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葆台西汉墓遗址博物馆 勃碣都会 幽燕华章—西汉广阳国历史文化展

老鹤

<p class="ql-block">  大葆台遗址,一座沉寂了两千余年的西汉墓葬,宛如时光深处的一颗明珠,闪耀在北京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北京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质量最高、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墓葬,它以“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的完整呈现,成为我国考古史上的里程碑。这一遗址不仅让我们目睹了史书记载中帝王陵墓的最高规制——“黄肠题凑”的真容,更以其震撼的规模与精妙的工艺,吸引了海内外无数目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仿若地下宫殿般的陵寝,结构严谨而复杂。墓内设有车马库、回廊、便房(休息室)以及梓宫(棺椁房),每一处都彰显出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这座地下宫殿不仅是逝者安息之所,更是汉代贵族生活与礼仪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何谓“黄肠题凑”《汉书》有云:“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p><p class="ql-block"> 剥去树皮的柏木芯,色微黄,形似肠,层层围裹于棺椁之外;</p><p class="ql-block"> “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p><p class="ql-block"> 木头方向均垂直于棺椁室壁,层层堆垒,形成坚固而庄严的结构。</p><p class="ql-block"> 大葆台汉墓的“黄肠题凑”共用柏木15880根,历经数十年营造,耗费了大片森林资源,充分展现了西汉贵族厚葬的奢靡之风。</p> <p class="ql-block">  尽管陵墓曾多次被盗,出土文物数量有限,但其规格之高、品质之精,依然令人叹为观止。这些陶器、青铜器与玉器,散发着两千多年前的光华,仿佛将我们带回那个钟鼓馔玉、礼仪森严的时代,让我们得以一窥汉代丧葬仪式的庄严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玉衣(复制品),展现了汉代丧葬文化的巅峰之作。右边的铜钱按图置于玉衣之上,象征着逝者生前的财富与地位;左边为玉衣头下的龙首玉枕,则以其精美的雕工与温润的质地,彰显出汉代玉器工艺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  这些精美陶罐</p><p class="ql-block"> 工艺复杂,色彩鲜艳,体型巨大。</p><p class="ql-block"> 神仙祥瑞 孝治天下</p><p class="ql-block"> 说明当时的制陶水平到了一定高度。</p> <p class="ql-block">  陶俑如生,规制有序,承礼而安。是当时人们对生命永恒的表达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乐器,虽历经岁月洗礼,仍能感受到其悠扬的旋律与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威风凛凛的鎏金铜辅首,以其霸气侧漏的造型,展现了汉代金属工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  英武的螭虎纹玉佩,纹路清晰,质感绝佳,是汉代玉器中的精品之作。</p> <p class="ql-block">  独特龙凤纹韘形佩 是已知汉代出土玉器中的孤品。以其独特的造型与精湛的工艺,成为大葆台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灵动的玉舞人,雕工精良,温润细腻,仿佛在诉说着汉代贵族生活的繁华与优雅。</p> <p class="ql-block">  生动的龙纹玉璜,装饰华美,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示了当时人们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  炫目的红玛瑙,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仿佛将大汉盛世的辉煌凝结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  白玉凤首五觹,回首凤鸟造型生动有趣,展现了汉代玉器工艺的卓越成就。</p> <p class="ql-block">  惊艳的四神当卢,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仙鹤云纹环绕,精美的纹饰与独特的造型繁复瑰丽。有着极高的工艺水准。</p> <p class="ql-block">  星云纹铜镜,作为汉代青铜工艺的最高成就之一,以其精美的纹饰与独特的造型,成为大葆台遗址出土文物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春秋有序,历史在此珍藏下大汉盛世的记忆。大葆台遗址不仅是北京地区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这座镌刻着汉韵雄风的文明坐标,必将在中华文明的星空绽放出永恒的光芒。</p>