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爱,有话就好好说

刘吉良

<p class="ql-block">  国人有个坏毛病,往往对陌生人很客气,而对亲近的人很苛刻。平时说话随心所欲,毫无顾忌,不经意常把家人伤害。你别不信,现实生活中,我见的太多太多了。周末想睡个懒觉,孩子却嚷嚷着要去动物园,烦躁起来吼了几句;父亲收拾你随手丢下用过的电工工具,你一边找一边埋怨他又藏到哪里了;母亲叨念几句,你会极不耐烦;你抽烟、喝酒、打牌,妻子要你悠着点、控制一点,你不是瞪眼就是吼……假如时间在这一刻定格,让你感受一下妻子、孩子、父亲、母亲的心情,你会怎样?</p> <p class="ql-block">  其实,你也知道,这绝非有意的伤害,但即便只是无心的过失,也着实让人黯然。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经验的核心是个体分离带来的“存在性焦虑”,而建立亲密关系,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基本感受。一旦亲密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被打破,断裂感带来的将是恐惧与空虚。试着想想,如果你所在乎的人,言语行动间透露出敷衍、冷淡或是厌烦来,你会不会也有心里一阵被掏空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对亲近的人有时候往往会更不耐烦?有人分析,这源于“我不会受到伤害”的潜意识,其实是一种更为亲密的心理体验。也有人从经济学角度解释,对家人好的边际成本高于收益,对陌生人好的边际成本低于收益,所以更多微笑留给了那些不熟悉的人。就像那句流传很广的歌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p> <p class="ql-block">  发脾气就像往墙上钉钉子,拔出来固然容易,但钉眼却难以抹平了。面对亲人,如若真的“有恃无恐”,反而让眼前人、身边事成了阳光照不到的暗角。如果说人和人之间有一个感情账户的话,关系越是亲密,彼此的存款就越多。只是,取多存少,账户迟早会被透支。</p> <p class="ql-block">  一切因由,都是因情绪而起。我们固然不能时时保持良好心绪,但身边人不是垃圾桶、出气筒。当发现自己情绪不对时,是不是拿镜子看看你那“老虎吃人”的样子?注意观察自己的念头和情绪,看着它,想一想,应该还是不应该?深切感受,情绪不是你,念头不是你,慢慢地内心就会平静。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合,用有分寸、有技巧的言语行动表达情绪和意见,让他们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所谓“发乎情,止乎礼”,说的又岂止是男欢女爱?</p> <p class="ql-block">  家是什么?是社会的核心,国家的细胞,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心灵的城堡,爱的港湾,人生的修养所。一辈子好不容易建个家,就不要为了鸡毛蒜皮、绿豆芝麻的小事,争吵不休,纠缠不放。要时刻经营好、管理好、维护好、呵护好、珍惜好这个家。想想,是不是一个有笑声、掌声、歌声、幽默声的家庭,法喜充满,其乐融融,不想发财都难啊。</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都要想明白和弄懂的是“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她、父母、孩子)的背影渐行渐远”!所以,亲密关系,也需要靠培养、靠经营,靠小心在意。少些无心恶语,多些“甜言蜜语”。“有深爱,必有和色;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因为有爱,何不相待以温柔,有话就好好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