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巅·看江城(边走边拍之)——2025年6月8日拍摄于重庆市渝中区世贸大厦顶楼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渝中区</b></p><p class="ql-block">重庆市辖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属重庆主城九区之一。地处在长江、嘉陵江交汇地带,由于两江环抱,形似半岛,又名<b>渝中半岛</b>。幅员面积23.24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渝中区,因地处重庆市中心城区中心而得名,古为巴国都。1955年11月,区境改称市中区。1995年3月,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浓缩了<b>山城、江城、不夜城</b>的精华,展现着“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的魅力神韵,在老重庆人心中“<b>到渝中才是进重庆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文名 渝中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外文名 Yuzhong District</b></p><p class="ql-block">别名 恭州、渝州、市中区</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代码 500103</p><p class="ql-block">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p><p class="ql-block">所属地区 中国重庆市</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 长江上游地区、川东平行岭谷</p><p class="ql-block">面积 23.71 km2</p><p class="ql-block">下辖地区 11个街道</p><p class="ql-block">政府驻地 七星岗街道管家巷9号</p><p class="ql-block">电话区号 023</p><p class="ql-block">邮政编码 400010</p><p class="ql-block">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p><p class="ql-block">人口数量 57.6 万(2023年常住人口)</p><p class="ql-block">著名景点 解放碑、朝天门、洪崖洞、若瑟堂山城巷、十八梯等</p><p class="ql-block">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p><p class="ql-block">火车站 重庆站</p><p class="ql-block">车牌代码 渝[36] </p><p class="ql-block">地区生产总值 1631.3 亿元(2023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周昭王二十四年(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建立巴国,属巴国江州地域,较长时间为巴国国都所在地。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国。两年后,以巴国地置巴郡,属巴郡江州县地域,为巴郡和江州治所所在地。从汉代至清代,先后属江州县、垫江县、巴县地域。其中,从北周武成三年(561年)~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巴县地域历时1368年。历为郡、州、路、府、省、县治所所在地。其中,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洪武四年(1371年),为大夏国国都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年),国民政府在巴县城区正式设重庆市,区境属重庆市地域。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重庆市下设5个区,第一至第四区在今渝中区境。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重庆市下设12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重庆市下设17个(陆上)区和1个水上区,第一至第八区和水上区的一部份在今渝中区境。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八区在今渝中区境。在此期间,区境一直是市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50年6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原重庆市第一区至第七区命名为第一区。1955年11月,第一区改称市中区。1995年3月,将沙坪坝区大坪和化龙桥街道划入市中区,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风景名胜</span></p><p class="ql-block"><b>解放碑</b></p><p class="ql-block">解放碑位于重庆渝中区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原名“抗战胜利纪功碑”,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家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洪崖洞</b></p><p class="ql-block">洪崖洞位于重庆渝中区沧白路旁,面积4.6万平方米,以“吊脚楼”风貌为主体,依山就势,沿崖而建,体现了“山城”独有特色。[10]</p><p class="ql-block"><b>湖广会馆</b></p><p class="ql-block">湖广会馆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建于乾隆二十四年。占地面积8561平方米,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是中国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11]</p><p class="ql-block"><b>重庆人民大礼堂</b></p><p class="ql-block">重庆人民大礼堂位于人民路学田湾,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也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p><p class="ql-block"><b>中山四路</b></p><p class="ql-block">中山四路位于上清寺,包括特园(民盟创始人鲜英的公馆)、桂园(签订双十协定的地点)、周公馆、戴公馆(戴笠的公馆)、张骧公馆、国民政府总统府旧址。</p><p class="ql-block"><b>红岩村</b></p><p class="ql-block">红岩村位于化龙桥街道。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设于红岩村。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在此生活、工作,历时8年,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b>罗汉寺</b></p><p class="ql-block">罗汉寺位于渝中区民族路,始建于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是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佛教寺庙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佛教协会驻地。</p><p class="ql-block"><b>李子坝公园</b></p><p class="ql-block">李子坝公园又名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位于轨道李子坝站旁,包含高公馆、李根固旧居、刘湘公馆、国民参议院旧址、交通银行学校、金库旧址。</p><p class="ql-block"><b>若瑟堂</b></p><p class="ql-block">若瑟堂位于渝中区若瑟堂巷1号,仿哥特式砖木结构建筑,重庆及川东一带最大的教堂,重庆教区的主教座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是重庆市(省)级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山城巷</b></p><p class="ql-block">山城巷被称为重庆的“建筑博物馆”,这里有建于明朝初年的老城墙,有清末重庆开埠时期修建的外国领事馆和教堂,也有抗战时期的吊脚楼、四合院、防空洞以及海派风格的石朝门建筑,还有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间修建的学校、居民住宅,是重庆现存不多的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原生民居建筑聚集地。</p><p class="ql-block"><b>十八梯</b></p><p class="ql-block">十八梯的来历,大概是在明朝的时候,这里本来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这口井里的水,这口水井距离居民的住处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们把这里称作“十八梯”。</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重庆是入川门户,陆路水路两栖交通便捷,往来商贾也多在此停留中转,因此彼时下半城至朝天门一带是繁华之地。此时,十八梯至上半城一带相对偏僻,军队教场设立在附近,现复旦中学的大门位置,便是那时教场军营门口所在地。随着商贸繁荣,人们也开始在上半城安居乐业,十八梯作为连接上下半城的通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