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落实新课标理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交流学习、提升专业素养,2025年6月12日,巫溪县小学道德与法治说课竞赛在县教师进修校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以“聚焦新课标,落实新教材”为主题,围绕一年级下册《大家来合作》、二年级下册《学习有方法》、三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六年级下册《多元文化多样魅力》 6个学段核心课题展开。经集团校预赛选拔,29位优胜教师齐聚赛场,共探思政说课。县两百余名专兼职道德与法治教师到场观摩。</p> <p class="ql-block"> 县进修校校长李洪泉致欢迎辞。他强调,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次说课竞赛不仅是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与育人责任的再强化。他鼓励参赛教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充分展现专业风采,在交流互鉴中提升思政课教学水平,切实扛起铸魂育人使命。</p> <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1至6号选手围绕《多彩的世界文化》,解读“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互鉴”核心内容。结合六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从“政治认同”素养出发,梳理“感知文化差异 - 探究文化成因 - 践行文化交流”逻辑,明确以世界文化案例为依托。有的教师以“世界文化之旅”为线索,设计“民俗体验站、文化解码室、交流践行场”等环节,让学生沉浸式触摸世界文化脉络;有的融入“VR 文化展厅、国际文化论坛”情景,借助虚拟技术呈现异域文化场景,引导学生辨析“文化差异与共性”;还有的巧用“文化小使者”任务驱动,让学生调研本地国际交流案例,制作“文化交流手册”,实现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 7至10号选手围绕《学习有方法》,挖掘“方法探索、实践应用、反思优化”核心逻辑。结合学段特点,从“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素养出发,明确以“游戏化体验、案例式研讨、实操性实践”为路径,培育学生学习品质。他们或以“学习大闯关”为线索,设计“魔力还原赛、24点数学挑战、智慧锦囊制作”等环节,让学生在趣味竞技中感知方法价值;或融入“AI学习伙伴、成长记录册”,借助科技模拟学习场景,引导学生辨析“不同方法的适配性”;或设计“家庭学习方法交流会”实践任务,实现课堂与生活的学法衔接。</p> <p class="ql-block"> 11至16号参赛教师围绕《生活离不开规则》,结合三年级学生规则认知特点,梳理“生活处处有规则 - 规则保障生活 - 自觉遵守规则”逻辑,挖掘“校园、社会”场景案例,紧扣新课标对“法治观念、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为规则教育筑牢理论根基。</p><p class="ql-block"> 教师们各展创意:有的以“校园规则大搜查”“社会规则小调查”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规则;有的设计“规则变奏曲”情景剧,对比“有规则、无规则”场景,直观感受规则价值;还有的融入地方资源,将社区公约、红色场馆参观规则等融入教学,让规则教育更具乡土温度。</p> <p class="ql-block"> 17至20号选手聚焦围绕《大家来合作》,结合一年级学生社交启蒙特点,从“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素养出发,梳理“游戏体验 - 故事感悟 - 生活践行”逻辑。或以“合作闯关大冒险”为线索,设计“贴鼻子游戏对比、绘本故事研讨、生活合作分享”等环节,让学生在趣味互动中感知合作力量;或融入“AI 动画、情景短剧”,模拟“小组拼图、接力游戏”场景,直观呈现“分工、沟通、互助”的合作方法;或巧用“评价量表、成长存折”,实时记录学生合作表现,激发持续参与热情……教师<span style="font-size:18px;">都注重以合作实践培育学生的主动沟通、团队协作意识。</span></p> <p class="ql-block"> 21至24号选手结合四年级学生消费认知特点,挖掘“心愿卡”“情境模拟”等教学载体。选手们运用“消费心愿卡”“购物情景模拟”“家庭消费账单分析”等活动,让学生沉浸式体验消费决策,掌握“需要”与“想要”的区分方法的同时,也注重素养落地,将勤俭节约、理性选择等价值观融入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反思消费行为,养成合理消费习惯。</p> <p class="ql-block"> 25号至29号参赛教师紧扣“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板块内容,梳理党史发展脉络,剖析教材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党的诞生、长征精神等要点,明确以史为鉴、铸魂育人的教学方向,让红色基因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教师们有的以“校园党史纪念馆”为情境,设计“寻找红色足迹”“扮演革命角色”等任务,让学生沉浸式触摸党史;有的运用“党史时间轴 + 关键事件思辨”模式,引导学生分析“红船精神的时代价值”“长征胜利的意义”;还有的融入地方红色资源,将本地革命故事、遗址融入教学,让党史学习更具乡土温度……他们通过小组合作、案例辨析、实践拓展等形式,让党史知识“活”起来。</p> <p class="ql-block"> 评委吴文明特别肯定优秀情境创设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强调其应立足学生生活,通过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并对印象深刻的三个情境进行着重点评。</p><p class="ql-block"> 12号选手以“招募小小志愿者,考取‘公物爱护证’‘规则劝解证’‘爱心传递证’”为单元大情境,将本课“考取规则劝解证”作为主线任务。以“无规则 - 有规则”石头剪刀布游戏对比体验叩开“规则认知”大门;“校园 - 社会规则闯关”,再到“失规后果思辨”进行闯关攒星的情境设计呈现清晰的分层递进。</p><p class="ql-block"> 19号选手以“合作之星闯关挑战”为大情境,将教学内容拆解为“合作门”“故事屋”“力量国”“记忆峰”“畅言屋”五大关卡,赋予“合作学习”游戏化、任务化的叙事逻辑。</p><p class="ql-block"> 22号选手以学生熟知的神话角色“哪吒”为情境主线,串联“风火轮冲动关”“乾坤圈预算阵”“风神购物台”“乾坤启示录”等趣味关卡,将“哪吒消费成长”与学生自身消费经历挂钩。从“莽撞消费”的童年共鸣,到“理性消费小英雄”的成长呼应,借助哪吒的“成长弧光”,让学生自然代入“消费学习”,消解“理性消费”的枯燥感,更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理性消费记心间”呼应文化精神,让消费观培育与角色成长同频共振,赋予课堂故事温度与文化厚度。</p> <p class="ql-block"> 评委郑春燕以“课堂活动设计”为切入点,她指出,课堂活动是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素养的关键载体,成功的设计需兼顾目标精准性、学生主体性、思维深刻性与价值引领性,实现“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的跨越。并从三大维度展开点评。</p><p class="ql-block"> 一 情境创设立足真实生活与时代热点。例如,选手设计的“百变模仿秀”以跨文化角色扮演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模仿不同民族的礼仪、语言和艺术形式,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文化差异;“班级公约修订”活动则以校园生活为蓝本,将“规则制定”与班级实际问题结合,制造认知冲突,既增强代入感又体现时效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p><p class="ql-block"> 二 活动形式多元且贴合学情。教师们融合角色扮演、辩论、项目式学习等多样化形式,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阶梯式任务,如“文化差异调查—小组汇报—创意解决方案”的流程设计,既保证活动的趣味性,又实现思维深度的层层递进。</p><p class="ql-block"> 三 教学过程凸显师生协同共生。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自主探究深度参与活动,教师则以问题链引导思考、用即时反馈优化学习路径,形成“学—思—行”的闭环。</p> <p class="ql-block"> 县进修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崔友元对本项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一 教学理念与教材把握。多数选手具备较强的大单元意识,在教材分析过程中,对知识的纵向衔接和横向关联给予了充分关注,实现了知识体系的前后上下有效勾连,展现出了对教材的深度理解与把握,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二 教学过程与资源运用。高度重视教学活动过程,精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部分选手大胆创新,将Aⅰ引入课堂,有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教学不局限于课堂之内,积极向课外拓展延伸,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大部分选手的课件制作精良,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形式美观,能够有力地辅助教学,提升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三 教学呈现与评价反馈。板书设计独具匠心,不仅能精准概括课堂核心内容,还兼具新颖性与创意,令人眼前一亮。在课堂评价环节,无论是使用课堂量表,还是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表现的关注,展现了良好的师生互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p> <p class="ql-block"> 经激烈角逐,7名教师获一等奖、10名教师获二等奖、12名教师获三等奖 。</p> <p class="ql-block"> 此次说课竞赛,从低段合作启蒙到高段党史铸魂,全学段覆盖、多维度育人,助力思政育人质量再提升,真正实现“以‘说’促教,共研成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