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章要点:如果贡嘎山即昆仑山,不周山即瓦屋山,你会被震撼吗?那些看似光怪陆离的上古神话,其实并非虚拟,似乎正在被我们复位,还原其本来真相。</p> <p class="ql-block"> 第十六章:寻找古神话中的不周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上古神话中,不周山是一座十分独特的山,它是连接天宫的天梯,根据《山海经.大西荒经》给出明确地理坐标,以及环境描述。读过山海经的人,会齐刷刷地把视角投向了瓦屋山,它与不周山的相似度,高达百分八十以上。</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座非同寻常的大山。瓦屋山位于中国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境内,距成都约180公里,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省级地质公园,以其独特的地质构造、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以下从多维度概述其核心特征:</p><p class="ql-block"> 一、独特地理与地质特征</p><p class="ql-block"> 1.形状独特:貌似一张方桌,又名桌山,由于形状成不规划四边,又叫方山。瓦屋山是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桌山(平顶山),山顶平台面积约11平方公里,海拔2830米,四周为悬崖峭壁,南低北高如青瓦屋椽,故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2.气候垂直分布:瓦屋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与山地气候结合区,垂直气候带显著,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中亚热带至亚高山寒温带,年均降水量2238–2558毫米,年均气温3.9–14.5℃。4月至10月,平均气温10∽25度,己成为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p><p class="ql-block"> 3.水文资源:山顶有80余处泉眼,形成72条瀑布,其中兰溪瀑布落差1040米,为全球最高的瀑布之一;冬季冰瀑景观被誉为“西南一绝”。</p><p class="ql-block"> 二、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令人扎舌</p><p class="ql-block"> 1.典型的植物王国,拥有植物3600余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如珙桐(鸽子花)、水青树、铁杉等;30万亩珙桐林(4–5月开花似白鸽)和60万亩杜鹃林,有40余品种,占全国的60%,被誉为“世界杜鹃花王国”“中国鸽子花故乡”。</p><p class="ql-block"> 2.动物栖息地:栖息大熊猫、羚牛、绿尾虹雉等6种一级保护动物,小熊猫、猕猴等17种二级保护动物,秋冬可于“野牛街”观赏羚牛群。</p><p class="ql-block"> 三、核心景观与奇观</p><p class="ql-block"> 1. 四大天象:山顶象尔岩是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的最佳观赏地,实际就是夜间磷火及“三个太阳”幻日出现地,它出现频率高于峨眉山。</p><p class="ql-block"> 2. 四季景致:</p><p class="ql-block"> 春:高山杜鹃花海;</p><p class="ql-block"> 夏:飞瀑流泉(如双洞溪、双龙瀑布);</p><p class="ql-block"> 秋:红叶漫山;</p><p class="ql-block"> 冬:南国冰雪与冰瀑长廊。</p><p class="ql-block"> 宛如一幅幅绝美的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 3. 雅女湖:山脚人工湖,水域面积14平方公里,湖岸蜿蜒,倒映山景,设有18个半岛与24个码头,为休闲胜地。</p><p class="ql-block"> 四、文化与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道教发源地,相传太上老君于此升天,东汉张道陵创五斗米教并留下“张陵降蟒沟”遗迹;唐代木雕老君神像现存鸳鸯池畔。</p><p class="ql-block"> 人文积淀,唐宋时与峨眉山并称“蜀中二绝”,苏轼、陆游等文人留有诗作;古羌人文化遗存丰富,还有蚕丛葬地传说。</p><p class="ql-block"> 迷魂凼之谜,位于鸳鸯池东南,北纬29°32′–34′与百慕大同纬度,地形复杂致罗盘失灵、方向迷失,被称“陆上百慕大”,现为旅游禁区。瓦屋山迷魂凼,是历朝历代的封山禁区,有许多摄人心魄之传说。</p><p class="ql-block"> 五、旅游开发与标志性事件</p><p class="ql-block"> 景区组成:分为瓦屋山原始森林探险区、玉屏人工林海度假区、八面山寻古揽胜区三大板块。</p><p class="ql-block"> 2017年《中国地理》评“最美桌山”; </p><p class="ql-block"> 2019年获“中国森林氧吧”; </p><p class="ql-block"> 2020年“成渝文旅新地标”。</p><p class="ql-block"> 旅游数据,2024年1–8月接待游客56.7万人次,随着人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与探秘,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爱好者和探秘者光顾,旅游在瓦屋山热涨。</p><p class="ql-block"> 瓦屋山以“桌山地貌–生态宝库–道教源流–四季奇观”四位一体,成为集地质研学、生态探秘、文化溯源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景区,其“迷魂凼”未解之谜与“亚洲第一桌山”的稀缺性,持续吸引全球游客与科考者探索。</p><p class="ql-block"> 近年瓦屋山被指认为上古神话中的不周山,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下面我们来具体说说:不周山是神话中的“天柱”,地球与月球的连接体,有着特殊的磁场。</p><p class="ql-block">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支撑天地的天柱之一,因共工与颛顼争帝失败后怒撞此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引发女娲补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其位于“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山体“不合”,凝似断裂不完整,象征灾难与不圆满。瓦屋山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山体断面达11平方公里,山体成桌型(方型),山体不合常规,并且北高南低,高差达一百多米,形成一个平台坡度。也有人说: 不周山是虚构的神山地标,其位置尚无定论。</p><p class="ql-block"> 不周山的“不合之山”形态可能是对断裂地貌的想象投射。瓦屋山的截面特征,与天柱的断裂形象十分吻合,符合西北昆仑山与不周山。它们均可上天宫,一个神人通道,一个是神仙通道,只不过是一实一虚罢了。</p><p class="ql-block"> 近年,有位“翔子神话推理师”的人,在互联网上做了同品研究,瓦屋山与神话中的不周山在多个维度高度吻合,新历史唯物观主义者认为:其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p><p class="ql-block"> 一、山体形态的“不周”特征,核心相似点</p><p class="ql-block"> 第一,是“不圆之形”, 不周山本义为“不完整的山”。瓦屋山顶为11平方公里的巨型平台,边缘平直如人工切割,整体呈方形而非圆形,与“圆周不圆”的“不周”字义直接对应。</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无峰之山”, 瓦屋山是典型的桌山,上面是一个平顶,与山相差甚远,缺乏传统山峰的尖顶结构。为什么又叫山呢?在于这的海拔2830米却无突出峰峦,视觉上呈现“半截平台”的残缺感,契合“不周”的形态隐喻。</p><p class="ql-block"> 二、地理方位与神话事件的关联性</p><p class="ql-block"> 1. 共工-颛顼活动范围</p><p class="ql-block"> 神话中共工与颛顼的出生地均在雅砻江流域,今攀枝花米易,而瓦屋山所在的岷江流域与雅砻江相邻,属同一地理文化圈,符合二者争帝的战场范围。</p><p class="ql-block"> 2. 女娲补天工程地</p><p class="ql-block"> 共工撞断不周山引发天倾后,女娲在附近补天。雅安洪雅县瓦屋山存有唐代木雕女娲像,位于鸳鸯池,且蒙顶山“天盖寺”传说与之呼应,表明当地自古流传补天叙事。</p><p class="ql-block"> 3. 大禹治水与相柳斩杀地</p><p class="ql-block"> 大禹生于汶川,岷江上游,其治水区域与斩杀共工臣子,“相柳”的传说集中于岷江流域,瓦屋山恰位于此核心区域。按人活动文化范围,有一定的说服力。</p><p class="ql-block"> 三、地势与宇宙观描述的契合</p><p class="ql-block"> 1. “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实证</p><p class="ql-block"> 在《山海经,西北大荒经》中说,不周山倒塌导致西北天幕升高、东南大地塌陷。瓦屋山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分界线,其自身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与“天倾西北”描述一致;而四川盆地的陡然凹陷则对应“地陷东南”的地质现实。</p><p class="ql-block"> 2. 昆仑山体系的关联</p><p class="ql-block"> 古籍多将昆仑定位于岷山山系如《山海经》,瓦屋山属邛崃山系(岷山支脉),且别名“蜀山”,与昆仑的“西北神山”方位相符。新派思潮的人为认为瓦屋山,与不周山的山型特征相符。与昆仑山(贡嘎山)毗邻,相处北纬30度,与百慕大、玛雅文化,埃及金字塔处于同一纬度。</p><p class="ql-block"> 3.贡嘎山与瓦屋山的想象空间</p><p class="ql-block"> 瓦屋山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贡嘎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从瓦屋山顶(如象尔岩、西眺贡嘎观景平台)可清晰远眺贡嘎雪山。</p><p class="ql-block"> 在天气晴好时,瓦屋山顶向东可见峨眉山,向西可望贡嘎山,形成“左贡嘎,右峨眉”的景观。瓦屋山距离成都约160公里,而贡嘎山距离成都约280公里。结合两者相对成都的方位,瓦屋山在成都西南,贡嘎山在成都以西,直线距离约170公里符合地理逻辑。</p><p class="ql-block"> 实际观测案例中,游客在瓦屋山顶拍摄的贡嘎山照片显示其轮廓清晰但细节模糊,符合百公里级距离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 贡嘎山与瓦屋山两山虽相距较远,是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在能见度高的条件下可形成“云海遥望”的奇观,成为瓦屋山核心吸引力之一。</p><p class="ql-block"> 四. 贡嘎山与瓦屋山的视角关系</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通过视觉空间,贡嘎山海拔7556米是号称蜀王山,瓦屋山海拔2830米,从地理环境上看,瓦屋山处于从属地位。与神话中昆仑山与不周山的地位一致。</p><p class="ql-block"> 五、文化符号与历史痕迹</p><p class="ql-block"> 洪雅县志记载瓦屋山存在巨型天坑3-4亩宽及大量炼铜矿渣,证明上古时期此处可能有重要资源争夺区域。共工“怒触不周山”或为摧毁敌方核心资源区,而非单纯泄愤。</p><p class="ql-block"> 北纬30°的神秘共性,瓦屋山位于北纬30°神秘带与同百慕大、金字塔处于相同纬度,其“迷魂凼”区域磁场异常、易致迷路,历史上在此失踪的人,不计期数,曾是一个历史禁区,与神话中不周山“通天神道”的险峻意象更加重叠。</p><p class="ql-block"> 六、平顶无峰,直观体现“不周” </p><p class="ql-block"> 瓦屋山通过 “形态-地理-传说-遗迹”四重证据链,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逻辑闭环。</p><p class="ql-block"> 形态唯一性:全球少有的巨型桌山,直观诠释“不周”;在瓦屋山民间传说极其丰富,嵌入共工、女娲、大禹传说十分丰富。它与神人有关,与神仙有关,与道教有关,与洪水有关,与远古战场有关,与大夏有关,太多太多。</p><p class="ql-block"> 地质实证性:分界地势与矿渣指向神话冲突的现实投射,瓦屋山的地理资源和留下的物证,都在诠释它的神秘。远古时人,谁在这里开采铜矿,冶炼青铜,这对中华文明意义极其深远。</p><p class="ql-block"> 文化延续性:从世人对女娲崇拜到现代“迷魂凼”神秘叙事,持续强化神山意象,似乎在向世人展示,这里历史的曾经。 因神话本身存在多版本解读,瓦屋山与不周山的关系,是近代人才联想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只想为上古历史研究提供新视角。</p><p class="ql-block"> 有个名叫翔子神话推理师,在网上十分活跃,把不周山与昆仑山的观点讲出来,供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家思考,似乎与古神话的叙事有偏差,本书坚持贡嘎山即昆仑山,瓦屋山是不周山的推理判断。</p><p class="ql-block"> 但上古神话所描述的方位有些偏差,两者的方位图有些糢糊,或者错位。是古人笔误,还是另有深意,我们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这里对有像翔子这样勇于探索历史真相的人,我们表示敬意。</p><p class="ql-block"> 下章我们去读一读《山海经》,中华民族坐标方位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