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渴望有“中华父亲节”

老庞

<p class="ql-block">各位朋友:</p><p class="ql-block"> 上个月,我对从美国舶来的“母亲节”发表了感言,今天对美国舶来的“父亲节”再说几句,主要是想呼吁政府设立本土父亲节、母亲节,强化“孝亲敬老”传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你能支持吗?</p><p class="ql-block"> 庞戢武(82岁)书</p><p class="ql-block"> 2025.6.13</p> <p class="ql-block">  中国节 情真切</p><p class="ql-block"> ——对“父亲节”的展望</p><p class="ql-block"> 四川达州.庞戢武</p><p class="ql-block"> 5月10日我对舶来的“母亲节”写过一篇文章,今天想对舶来的“父亲节”再发表一点感言。</p><p class="ql-block"> 一、舶来的节不亲切</p><p class="ql-block"> 从日历上看,6月15是父亲节,这个“父亲节”与那个“母亲节”一样,也是美国的舶来品。</p><p class="ql-block"> 一些中国人,在人云亦云地过这个节日,但这个节日的来历,不是大家都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个父亲节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由美国人布鲁斯·多德夫人为纪念其父亲威廉·斯马特的付出而倡导设立的,当初就定为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p><p class="ql-block"> 不知大家发现没有,大多数中国民众并不喜欢过这样的洋节,大家总觉得这些洋节过起很憋屈,不如过自己的中国节亲切。但是,日历上又明明摆着的,做个样子勉强过一过,或只好视而不见,让它默默地过去。</p><p class="ql-block"> 二、设立中华父亲节迫在眉睫</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这个尊重传统,崇尚礼仪的伟大国度,就通常的意义上讲,父亲节是向父亲表达感激和尊重的时刻,也是弘扬家庭美德的节日。旨在引导人们重视和关注父亲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和贡献,同时也提醒父亲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角色和责任,这对于有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华夏儿女来说弥足珍贵,也是对父亲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和希望。</p><p class="ql-block"> 如果我们有了自己本土的父亲节、母亲节之类,就更加强化了“孝亲敬老”的光荣传统,将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结合得更好,人民就更加有信仰,民族更加有希望,国家更加有力量;就能更有力地抵御西方的文化渗透,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能力。</p><p class="ql-block"> 三、曲折的历程</p><p class="ql-block"> 据资料记载,1945年8月6日,为纪念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人,颜惠庆、袁希濂、陈青士、梅兰芳等十位社会名流在上海《申报》刊文《八八父亲节缘起》,倡议以“爸爸”的谐音即8月8日作为中国父亲节。</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又有上海名流潘公展、李石曾、宋汉章、王晓籁等数十人联名向民国政府请求,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该请求获得民国政府批准,每年的8月8日遂成为当时全国性质的法定“父亲节”。</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民国政府内部腐败和忙于内战,一直没有精力组织父亲节的庆祝活动,当时的父亲节只能成为一个口号。</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如今社会上对于设立中国人的父亲节(母亲节)要求迫切,不少人对其日期的确定也积极荐言,主要有以下四种建议:</p><p class="ql-block"> 一是,建议以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父亲节;二是,建议以黄帝诞辰日(农历三月初三)为父亲节;三是,建议以伏羲诞辰日(农历五月十三日)为父亲节;四是,建议以公历8月8日为父亲节(据说台湾省是以这个日期为父亲节的)。</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这些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纷纷建议,设立全国性的父亲节。但至今,我国政府还没有正式表态。</p><p class="ql-block"> 四、要求与展望</p><p class="ql-block"> 个人认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政府应设立我们自己的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在日历上,取消那些诸如情人节、愚人节、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等之类的洋节,使中国人民正二八经地都过上自己那味道纯,趣味浓,情真意切的本土节日,传承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行动上落实和践行在十九大习主席所指示的“说中国话、吃中国食、穿中国衣、用中国货、过中国节”的理念 ,为抵御西方文化渗透,增强文化自信,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坚实,为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2025.6.1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