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日醉一生

渔歌

<p class="ql-block">绍兴,古称会稽。</p><p class="ql-block">绍兴离杭州很近,大约55公里,地铁相通。来过绍兴多次,也记不得前一次来是何时了,只记得每次来都兴趣盎然。</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6日,我再次来到绍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昂桑湖古纤道</b></p> <p class="ql-block">这两个字念什么?这叫什么湖?瞧,估计再有文化的人,来到绍兴都得夹紧点尾巴吧?</p><p class="ql-block">(这两个字目前的汉字库里没有,就以同音字替代)</p> <p class="ql-block">导游告知,这两个字念音“昂桑”,昂桑湖。</p><p class="ql-block">尽管来过绍兴多次,但昂桑湖从没有来过。昂桑湖是绍兴平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位于绍兴市北部灵芝街道林头村至七里江村之间,始建于明代,兼具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态价值。</p><p class="ql-block">昂桑湖吸引世人眼球的并不是它的景色,而是湖上的那条古纤道。这条古纤道是1621年始建,1642年完工,距今已有400余年了。</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插着的这些竹竿围起来的水域,养殖着为采集珍珠的淡水蚌。</p> <p class="ql-block">昂桑湖古纤道最经典的三个地点为避风塘堤、石桥群及古石亭。这些建筑群展现了明代水利工程智慧与江南水乡特色,包含保存完整的石构建筑与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走在昂桑湖的古纤道上,我脑海里一直有一个问题。古人为了在昂桑湖里行船拉纤,修了这条古纤道。这肯定有它的道理。而我的问题恰恰是,为什么在昂桑湖行船需要拉纤呢?是为了提高行船速度吗?</p> <p class="ql-block">1982年9月份的一天,我乘船从重庆到南京,途径三峡。在巫峡和西陵峡之间的某一段江面上,亲眼看见了纤夫拉纤。大约有7、8个纤夫,为一条看上去并不大的船拉纤。</p><p class="ql-block">长江水流湍急,船逆水而上。对逆水而上的船来说,纤夫拉纤是必须的。没有人造的纤道,纤夫们走在长江边的乱石上,赤身裸体,几乎一丝不挂,身上仅有的一点布料,都垫在了肩膀和纤索之间。看上去纤夫们非常吃力,前倾的身体与地面的夹角几乎小于30度,多位纤夫的手触到了江边的石头。尽管相隔有一点距离,依然能听见纤夫们发出的低沉而有力的节奏声 …… 这幅画面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川江号子”也长时间成为我爱哼唱的歌。</p><p class="ql-block">而当我第一次听到《纤夫的爱》这首歌时,不禁哑然失笑。</p><p class="ql-block">记得曾读过一位外国记者写的一篇关于长江纤夫的文章。文章中说:在拍摄长江纤夫拉纤过程中,他握着摄影机的手不停地颤抖…… 文章中还有一句话也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是一个民族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昂桑湖已经没有了纤夫们的身影,长长的古纤道静静地卧在水中。即使还有纤夫,我想,也绝不会有长江三峡里的纤夫们所带给我的那种惊心动魄,刻骨铭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昂桑湖风和日丽,云淡风轻,这里应该是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苦楝花</b></p> <p class="ql-block">绍兴有一棵苦楝树,近来成了打卡热点。</p><p class="ql-block">仓桥直街和府山横街交叉口有一座小桥,桥上可以看到这棵苦楝树,苦楝花开得正盛。都说苦楝花开,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来临。</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边小街,可以走近这棵苦楝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书圣故里</b></p> <p class="ql-block">书圣故里,顾名思义,是书圣王羲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书圣故里,指的可不仅仅是王羲之的故里,它指的是包括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四街六巷之间的一大片街区,这片街区里散落着很多名胜古迹,是绍兴文化密度最高的一片街区。例如,蔡元培故里就在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来过绍兴多次了,去过东湖,兰亭,大禹陵等等,而最吸引我的,是绍兴浓重的江南水乡韵味。</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的洗墨池</p> <p class="ql-block">题扇桥</p> <p class="ql-block">传说在这座桥边,王羲之为一位妇人题写扇面。</p> <p class="ql-block">双桥连洞景观</p> <p class="ql-block">看见一位妇女在小河里涮洗拖把,觉得很有烟火气,便拍了下来。回到家才发现,这位妇女不是在涮洗拖把,而是在涮洗衣服。</p><p class="ql-block">这种洗衣服的方式,还是第一次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爷爷书店</b></p> <p class="ql-block">“老爷爷书店”是一家门面不大,且“不修边幅”的书店。</p> <p class="ql-block">在看手机的人远多于看纸质书的人的今天,“老爷爷书店”屹立不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听过的一位绍兴朋友讲的“故事”。他说:全国最有文化的省份是浙江,浙江最有文化的地区是绍兴,绍兴最有文化的村庄是他的老家,老家村庄里最有文化的人是村里的一位教书先生。不过,这位教书先生时不时会有错别字需要我的爷爷来指正。</p> <p class="ql-block">木心说:无骨的江南是苏州,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说实话,我吃不准他的“骨”是指什么。<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只是觉得,如果把木心说的“骨”字,仅理解为是指绍兴所出现过的众多名人义士,就粗浅了。这个“骨”字,给了我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而我喜欢这种感觉,这是把苏州与绍兴相比较后,而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真实存在。只要你去过苏州和绍兴,就如同真实的触摸过,相信你能体会到这种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都是江南水乡,绍兴和苏州确有不同。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绍兴。仅就饮食而言,苏州让我想到的是“甜”,绍兴让我想到的是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得不说,木心对很多事物的描述,精准到位,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span></p><p class="ql-block">绍兴,绍兴,说不尽的绍兴故事,理不清的绍兴情怀。热酒冷碟,醉虾糟鸡臭豆腐……真想醉在绍兴黄酒里,任耳边萦绕委婉典雅、缠绵悱恻的越剧曲调 …… 就别醒来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