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药的骗局

奔梦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社会阴暗的角落里,一些不法分子研制出一种名为“迷幻药”的药粉,其能使人神志恍惚。那些携带迷幻药行骗的骗子,只需轻轻拍人一下,或是对着目标喷一口带着药的香烟雾,便能让受害者糊里糊涂地听从任何指令。受害者会乖乖交出身上所有现金,甚至如实告知银行卡密码,对骗子言听计从。</p><p class="ql-block"> 某中学的李老师,就不幸遭遇了这样的骗术。</p><p class="ql-block"> 那天清晨,李老师怀揣着银行卡,准备去银行取些钱周转。当他刚走到街口的岔道边,正要转向去银行的路时,冷不丁有人跟他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您好啊!”李老师抬头,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黄发青年正笑容满面地看着自己。</p><p class="ql-block"> “您好!”李老师稍作停顿后,客气地回应。</p><p class="ql-block"> “老师,我是您的学生呀!咱们都好些年没见了。”黄发青年彬彬有礼地说道。</p><p class="ql-block"> “哦,你现在在哪儿发展呢?”李老师再次打量这个似曾相识却又印象模糊的黄发青年,脑海中如闪电般搜索着曾经教过的学生,可怎么也想不起他究竟是谁。不过李老师倒也没觉得奇怪,毕竟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送走的学生不计其数,记不起来也在情理之中,他便也不好多问。</p><p class="ql-block"> “老师,高中毕业后我就出去打工了,在深圳一家公司上班快五年了。老师肯定不记得我了,今天刚回来,没想到在这儿碰到您,我可太高兴了!”黄发青年说着,热情地伸出双手,紧紧握住李老师的手。</p><p class="ql-block"> “是啊,时间太久了,我确实记不清你是谁了。你们年轻人,外面天地广阔,好好闯荡吧!”李老师微笑着说道。</p><p class="ql-block"> “老师,说起来真惭愧,当年我贪玩,没用心学习,加上家庭原因,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实在是辜负了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黄发青年满脸感慨。</p><p class="ql-block"> “唉,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也别太自责。如今社会开放,只要你有上进心,做什么都有前途。”李老师安慰道。</p><p class="ql-block"> “没错,老师说得对。李老师您一直是我最敬佩的好老师,当年您可是学校教得最好的老师。我虽然不争气,但在您的教导下,还是学到了不少有用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在工作中还真派上了用场,取得了一定成绩。我特别感激您和其他教过我的老师。今天有幸遇到您,无论如何,我都得请您吃顿饭,老师可千万别拒绝啊!”黄发青年边说,边拉着李老师往对面饭馆走去。</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再三推辞无果,只好答应。进了饭馆,黄发青年点了一桌丰盛的饭菜,要了一瓶老土酒,和李老师边吃边聊。三杯酒下肚后,不知是酒劲太猛,还是另有原因,平时酒量尚可的李老师竟醉倒了。</p><p class="ql-block"> 两三个小时后,李老师才缓缓醒来。他摇了摇依旧晕乎乎的脑袋,费力地睁开迷迷糊糊的醉眼,不禁惊叫道:“啊!我怎么睡在这儿!”李老师望着湛蓝的天空,自言自语。他急忙起身,带着疑虑的目光迅速扫视四周,这才发现自己身处一片坟山,而自己正躺在一个狭窄的坟旮旯里。他顿时冷汗直冒,毛发竖起。李老师努力回忆之前的情景,整个人都呆住了。他不敢相信,难道撞鬼了?不可能啊!难道是遇到骗子了?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口袋里空空如也,早上还揣着的银行卡已不翼而飞。李老师又惊出一身冷汗,顾不上许多,急忙跑到街口,又三步并作两步冲进银行。一查,银行卡里的 8000 元现金在两小时前已被取走。李老师如遭雷击,呆若木鸡,全身瘫软无力。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被一个冒充学生的人给骗了,可他压根儿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勉强拖着蹒跚的步伐,缓缓回到家中。</p><p class="ql-block"> 晚上,家人们回来后,发现李老师把自己反锁在三楼卧室里,叫了半天没反应。撞开门后,只见李老师蜷缩在卧室墙角,正瑟瑟发抖。众人问了好一会儿,才知晓李老师被骗的全过程。李老师昏睡在坟旮旯,很可能并非仅仅因为那三杯酒,极有可能是黄发青年给他下了迷幻药。</p><p class="ql-block"> 骗子的身影隐匿在生活的各个角落,犹如潜藏的暗礁,稍不留意,便会让你触礁翻船,防不胜防。在此,郑重告诫每一个人,务必时刻保持警惕。在与人交往接触时,多一份谨慎,多一分留心,切不可掉以轻心,不要轻信他人,唯有如此,方能避免踏入骗子设下的陷阱,免受欺骗之苦。</p><p class="ql-block"> 2014 年 3 月 22 日于黄泥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编后絮语:这篇故事的灵感,源自黄泥塘租房区邻里间的一次闲聊。那些在茶余饭后、晾衣收被时不经意间吐露的只言片语,拼凑出一个令人唏嘘的真实事件。故事中的受骗者,是邻居们熟识的一位老师——平日里温文尔雅、备受敬重的教书人,却在现实的暗流中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波折。我将这些零散的讲述重新梳理、润色,试图还原事件的全貌,也希望能借此引发更多人的思考与警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