,在广州旅游的老韩,虽说己经排了三天队,可是回家的火车票实在买不到。无奈之下,只有再试试当初找黄牛买票的方法,兴许能买到车票呢,结果是警方严打票贩子,黄牛一个也见不到了。眼看年关将至,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这时,有人给他支了一招……于是,他花钱制做了一块牌,上写:我要上访。老韩举牌还未走出200米,几个便衣上来就把他给按住,浑身上下搜了一遍,老韩直哆嗦,一句:我要回家…,还没说完,就被厉声喝住,一个便衣警告老韩不许乱说乱动,搜出身份证,查明家庭地址,连夜送上火车,车上不光有人看护,还送来一个盒饭。老韩一头雾水,整夜捏着自己藏在内裤兜里的钱,口念阿弥陀佛……。到了重庆车站,又有几个人来接车,其中一个戴眼镜秘书模样的人塞给老韩一个红包,告诉老韩这是市领导的关心,让他什么都别再说了,回家好好过年。接着一辆小车把老韩一直送到家门口,街道的人惊动了,纷纷出来探视,街道书记赶上来拉住老韩的手,亲热的说:大兄弟,噍你!都是街坊邻居,有啥事不能跟街道上说嘛,这事闹的!接着又悄悄塞给老韩一个红包。</p><p class="ql-block"> 老韩昏头胀脑睡一天都没想明白,几千里远,自己咋就不用买车票直接被送到家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个老婆》</p><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东奔西忙,使丈夫根本忘记了她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老婆中选一个陪伴自己旅行。商人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四个老婆,第一个老婆说:‘你自己去吧,我才不陪你!’第二个老婆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心甘情愿地当你的老婆,我才不去呢?’第三个老婆说:‘尽管我是你的老婆,可我不愿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个老婆说:‘既然我是你的老婆,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跟着你。’于是商人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旅行!”</p><p class="ql-block"> 最后,释迦牟尼说:“各位,这个商人是谁呢?就是你们自己。”</p><p class="ql-block"> 这则故事里,第一个老婆是指肉体,死后还是要与自己分开的;第二个老婆是指财产,它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活时两个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道扬镳;第四个老婆是指自性而言,人们时常忘记它的存在,但它却永远陪伴着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病》</p><p class="ql-block"> 无数次进了医院,病是老毛病,单位、邻居、朋友见惯不惊,没有几个来看望他的,很是落寞。</p><p class="ql-block"> 这次,他有不祥的预感,住院才不几天,人们就络绎不绝的来看望他。有单位的领导、同事,有邻居、朋友,有些过去从不来往,甚至很少说话的人也来了。大家都是大包小包的拿着,鲜花、水果、各种包装精美的营养品堆了一病房。大家还都说着同样的安慰话,连医院领导也亲自过来问长问短,医护人员从未有过的热情周到,更使他惶恐不安。他喃喃自语,看来这回是真的不行了!看望他的人愈是宽慰他,他愈是心冷……很快,在外地工作整年很难回家的儿子也都赶了过来,事情不是明摆着的吗? 他拉着儿子的手,绝望的问:“儿啊,你老实告诉我,我还有多少日子?”儿子俯下身,轻轻说:“爸,你说什么呢?没事的!院长都说了,你身体无大碍,再住几天就可以回家了。”他情绪更糟,不能自抑:“儿啊,你不要再骗我了!这次这么多人来看我,你那么忙都专程赶回来了,我一定是大限到了,活不了几天了!”儿子笑了笑,在他耳边轻轻地说:“爸,我调回本市当市委书记了。” 妈的个巴子,我还以为老子要死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镶牙》</p><p class="ql-block"> 儿子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较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可是令医生非常失望的是,这个看似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医生拗不过母亲,同意了她的要求 。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后再准备来镶牙。</p><p class="ql-block"> 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花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正当他们义愤填膺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不过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非常节俭的人,我不想让她不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寻找快乐》</p><p class="ql-block"> 一个年轻人为寻找快乐来到一座禅院,询问老禅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老禅师指着后院说:“你先帮我在空地上种上花吧!等花开了,我就告诉你.”</p><p class="ql-block"> 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在一边,找来工具,开始翻地,撒种。他辛勤劳作,精心呵护,数月后的一个早晨,满园的鲜花竞相开放,芳香四溢.年轻人站在花丛中情不自禁唱起歌来.</p><p class="ql-block"> 老禅师走过来说:“孩子,你快乐吗?”年轻人高兴的说:“快乐极了!”</p><p class="ql-block">老禅师接着说:“快乐就是这样,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标努力奋斗时,它就会在你心中滋生,你也就会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龟换美酒》</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元年,诗人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他在长安没有一个朋友,就孤身一人住在小客店里。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浏览,碰见了著名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极为景慕,这次偶然相逢,就亲切地攀谈起来。他向李白要新作的诗看,当他读完《蜀道难》时,惊讶地对李白说:“看来,你就是天上下凡的诗圣呀!”</p><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贺知章邀请李白去饮酒,在酒店刚坐下,才想起身边没有带钱。他想了想,便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做为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贺知章仰面大笑说:“这算得了什么?我记得你的诗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p><p class="ql-block"> 两人都能喝酒,直到大家微醉时才告别。后来,贺知章向皇帝推荐李白,皇帝也已久闻李白大名,于是就任命李白为翰林学士。</p><p class="ql-block"> 后来贺知章去逝,李白独自对酒,怅然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p><p class="ql-block">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p><p class="ql-block"> 唐·李白</p><p class="ql-block"> 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p><p class="ql-block"> 其一</p><p class="ql-block">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p><p class="ql-block">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p><p class="ql-block">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p><p class="ql-block">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p><p class="ql-block"> 其二</p><p class="ql-block"> 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p><p class="ql-block"> 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p><p class="ql-block">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p><p class="ql-block"> 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p><p class="ql-block"> 贺知章金龟换酒与李白畅饮,后人引为旷达酣饮、倾心结交的典故,宋代刘望之《水调歌头·劝子一杯酒》词中云:“谪仙人,千金龟,换美酒。”自古就有酒徒脱衣沽酒的佳话,汉代司马相如带卓文君刚回成都时,没钱买酒,脱下鹔鸘裘作价换酒,夫妇尽欢同痛饮。晋代元孚将皇帝颁赐近侍的冠饰金貂用来换酒,为有司所弹劾,幸亏皇帝饶恕了他,未加治罪。唐代官员按品级朝廷颁赐鱼袋,袋上以金银等制成金龟作饰物,三品以上官员为金饰,四品、五品分别用银、铜饰。贺知章为秘书监,得佩金龟,他以金龟换酒,追究起来是犯法的,为了喝酒也就顾不得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痛快饮酒,贺知章还是囊中常备酒钱的,以免再出现金龟换酒的尴尬事发生。有一次,贺知章出外游赏,见到袁氏别墅林秀宗清,尽管与袁氏不相识,他还是私自进去游览赏玩,并说不用愁坐久了没酒喝,我口袋里有的是钱。贺知章为此写有《题袁氏别业》诗:</p><p class="ql-block">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p><p class="ql-block"> 莫谩愁沽酒,曩中自有钱。</p><p class="ql-block"> 这诗成为贺知章时时口袋里备钱买酒喝的佐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