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书信系列2

朱丽仙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先生:</p><p class="ql-block"> 见字如面,展信舒颜。写信的念头起了又灭,灭了又起。自知才浅,怕书不成字、词不达意;更知人性,无谓纠缠、终是枉然。但最后还是决定提笔写下这封信,是给你,更是给我自己,是对这短暂2个月时间里心路历程的一种记录,因为我知道它们终归会破碎、风化在时光的烟尘里。</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缘分有坐标和隐喻的话,那2024年的情人节便是起点。那天除了可笑地把自己喝多了之外,便是意外地加上了某人的微信,还意外地聊上了天。我真的不知道就是这么个极其平常又微不足道的举动,会影响我如此的深。</p><p class="ql-block"> 我也明白,问题的根源在我自己,与你无关。你的生活犹如你的个性,理性、平和、克制,是我不恰当地把内在情感的缺失,投射到了你的身上。你自始至终边界感都很好,态度也很清晰,没有任何的暧昧不清,对此我既感佩又苦涩。</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份决然的态度,让我心有不甘,所以抗拒承认这个事实,进而耗费太多的能量在这里纠缠。这两个月对我来说,漫长的有点儿不真实,每天都在数日子,“今天是第7天忍住不联系”“已经11天了”,最长的一次是自己坚持了14天,所以当有一天读到玛吉.尼尔森“无论如何,我不再数日子”的句子时,瞬间被击中,深深地共鸣了。就这样,我尝试让自己减少联系频次、克制分享欲望、缩短每次聊天的内容,而把多余的情感投注、宣泄在了写作上。</p><p class="ql-block"> 打开“美篇”上的个人主页,14篇文章,有11篇是在这两个月之内写的,这些文章仿佛是一张心灵地图,里面蕴含着许多线索:想把身边的美好分享与你时,我写《在福州有一种春信叫“落叶纷飞”》;为了拉进彼此的距离,我写童年的回忆《消失不见的“放学路上”》;每天最容易不受干扰地胡思乱想时段,便是上下班通勤的路上,就写了《雨中骑行》;记得你说过,我给你的印象是蓝色,所以有了《假若我爱上一种颜色,那必定是蓝色》;我渴望能得到回应,所以给一场特奥活动稿拟的标题是《回应,就像阳光》;因为得不到回应而陷入自我怀疑时,我写《女性不是必须美,而是可以美》;想念难抑时,我写书评《我把想念你,写进春风里》《以恋爱的方式,与万物保持联系》;与其说是写《无边春色入画来》更像是无边思念入梦来;当反醒自我时,读了毛姆的经典爱情小说《面纱》,借由女主凯蒂的经历与觉醒,给我以启发与鼓舞,于是有了《面纱之下,人性如斯》……</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些文章的总阅读接近10万,这对我而言是个意外的礼物与收获。</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会停止想你。到那天时,遇见你,也将成为一份礼物。</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