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言:笔锋砺剑,共研共进 <br>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精准把握中考命题趋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茂名市华英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聚焦新课标,赋能新中考”教师解题讲题大赛。全体语文教师以“考生”身份沉浸式答题,以“师者”视角深度剖析命题逻辑,在实战中践行“教学相长”的教育智慧。 </h3> <h3>一、以“解题”为镜,反哺课堂教学<br> 本次比赛分两场进行。比赛场内,教师们伏案疾书,笔尖沙沙作响——这场特殊的“考试”没有学生,只有一群深耕讲台的“老将”与“新锐”同台竞技。他们现场抽题,只有15分钟的准备,10分钟的讲解、解题。依据2025年中考新题型,以名著阅读、情境化写作等创新题型为主。</h3> <h3>“时隔多年再当考生,才更懂学生的思维卡点!”青年教师陈老师感慨。面对“《西游记》中孙悟空‘成长性’评析”这类开放题,教师们不仅需快速调用知识储备,更要精准把握评分标准。</h3> <h3>二、以“讲题”为桥,解码命题逻辑 <br>如果说解题是“知其然”,那么讲题比赛则是“知其所以然”。在第二环节,教师们需随机抽取中考真题,从“命题意图”“考查要点”“学情痛点”“教学策略”四个维度进行10分钟脱稿分析。 </h3> <h3>三、精彩瞬间: <br>作文组【破茧的智慧】邵老师分析审题、立意的技巧,她讲到突破不是全盘否定,成长需要守护与蜕变的平衡。从学生的角度思考"茧"的保护性与局限性,在突破中保持敬畏,在成长中学会辩证。</h3> <h3>作文组【成长的刻度】李老师先点透问题核心,再拆解思维步骤,用变式训练举一反三。解题时带学生走通"审题→联想→验证"的闭环,让每个卡点都成为能力拔节的刻度线。</h3> <h3>名著阅读组:《红星照耀中国》突破: “如果要为书中人物设计'红色精神传承卡',你会选择哪三个细节?"刘老师选取了"红小鬼"擦亮军帽、徐海东忍痛行军、朱德与士兵同甘共苦三个片段,阐释了纪实文学的教学要义:“不仅要读故事,更要读精神”。</h3> <h3>名著阅读组【西游记团队管理】合作启示:赵老师从取经团队各显神通又互补短板——悟空骁勇、八戒调剂、沙僧务实、白龙托底,唐僧统合愿景。深入浅出,讲解如何可引导学生分析:真正的协作不是消除差异,而是让个性成就整体。</h3> <h3>赛后,语文教研组以"阅读为主体,教师下水解题,立足学生视角"的教学实践为研讨素材展开深入交流。评委杨主任指出:"情境化命题应更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黎老师建议:"需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系统训练"......这场解题大赛,已然成为教学反思的鲜活案例库。<br></h3> <h3><br>评委组组长总结:“讲题不是‘就题论题’,而要站在命题人高度,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将‘解题思维’转化为‘教学路径’。”<br></h3> <h3><br>最后,分管学校教学工作的黄校长总结强调:“教师只有自己‘下水’做题,才能摸清教学发力点。唯有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才能带领学生穿越题海,抵达素养彼岸”。<br></h3> <h3><br>结语:步履不停,耕耘不辍<br>一场比赛,是一次淬炼,更是一声号角。茂名市华英学校初中语文组将继续以“解题”为切口,以“课标”为纲领,在“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中,书写更有温度、更有深度的教育篇章。 <br><br></h3> <h3>致敬语:<br>在初中语文教育的麦田里 <br>我们既是拾穗者,也是播种人 <br>以题为媒,以研为径 <br>让每一节课都成为 <br>通往核心素养的桥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