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隆福 - 隆福寺百年记忆图片展》2025.06.12

国梁

2025.06.12,我和文京雅兴突起,去逛了逛隆福寺。<div>  大厦东南对面的《古今隆福 - 隆福寺百年记忆图片展》引起了我们俩的兴趣,特用手机拍摄下来,既是自己的一个留念,也是供大家看阅。</div> 之一: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古今隆福——寺与市的城市更新记</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明景泰三年(1452年),景泰帝朱祁钰考虑到京城之寺皆位于城西北,而城东未有,于“大内之左”修建大隆福寺,隆福二字,意为“上隆祖宗在天之福,下集天下生民之庆”。建材大部分取自宫中现有材料,其中慈天广覆殿采用重檐庑殿顶,为古建中最高等级,万善正觉殿藻井为现存古建巅峰之作。景泰四年,隆福寺建成,“壮丽甲于京诸寺”。<br> 这座皇家香火院是明代唯一番禅同驻寺院,香火鼎盛,清雍正三年(1725年)“再造山门,重起宝坊”。重修后改为雍和宫下院,周边区域属正白旗,甲第连云之地。清末,隆福寺从皇家福地逐渐发展成“诸市之冠”,成为众商贾大户的社交场、文旅打卡地、京师消费中心。<br> 解放后,东四人民市场成为新中国商业改革的先锋;改革开放后,这里变成尖货云集的买手店集群。1988年隆福大厦建成,这座现代化商场设有10部自动扶梯,经营4万多种商品,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成为北京四大百货商场之一。隆福寺,已然深深刻入老北京的文化记忆中。<br> 2012年,北京国资公司与东城区委区政府合作,启动隆福寺地区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项目,共同成立了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围绕老城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全力将隆福寺地区打造为“北京老城复兴金名片”,努力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协调共融”的首都文化新中心。</h1> 隆福寺,隆福寺街门牌五十二号。山门向南,即前殿五间,有门三。木额“敕建隆福寺”,上布障一,书:每逢国历九、十、十一、十二为开庙之期。又东西门各一,每逢庙会,各商咸集于此,游人由东门入,西门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隆福寺全部平面图(1931年测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隆福寺山门匾额“敕建隆福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隆福寺山门北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隆福寺山门南侧</h3> 之二: 山门以北院内有大小槐四,大铁宝鼎一,无字。北为第二殿、第三殿(慈天广覆殿)五间基址,均系清光绪庚子年毁于火。迄今第三殿残红墙垣尚存,各隅俱有石兽头,工细。地基特高,想见当年工程浩大也。慈天广覆殿为重檐庑殿顶,汉白玉石栏杆等均取自宫中,史料载:“役夫万人,撤英宗南内木石助之。其白石台栏,乃南内翔凤等殿石栏干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隆福寺大殿慈天广覆殿(真如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慈天广覆殿基址兽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内铁宝鼎</h3> 第四殿为大士殿,建于台上,五楹,木额“万善正觉”。前有槐三株。内供三大士木像金身,<br>  分骑狮象孔,连兽及光高均一丈五尺,法身特大、庄严。诸天佛二十尊,泥塑。顶上刻一螺形,径七八尺,木质,雕工细,内按天宫楼台殿阁、日月星辰、云端四隅内有四大天王,即罗儿大天也。上有额一“法镜心宗乾隆御笔”。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起:观音骑犼像、文殊骑狮像、普贤骑象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诸天像(部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十诸天像(部分)</h3> 之三: 正觉殿与毗卢殿间有碑楼二,西碑楼亭顶为黑琉璃瓦绿剪边,重檐六角攒尖顶,檐角均带风铃。左碑额篆“敕建”“御制隆福寺碑文,雍正三年十月十二日”,汉满两体文字,阴无。右碑额篆“敕建,景泰四年四月初七日立”,阴额篆“敕谕”。碑亭于扩建东四人民市场时拆除,1960年左右,碑楼结构件用于中央党校院内六合亭的建造。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明隆福寺创建碑拓片“敕谕”</b></h1><div><br></div> 碑为明代时期的石刻,碑为螭首龟趺制,碑身高536厘米,长170厘米,宽46厘米;座长370厘米,宽185厘米,高126厘米。碑阳额篆“敕建”。碑阴无字,额篆“敕谕”,意为皇帝亲自撰文。碑身无边框及纹饰。现收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碑楼以北为第五殿,三楹,木额“毗卢殿”,内供毗卢佛一尊,坐像,系千佛座,工细,泥塑,连座高约二丈。立像二,亦泥塑,高丈许。顶上木刻悬龙一,口衔经卷。大铜五供一分,“大明景泰三年八月初三日”。前三世佛三尊,木像金身。宗喀巴菩萨一尊,木像金身。泥塑韦驮一尊,坛城一,旖伞等各一副。北为第六殿,三楹,木额“法堂”,内供佛母一尊,三首六臂三目,木像金身,手执弓箭。左铜佛三尊,中高五尺,金身,左右像小(该像后移入云居寺,此铜鎏金度母坐像莲花、底座等部分组件现缺失,经考证为元末明初内地宫廷造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世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盘龙藻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侧殿藻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隆福寺法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堂内佛母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法堂内铜鎏金佛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居寺度母像</h3> 之四: 第七殿三小间,南向,木额“天王殿”,空无佛像。再北第八殿为金刚殿三楹,<br>  木额“金刚殿”。内供菩萨三尊铜像。院内柏七,宝鼎一,道光二十四年”。再北第九殿为万佛楼,额曰“万寿佛楼”。阁下正供释迦佛一尊,铜像金身。左右二尊,木像。又三大士木像金身三尊。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王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刚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刚殿内菩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佛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佛楼内佛像</h3> 之五: 殿中藻井,制本西来,八部天龙,一华藏界具. <div>  ——明·《帝京景物略》</div> 天宫藻井原悬挂于隆福寺的万善正觉殿,下方供三大士。仰视藻井,呈现内方外圆,为坛城。蟠龙藻井原悬挂于隆福寺毗卢殿,通身为金丝楠木制成,工艺精湛,内部结构复杂,下方供毗卢遮那佛。现位于先农坛古代建筑博物馆。<br>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波及北京,隆福寺建筑受损,藻井拆除后木构件装饰被转移至西黄寺。直到1989年先农坛筹建古建馆,隆福寺的藻井散落的木构件送到先农坛古建博物馆保存。1994年,文物局修复了天宫藻井。但由于藻井经历多次拆散迁移,有些构件散失残缺;原来全国唯一的六层藻井经过全力修复也只复原了五层。尽管如此,藻井的整体气象仍撼动人心。藻井整体为圆形,呈金黄色。高达四米多,直径约3米。圆形的藻井壁上布满了精雕细琢的天宫楼阁,四角有四大天王托举,雕刻绘画都异常精细。顶部星象图,底色以蓝色为主,缀以1427颗金色星点。 之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民国时期隆福寺照相馆老照片</b></h1><div><br></div> 上世纪20年代,隆福寺商业街的照相馆有鸿记、源记、文顺、玉昌等10余家,照相业有商业社交的特殊意义,不仅是达官贵人旅游消遣之所,也是一种独特的城市消费文化。所谓“此道并不精,但人缘佳耳”。以隆福寺鸿记照相馆为例,杨远山借助当时的鸿记照相馆,与达官贵人交往密切,当朝大员时常光顾,着僧装、道装照着玩。也有一些比较高档的棋茶馆,供文人雅士们休闲,如隆福寺二友轩棋茶馆,还组织过棋社,到茶馆听书的有官僚、政客、职员、店主。隆福寺街的富友轩、大沟巷至友轩、盐店大院宝和轩、义懋大院三和堂等地还是斗蛐蛐爱好者的聚会之所。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各行业的社会关系,交织成隆福寺商业的方方面面。 之七: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东四人民市场三四十年代商户分布图</b></h1><div><br></div> 在北京档案馆20世纪50年代隆福寺街工商税务档案表明,隆福寺商铺众多,商业氛围浓厚,共259家商铺工商档案。其中,生活器用66户,服装鞋帽39户,饮食饭庄26户,印刷书店31户,商贸产品53户,休闲服务11户。钟表店、古玩铺有天泰亨、毓华斋、德信成等5家;裱画铺有瑞明阁、成古斋等10余家;小器作有永和斋、永利斋等10余家;花店有万盛、德盛源等10余家。 之八: 1985年,东四人民市场将其存在了22年的前货场拆除,一栋地上八层高36米,地下三层埋深10米的大厦拔地而起,总规模达到17800平方米。1988年“隆福大厦”正式营业。这个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为享誉京城的四大商场之一,是第一家安装中央空调和自动扶梯的大厦。商品4万多种,日客流量达10万人次。1994年,隆福大厦扩建,新增的北楼与南楼交接成一整栋6万平方米的建筑,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扩建后的隆福大厦在屋顶上加建了一组仿古建筑,意欲提示隆福寺古建筑曾经的痕迹。<br> 之九: 之十: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隆福寺敕建碑</b> 明 景泰四年(1453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隆福寺重修碑 </b>清 雍正三年(1725年)<b> </b></h1> 此展览虽有些粗糙,但还是详细地介绍了隆福寺的皇家敕造和市井繁荣(但近十年以致今似不理想)。值得一看。 附一: 附二:正对着隆福寺西口的美术馆东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术馆东街十三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