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南广东梅州游-泉州

勇乐

<p class="ql-block">  离开福州我们便进入了泉州。泉州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我们最先来到崇武古城。崇武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江夏侯周德兴经略海防时为抵御倭寇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丁字形石砌古城。</p> <p class="ql-block">  崇武古城<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墙蜿蜒,</span>城上烽火台犹存,城下惠安石雕栩栩如生,展现了闽南海防的历史风貌。</p> <p class="ql-block">  古城墙全部由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围长2467米,内砌宽4米的跑马道二或三层。墙上有上千的墙碟、箭窗等。</p> <p class="ql-block">  嘉靖四十一年八月,戚继光奉命率军入闽剿倭。从此戚继光指挥“戚家军”<span style="font-size:18px;">多次</span>迅速痛击侵犯倭贼。为纪念抗倭英雄后人在这里立起戚继光塑像。</p> <p class="ql-block">  古城内外有30多处始建于宋、明、清的宫庙庵堂等古建筑遗存,如宋建的诚应庙,明建的关帝庙、天妃宫等,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的古迹群。</p> <p class="ql-block">  崇武海岸被誉为“中国八大最美海岸线”之一,区内有长达28.8公里的曲折海岸线。</p> <p class="ql-block">  崇武古城处于东海和南海两个不同性质海域的交界处。在崇武古城的东南角矗立着刻有"东海南海气候分界线"石碑。</p> <p class="ql-block">  崇武古城是惠安女的主要聚居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惠安石雕是南派石雕的代表,和惠安女服饰一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  离崇武古城6公里的地方有个惠女风情园。</p> <p class="ql-block">  风情园位于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金山仔,是“惠安女民俗村”,也是惠安女原始发源地和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  风情园内设有惠女民俗馆,展示惠安女历史文化、服饰、手工艺品、劳作农具、生活家居用品等。</p> <p class="ql-block">  在园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360度海景眺望台、观海亲水栈道等众多浪漫打卡点。</span></p> <p class="ql-block">  浪漫旖旎的滨海风光,其礁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千奇百怪。</span></p> <p class="ql-block">  泉州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和东南沿海重要文物古迹。</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拥有千年历史的寺庙,寺内东西塔凌空对峙,是泉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主体建筑群以中轴线为骨干,自南至北依次分布着照壁“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等建筑,大殿和戒坛两侧有庑廊,东区有檀樾祠等,西区有功德堂等。</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又称紫云大殿、百柱殿,是寺中主体建筑。</p><p class="ql-block"> 殿内正中供奉毗卢遮那佛,两旁有五代增塑的四尊大佛,合称五方佛。</p> <p class="ql-block">  藏经阁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00多卷,还保存有从盛唐至民国的历代文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楼下为寺僧念经礼佛处。</span></p> <p class="ql-block">  甘露戒坛始建于宋,明末重建,与北京戒台寺、杭州昭庆寺并称中国三大戒坛。</p> <p class="ql-block">  东塔为镇国塔,仿木结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高48.27米,每层外壁雕刻16尊佛像。</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东塔附近影壁。</p> <p class="ql-block">  西塔为仁寿塔,仿木结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高45.06米,每层交叉雕刻金刚力士等。</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门前是著名的泉州西街,始于唐开元年间,距今超1300年。</p> <p class="ql-block">  到了泉州一定要看看洛阳桥。洛阳桥又名万安桥,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等造桥技术。</p> <p class="ql-block">  它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始</span>建于1053年,历时6年零8个月完工,以后历代均有修缮。</p> <p class="ql-block">  桥长834米,宽7米,桥墩46座,桥孔47道,金刚墙4座,桥依托中部一自然小岛(中洲)而建。</p> <p class="ql-block">  聪明的中国先人采用“激浪涨舟,浮运架梁”的方法,利用水涨船高的原理,在退潮时,用木浮排将石材运送至两个桥墩之间的恰当位置,涨潮时,水面将浮排和石材整体托起,调整安放至桥墩,再待退潮时将浮排移走,完成桥面大条石的安放。</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利用牡蛎附着力强、繁殖快的特性,在桥基上养殖牡蛎,牡蛎外壳与石块紧密相连,把桥基和桥墩牢固地胶结成一个整体,起到了加固桥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桥墩全部采用筏形基础。</p> <p class="ql-block">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p> <p class="ql-block">  它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自唐代以来,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名山。</p> <p class="ql-block">  老君岩坐落于古泉州城中轴线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整个石像由一整块天然花岗岩石雕刻而成,高5.63米,宽8.01米,厚6.85米,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子造像,被誉为“老子天下第一”。</p> <p class="ql-block">  孔子一生中多次问礼老子,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称之为先生。 儒道两家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元元洞天是清源山三十六洞之一,因外形似倒扣元宝得名“招财洞”,兼具道教文化与自然奇观特色。</p> <p class="ql-block">  山中现存摩崖石刻600多方。</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最后遗墨"悲欣交集"。</p> <p class="ql-block">  介绍弘一法师的浮雕"念佛不忘救国"。</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的石刻坐像。</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弘一法师的弟子们在清源山弥陀岩西侧兴建“弘一大师之塔”,塔内安放着大师的舍利子,供后人瞻仰。</p> <p class="ql-block">  泉州晋江市沿海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华侨村-梧林传统村落。</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清末民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梧林传统村落背靠石鼓山,面临梧垵溪,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清末梧林村开始有人旅居海外,从20世纪20年代起,海外华侨回乡“起大厝”蔚然成风,他们陆续建起一座座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筑风格逐渐出现多元化。因此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称。</span></p> <p class="ql-block">  梧林传统村落主要景点有朝东楼、五层厝、德鑨楼、顺意楼、侨批馆、修养楼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 朝东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旅菲律宾华侨在梧林建造的第一栋西式洋楼。外部采用古罗马式建筑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拜占庭式圆屋顶、雕花窗。内</span>部则是沿袭闽南大厝的传统空间构造。</p><p class="ql-block"> 朝东楼已被开辟为“梧林·记忆”主题的侨史馆。</p> <p class="ql-block">  朝东楼里展有梧林古村落的村史。</p> <p class="ql-block">  梧林古村落辖区户籍人口1800多人,海外侨胞有1.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乡。</p> <p class="ql-block">  德鑨五间张<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932年,是典</span>型的闽南官式大厝。白石壁脚之上,墙体由红砖砌成,屋顶为燕尾脊,极具闽南特色。古厝门面的砖雕、木雕、石雕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德鑨三间张</p> <p class="ql-block">  五层厝是座五层楼高的建筑,主人同是蔡德鑨,建筑呈毛坯房的样子。因为宅子建造于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之时。此楼主体结构完工后,蔡德鑨毅然捐出所有装修资金,支持抗战。</p> <p class="ql-block">  侨批馆又称旧学堂,里面放着一封封侨批。侨批是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间的书信和汇款的统称。</p> <p class="ql-block">  侨批馆内的一封封侨批,记录了华侨们在外打拼、心系故土的家国情怀。</p> <p class="ql-block">  修养楼俗称“枪楼”,建于1934年,是三层碉楼。位于村落的平缓地带,视野开阔,是绝佳的“瞭望楼”。</p> <p class="ql-block">  德兜宅</p> <p class="ql-block">  忠怀楼</p> <p class="ql-block">  梧林传统村落核心保护区为58幢闽南官式古大厝、10幢番仔楼、11幢洋楼与多幢现代民宅等136幢各式古建筑,占地176亩。</p><p class="ql-block"> 梧林传统村落是闵南极具特色的景点,很值得前来游览。</p> <p class="ql-block">  安平桥离梧林传统村落只有半小时车程。 我们慕名来到这座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p> <p class="ql-block">  安平桥又称"五里桥",建于1138年-1152年,历时14年。东西走向,全长约2255米,桥面宽2.9-4米,条石铺就,两侧护以花岗岩栏杆。</p> <p class="ql-block">  穿过望高楼我们走上这座名桥。</p> <p class="ql-block"> 因维修我们只在桥上走了一小段便返回了。</p> <p class="ql-block">  泉州这座东海南海交汇处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城市里,很多人出海捕渔、在东南亚等地打工……,形成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多种宗教在此交融。</p><p class="ql-block"> 泉州又是“闽南美食天堂”。街头巷尾弥漫着食物的香气,人们享受着美食带来的生活乐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在游览中逐渐理解泉州是一座"半城烟火半城仙"的美好城市。</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